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提花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第三章 提花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34
1、8、15
36
1、3-6、10-13、15 1、2、4-5、11-12、14-15 1-3、13-15 1-5、11-15 1-2、6、10、14-15 1、6、10、15 7、9-10 8 8 7、9-10 1、6、10、15 1-2、6、10、14-15 1-5、11-15 1-3、13-15 1、2、4-5、11-12、14-15 1、3-6、10-13、15 2-7、9-14 2-7、9-14
Y=[A(K+1)-1]/X k:正整数,可取0,1,2,3……
24
5.花纹纵移Y
花纹的纵移:两个相邻花型垂 直方向上的位移称为纵移, 以Y表示。
Y A(K 1) -1 X
纵移的横列数:
Y'Y M e
Y ' A(K 1) -1 M
X
e
25
(三)工艺设计实例
▪ 1、机器条件 ▪ 总针数N=552 ▪ 提花轮槽数T=60 ▪ 机器路数M=8 ▪ 色纱数e=2
=
r
12 = =1
B 12
B 12
求花纹纵移Y
M
8
H (K +1) -
20(0 +1) -
Y=
e=
2 = 16横列
X
1
27
段号作用顺序
28
3、设计花纹图案
29
4、 绘制上机图
提花轮顺序按 两路编织一个横 列,针筒每一转 编织四个横列, 针筒5转织一个 完全组织。
30
5.排钢米
花型上机模拟
横列 提花 号 轮号
37档。各片选针刀一一与选 针刀8的片齿对应。选针片 插在竖滚筒7的凹槽中,竖 滚筒7装在机器台面上。
滚筒式选针机构
46
二、形成花纹的能力分析
(一)完全组织的宽度B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与提花片片齿的档数n有关: B0=n
(二)完全组织高度H
不同花纹的横列数H0与下列参数有关: H0=m. M/e
式中:m—每个竖滚筒上安装的选针片数; M—机器的成圈系统; e—编织规则提花组织时的色纱数。
拨片式选针机构形成花型的大小与拨片的档数,机器的 成圈系统数以及总针数有关。
1、 花宽 ∵留齿高度不同的提花片,运动规律可不同 ∴不同花纹纵行数B0=37 当提花片留齿呈步步高“/”或步步低“\”不对称排列
Bmax=37 通常取Bmax=36 当提花片留齿呈对称排列“/\”或“\/”
Bmax=74通常取Bmax=72 当提花片留齿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环
33
一、机件配置
刀片拨动柄
34
二、选针原理
1、针筒中自上而下插:织针—挺针片—提花片 2、提花片有39档齿,每片保留一档齿,1~37自由选
针。 3、选针器上有39档拨片,每档可拨至左、中、右三个
位置。 4、选针器上的39档拨片 提花片的39档齿
35
中:拨片的前端作用不到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 这些提花片不被 压入针槽,相应的挺针片的片踵露出针筒,受挺针片三角作用, 挺针片上升, 将织针推升到退圈高度 (成圈)。
▪ 提花轮以20-40°倾斜角 安装
▪ 提花轮钢片间距=针距 ▪ 提花轮钢片凹槽中可装高、
低钢米或不装钢米
4
(二)选针原理
▪提花轮槽中装高 钢米——织针上 升至退圈高度— —成圈
▪提花轮槽中装低 钢米——织针上 升至集圈高度— —集圈
▪提花轮槽中无钢 米——织针不编 织
5
6
7
二、矩形花纹的形成和设计
47
三、花纹设计与上机工艺举例
1.机器条件 Z113A型提花圆纬机,针筒直径762mm (30英寸),成圈系统数M=48,选针片齿数n=37, 竖滚筒上选针片数m=12,机号为E18,针筒总针数 N=1656。
2.设计要求 设计一种两色规则提花织物。 3.拟定花宽、花高,画出花型图案
将花型设计成花宽B=36,花高H=48的不对称图案, 由H0的计算公式得出编织一个完全组织,需要用到 每个竖滚筒中的两种选针片,即 m’=H.e/M=48x2/48=2 在36x48区域内画出画型意匠图。
钢米排列
提花 轮号
钢米排列
1 5 91 13 17
2 6 10 3 14 18
3 7 11 5 15 19
7- 12
13-14,19-21,24
29-36
2
43,46-48
51,52,56-58
10-12
14-15,20-22,24
30-36
4
43,44,47,48
52,53,55-59
7,10-12
第三章 提花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1
知识点
理解纬编提花圆机的选针原理 了解此种机器所生产的产品种类 掌握纬编提花产品设计方法和上机工艺 重点掌握单、双面典型产品设计和上机
2
第一节 提花轮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3
一、选针机构及选针原理
(一)选针机构 ▪ 织针 ▪ 起针三角 ▪ 压针三角 ▪ 提花轮
36
右:挺针片在挺针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将织针推升到集圈 (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档片齿的提花片被拨片压入针 槽,挺针片不再继续上升退圈,从而其上方的织针集圈。
37
左:退圈一开始拨片就将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压入针槽,使 挺针片片踵埋入针筒,导致挺针片不上升,织针也不上升即 不编织。
38
39
三、形成花纹的能力
→织针 ② 提花片有8档齿,与8级选针刀相对
应,每片仅留一齿。 ③ 提花片齿呈步步高“/”或步步低”\”,
6
1-3、13-15
8
1-5、11-15
14
横列号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11
23
35
47

59

6 11 7 13

8 15

9 17

10 19 11 21
12 23
13 25
14 27
15 29
16 31
17 33
18 35
2、7- 9、14
2
3、6-10、13
4
4-12
6
6-10
▪ 2、计算 求花纹完全组织宽度B
N=ZT+r 552=9×60+12 552、60、12的最大公约数为12 Bmax=12纵行 取B=Bmax=12纵行
26
▪求花纹完全组织的高度H:
H T M 60 * 8 20横列 B e 12 2
求段数A和段的横移数X
T A=
=
60
= 5段 X
则 Bmax=N 通常花宽B取N的约数
40
2、花高 一个完全组织的最大花高 Hmax=M/e
M-成圈系统数 e-色纱数
实际设计中: 当Hmax /H 为整数时,编织整数个花型 当Hmax /H ≠整数时 ,可将余数的成圈系统设置 成不编织
41
例1:根据所给两色均匀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制定上机工艺(排出 成圈系统、提花片、拨片位置)
▪ Bmax为N 、T、r 的最大公约数 ▪ 例中:N=170,T=50,r=20 ▪ 则:三者的最大公约数为:10 ▪ 所以:Bmax=10 ▪ 取B= Bmax=10
19
2、提花轮段数A
将提花轮分成几等分,每一分所包含的槽数 为完全组织的最大宽度Bmax,则段数为:
A= T/ Bmax A=50/10=5(段)
M-机器路数(即提花轮个数) e -色纱数 (编织一横列所需路数)
9
例:N=12,T=4,M=4,e=1 Bmax=T=4 Hmax=M/e=4
10
例: 在提花轮提花圆机上编织2色提花织物(e=2),总针
数 N=1500, 提花轮槽数T=15 ,机器路数 M=36 (1)计算
N/T=100 r=0 Bmax=T=15 (纵行) 取B=15纵行 Hmax =M/e =36/2=18(横列) 取H=18横列 机器1转可织一个完全组织高度
15
特点:花纹平行排列,垂直重叠,没有纵移和横移
16
(二)总针数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整除(r ≠ 0)
例: N=170 T=50 根据:N = Z T+r
170=3×50+20 得出:r=20
17
18
1、完全组织的宽度B
▪ 为了保证针筒一周编织出整数个花型,完全组织的宽 度B应取N、T、r的公约数。
48
4.设计上机图
(1)提花片片齿的排列:与意匠图中各纵行的花纹 分布有关。图中不同的花纹纵行,其对应的提花片的 留齿高度应不同。本例的花宽为36纵行,可将提花片 留齿排成步步高。
(2)各成圈系统(各竖滚筒)与意匠图中各横列的 对应关系:由于本设计是两色规则提花,即两路编织 一个横列。
(3)色纱配置:一般认为,要求花型中色彩突出的 色纱应排在色纱循环的第一系统。
20
21
3、段的横移数X
段的横移:当r≠0时,针筒 每转过一圈,开始作用的段 号就要变更一次,这叫段的 横移。
段的横移数:余针数中所具 有的段数
即:
X r 20 2(段) B max 10
22
4、花高H
H M A e
HM T e B max
23
起始段号所对应的转数
第1转与第1段作用 第2转与X+1段作用 第3转与X+1 +X= 2X+1段作用 …… 第Q转与 (Q-1)X+1段作用 第A段所对应的转数 A= (QA-1)X+1 (QA -1)=(A-1)/X Y= QA -1 =(A-1)/X
4 8 12 7 16 20
7,8,1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