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

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

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赵崧;王晓骁;张露;沈洪【摘要】目的:探讨清肠化湿中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60例.按照改良的 Mayo 系统行疾病活动度评分,轻度、中度及重度每组分别纳入20例患者.每组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10例)与西药组(10例),联合组予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西药组予美沙拉嗪口服,疗程4周.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粪便钙卫蛋白,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轻度、中度及重度各组患者间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轻度及中度联合组与西药组患者治疗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降低较西药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证实中度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较其他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清肠化湿中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能够降低轻度及中度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而对中度患者的作用更显著.【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8(024)003【总页数】4页(P445-448)【关键词】清肠化湿方;溃疡性结肠炎;粪便钙卫蛋白【作者】赵崧;王晓骁;张露;沈洪【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 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 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 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 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具有典型的复发-缓解病程的慢性结直肠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以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

目前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是消化系统疑难病之一。

目前结肠镜检查加黏膜活检是完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标准方法;同时因为内镜检查的侵入性,一些便捷且客观的黏膜炎症评估指标如粪便钙卫蛋白近年来得到重视。

粪便钙卫蛋白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敏感且特异的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渗透是UC患者黏膜组织学的显著特征,而钙卫蛋白是中性粒细胞内的主要蛋白,大约占细胞质的60%。

钙卫蛋白水平升高与肠道炎症存在密切联系,大量研究表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疾病影响的黏膜范围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所以检测粪便钙卫蛋白对于准确评价UC疾病活动度具有临床意义。

中医理论体系认为大肠湿热往往是UC活动期的主要病机,针对该证型的相应中医治法是清化肠道湿热。

江苏省名中医沈洪教授在UC临床实践中以芍药汤为主方开发出清肠化湿方,并结合患者疗效反馈及单味中药筛选实验逐步完善形成验方,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具备毒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等优势。

清肠化湿治疗在前期研究中证实对UC患者T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反应抑制肠道炎症[1]。

本实验拟通过粪便钙卫蛋白的检测,探讨清肠化湿方针对处于不同疾病活动度UC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参考:UC诊断及UC疾病活动度(UCAI)评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

UCAI评分采用改良的Mayo系统,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重度活动。

中医辨证分型属湿热内蕴证,辩证要点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

1.2 病例收集:纳入患者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证型属于大肠湿热证者;年龄18~65岁。

排除标准如下:①感染性疾病所致结肠炎:细菌性痢疾、巨细胞病毒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②其他非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肠系膜缺血性肠病;③UC伴有严重并发症:局部狭窄、穿孔、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结直肠癌;④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如胆囊炎、肺部感染等;⑤具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者;⑥除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乙醇成瘾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已知对本实验中某中药成分过敏者以及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

1.3 一般资料、分组及治疗方法:观察病例来源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住院的60例活动期湿热内蕴证UC患者,中位数年龄34.6岁,其中女性患者28例(占46.7%)。

按照改良的Mayo系统评分属于疾病轻度活动者20例,中度活动者20例,重度活动者20例。

每组随机分为联合组(10例)与西药组(10例)。

各组间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中位数病程时间为62个月,患者入组前的3个月内无糖皮质激素应用史。

本课题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已经江苏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且所得粪便样品已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治疗方法:联合组采用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清肠化湿中药治疗,西药组仅采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疗程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行结肠镜检查评估黏膜炎症表现,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每次1g,每天4次口服。

清肠化湿方,药物组成:黄连6g、黄芩10g、白头翁10g、炒白芍20g、炒当归10g、煨木香10g、肉桂3g(后下)、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清肠化湿灌肠方(苦参10g、黄柏30g、地榆30g、石菖蒲20g、白及9g、三七粉3g、诃子10g、锡类散1.5g),浓煎至120mL,每晚睡前灌肠1次,连续灌肠12d后停灌2d。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为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包500mg,批号:160927;中药饮片由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配制;锡类散为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5g,批号:51161001。

1.4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样本采集:所需患者粪便样本量50~100mg,2~8℃可保存6d。

方法: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试剂盒(BüHLMANN fCAL®ELISA),产地瑞士,购自南京虹泉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根据粪便样本净重加入提取缓冲液提取,提取后上清用于后续ELISA试验。

ELISA试验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所有试剂平衡到室温。

标准品、质控品和稀释后的待测粪便样本上清加入到已采用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人钙卫蛋白抗体包被的微孔板微孔内。

第一次孵育后,洗板加入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次孵育。

洗板接着加入TMB底物进行显色,加入酸液终止液终止显色反应。

终止显色后以酶标仪于450nm波长测量吸光值(OD值)。

以标准品浓度对相应OD值做出标准曲线,在曲线上计算出待测粪便样本钙卫蛋白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粪便钙卫蛋白数值资料以表示。

治疗前不同疾病活动度粪便钙卫蛋白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则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作图采用GraphPad Prism 7。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实验期间重度患者中联合组及西药组各有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加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判定为病例脱落,未进行治疗后粪便钙卫蛋白检测。

具体结果如下。

2.1 治疗前各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

经方差齐性检验证实治疗前各组粪便钙卫蛋白数据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

轻度、中度及重度各组患者治疗前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100,P<0.05),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见图1。

2.2 各组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

轻度组与中度组患者经联合用药或单纯西药治疗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皆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粪便钙卫蛋白的治疗前后差值增加(P<0.05)。

重度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图2~4。

2.3 轻度组与中度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变化程度的组间比较。

轻度组与中度组患者经治疗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有所降低,患者降低的程度经LSD多重比较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度联合组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降低更明显,(95% CI 19.45~230.65;P=0.022)图1 治疗前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差异(F=17.100,P<0.05) 表1 各组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前后差值轻度联合组10111.63±97.0958.78±70.41∗52.85±50.59Δ西药组10109.03±97.1476.26±80.94∗32.77±46.16中度联合组10280.98±184.60103.08±57.27∗177.90±167.85Δ西药组10268.63±188.69154.34±122.93∗114.29±174.21重度联合组8578.36±216.52575.48±190.172.89±86.21西药组8552.11±257.30600.48±201.66-48.36±130.50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图2 轻度患者治疗前后钙卫蛋白水平变化(G1 联合组;G2西药组;Before 治疗前;After治疗后)图3 中度患者治疗前后钙卫蛋白水平变化(G1 联合组;G2西药组;Before 治疗前;After治疗后)图4 重度患者治疗前后钙卫蛋白水平变化(G1 联合组;G2西药组;Before 治疗前;After治疗后)3 讨论传统UC的治疗往往以缓解症状为导向,例如纠正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减轻腹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针对症状治疗可能无法改善长期预后或者减缓疾病进展,因为症状不能精确反应潜在的炎症进程。

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患者获得临床缓解同时改善内镜下表现,说明UC的治疗策略已发生显著改变。

黏膜愈合(定义为内镜下肉眼炎症的完全缓解)因为往往关联着可持续的临床缓解以及住院率和外科手术比例的降低,已被推荐作为UC的治疗标靶,实际上同时也是判断UC长期预后的指标。

然而由于内镜检查的侵入性和医疗成本,将其作为频繁监测疾病活动的工具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某些生物标志例如粪便钙卫蛋白正逐步成为评估UC活动度的替代指标,其水平与内镜下的疾病活动相关,可以预测患者长期疗效。

本实验采用粪便钙卫蛋白作为观察指标,可以较准确的阐明清肠化湿中药干预治疗对UC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钙卫蛋白是分子量为36kDa的钙锌结合蛋白,是粒细胞胞浆蛋白的主要类型,它的存在标志着中性粒细胞从受炎症影响的肠壁到黏膜的迁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