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1.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的退化。
2019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
我国防治荒漠化研究起步早,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为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查找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气候干旱,多大风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图1为我国某日沙尘暴天气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图2为P地不同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其中6只羊/公顷为重牧强度、2只羊/公顷为轻牧强度。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有关P地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高②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③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均不一样④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相同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2)为减少P地沙尘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当地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兴修水利,引水灌溉②因地制宜退耕还草③定期实行休耕休牧④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调整牲畜结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④3.包兰铁路从包头至兰州,全长90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甘塘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1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图2所示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据调查,图1中这片宁夏平原南端部分地区的绿洲退化严重。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图1所示部分地区绿洲退化可能的原因有( )①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植被②过度灌溉,土壤盐碱化③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④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关于采用麦草方格沙障措施防沙、治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草增加土壤腐殖质,涵养水分,利于植物生长B.麦草扎格设障,降低风速,减弱沙丘面风沙侵蚀C.麦草方格沙障所用原料多,工程难度小,成本低D.沙障与当地主风向平行,更有利于保护包兰铁路(3)为促进图1所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4.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约340千米,南北宽30~100千米。
该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这里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该地生态环境。
下图是浑善达克沙地温带榆树稀树草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当地政府依据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采取了恢复植被的不同措施,正确的有( )①东部可大面积植树造林②东部可选种耐旱树种,小面积造林③西部可采取封沙育草措施④西部可采取设置草方格沙障措施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2)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 )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B.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5.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007万公顷,占岩溶面积的22.3%,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和广东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47万公顷、235.2万公顷、153.3万公顷、125.1万公顷、96.2万公顷、77.3万公顷、67万公顷和5.9万公顷。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土地石漠化严重。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贵州省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石漠化面积(平方千米)时间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20世纪80年代末3453.63 8314.73 9874.91 103448.7020世纪90年代末5249.58 11895.93 15331.22 92615.24 (1)据图文材料分析,不能直接反映贵州省石漠化严重的是( )A.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B.石漠化土地占比最大C.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石漠化演变反映出石漠化加剧D.高原山地多,“地无三里平(2)贵州省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①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②地形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③岩溶地貌广布,土层浅薄④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贵州省石漠化严重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开垦B.城市建设C.修筑公路D.旅游开发6.厚田沙漠(约28°N,115°E)号称“江南第一大漠”,“绿洲中的沙漠”。
东临奔流不息的赣江,西临锦江,有沙漠化土地13万亩。
厚田区是一个贫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江南厚田沙漠的沙源是( )A.西北沙漠中的沙粒B.黄土高原的沙土C.赣江锦江河滩沉积的泥沙D.鄱阳湖湖岸的泥沙(2)“江南第一大漠”防治继续扩大的生物措施是( )A.采取沙障固沙措施B.植树种草,恢复自然植被C.在赣江上游修水库,减少泥沙淤积D.实行法定垦耕,限定牧养(3)促进厚田区脱贫攻坚的举措不合理的是( )A.开展生态旅游,举办沙雕艺术展B.利用太阳能发电,缓解能源问题C.调整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D.大规模采沙出售,缓解经济压力7.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三题。
(1)由图可知,滇池流域()A.轻度水蚀荒漠化面积比重始终最大B.中度水蚀荒漠化分布逐渐连片发展C.重度水蚀荒漠化面积先增大后减小D.水蚀荒漠化的总面积基本保持不变(2)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C.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3)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C.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8.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头地区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3)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9.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积极进行退耕还林10.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丘陵缓坡地带②平原洼地地区③雨林气候地区④季风气候地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B.减少土壤含水量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D.增加地下水盐分(3)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B.轮作休耕C.减少灌溉D.换土更新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布逊盐湖矿区,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
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
但是,对于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1)说明锡北地区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
(2)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4)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C解析:(1)土地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盐碱化等都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
①河西走廊反映土地沙化;②青藏高原反映的是冻融荒漠化;③哈尼梯田反映农田景观,未反映土地荒漠化现象;④云贵高原反映岩石裸露,是石漠化。
故选B。
(2)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处于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②对;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①对;地表植被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植被覆盖率低,③对;④是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1)B;(2)D解析:(1)由图2可知,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高,①对;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有可能一样,③错;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不同,④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