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学成人高等教育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何晓婷院系名称:初等教育学院专业名称:小学教育(文)学号:3123092119指导教师:柳2014年09月01日毕业论文原创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何晓婷2014年12月1日目录容摘要 (1)关键词 (1)前言 (2)一、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三重作用 (3)二、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3)(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3)(二)实践出发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4)三、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5)(一)用故事实例培养感恩意识 (5)(二)用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 (5)(三)用宽容之心付诸行动实施感恩 (6)四、通过劳动、文体活动教学生学会有责任心 (6)(一)劳动锻炼一个人的品格 (6)(二)文体活动培养一个人的品格 (7)(三)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培养品格 (7)(四)从集体感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7)五、家庭、学校相互配合,重视榜样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8)六、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 (10)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论文摘要: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个性品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独生子女的优点很多,他们一般都比较自信、活泼、开朗、富有较强的创造力,但缺点也很明显:他们只会索取,不会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自制力较差,过分依赖他人;生活没有规律,心理素质脆弱;勤俭节约意识不强;自理能力较差,不爱做家务等等。
那么,怎样完善孩子们的健康人格,让学生从小养成关心他人、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无疑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而低年级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学校与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学生道德品质前言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中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低年级的学习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
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
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重视社会与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让课程变得对儿童的生活学习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化的道德品质。
一、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三重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人的部分行为由遗传决定,大部分行为是靠后天习得。
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和教学经验所得: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但是,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
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私欲膨胀等等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另一方面,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们也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棒!“你好好读书,考到100分,我就奖励你”。
孩子们也明白,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至于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可以不顾。
这大大助长了一部分孩子,特别是成绩较优秀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作风。
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学校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行为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决不允许社会、家庭中任何对学生不良的倾向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任。
二、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养起,从小事做起。
小学生天真幼稚,审美能力差。
教育者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代新人,从自理开始,从做人做起。
从小树立自信心和自强心。
给自己、给别人、给社会一个赏心悦目的面貌。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容,也应该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生都会起作用,可见小学进行品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在这方面我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实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
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
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
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
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
信任是一种对他人相信而敢于进行托付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关系,它是建立在诚实、正直、可靠的基础上的,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起点。
有了信心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
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曾有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上课总是无精打采,问他,也不答话,教师设身处地地与他交谈,经过多次谈话,这个孩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父母吵架,母亲一气之下离家,他很想妈妈。
在亲切地安慰之后,教师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生活,身边老师同学都在关心他,一切都会好的,他终于慢慢放下了包袱,上课也专心多了。
不久后,他妈妈回了家,一切风平浪静。
以后,这个学生有了什么困难或是心事总是来找这位教师,学习也进步了不少,还变得爱帮助别人了。
(二)实践出发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1.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品格的形成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就要指导小学生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生发展,课堂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确定教育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培养。
例如:我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中,根据教育目标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参观游览、观察艺术活动、上课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特产、新型建筑等事物的有关了解,动员他们多了解我国最近几年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那些新发明,激励学生多学知识,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
教育中有不少的学生情绪激动,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不是表面的热闹,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重视言行,从实际出发,做学生的表率良好道德品质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最终落实到外在行动上,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外表上是看不出的。
在学生面前,教师就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教师不停地说教,不如做一遍。
我班距离饮水机很近,地面时常有水,很容易脏,几乎每天都要拖一次地,天真的小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每天都拖地啊!”我告诉他们因为你们把地上弄脏了,我只能把它拖干净呀。
我又教育他们,每逢下雨天,把拖把放在门口,进教室时脚在上面踩一踩,进教室就不容易脏了。
有一天,外面下着雨,我走进教室,发现放在前门、后门的拖把都湿了,门口也是湿湿的,但地面却很干净,我说:“是谁拖的地?”学生轻声地告诉我:“老师,是小红拖的”,我微笑着喊她,她怯怯地站起来,我问她:“你怎么想到要拖地的?”她说:“上课了,他们到外面玩,脚上潮的,把门口踩得很脏,我看到你每次进来都把门口拖一下,我就学着你的样子拖地了。
”看着这个不起眼的孩子,我心中突然有一种感动,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学着。
我大力表扬小红同学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并奖她一颗红五星,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