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花科创玉溪煤矿设计

兰花科创玉溪煤矿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1.1 井田概况1.1.1 交通位置玉溪井田位于山西省南部、樊庄普查区的东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沁水县胡底乡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6′20″~112°41′00″,北纬35°42′15″~35°45′00″。

曲(沃)-辉(县)公路从本井田南部通过,向西经端氏镇、沁水县城,在侯马与大运公路相通;向东在高平市与207国道交会;侯月铁路经过端氏镇,距本井田约17km,向西在侯马与南同蒲线接轨,向南在月山与太焦铁路相交,交通尚称方便。

1.1.2 地形地貌本区位于山西高原东南部,太行山脉南端。

区内地形总体为北高南低,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东北最高,最高点位于东北角山梁,标高+1223.1m;西南最低,最低点位于胡底村东樊庄河谷,标高+759.1m,相对高差464m。

南部为樊庄河谷,走向近东西向及NEE向,与区内最发育的一组节理走向一致。

谷底较平缓,宽140~400m,坡降±1.6º;井田中北部为樊庄支谷及山梁,呈NNE向羽状分布,与该方向的一组节理相吻合,沟谷呈“V”字型尖谷,为侵蚀强烈的中低山区。

1.1.3 河流与水系本区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流经本区的樊庄河为固县河支流,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有短暂洪流,旱季长期断流,向西在东山村附近流入固县河,向南于端氏镇汇入沁河。

1.1.4 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东亚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气候显著,四季分明。

夏季午间较热,早晚凉爽,雨水较多;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春秋季雨少风多。

据沁水县气象局资料,当地年平均气温10.2℃,极端最高气温达37.4℃(1991年7月12日),最低-18.7℃(1990年2月4日),无霜期180天,最大冻土深度43cm,最大风力为10级。

降雨多在六、七、八三个月,年降水量最大891.2mm,最小412.5mm,年平均蒸发量1584.78mm。

据县志记载,从1140年至今,该区共发生地震28次,其中破坏性地震8次。

根据国标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位于沁水县境内,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属第一组。

1.1.5 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10〕2801号”文批复了山西省晋城矿区总体规划,矿区范围南以15号煤层露头线为界,北东部以晋城行政区划为界与潞安矿区相连,西部和西北部以晋城行政区划为界与霍东矿区相邻。

矿区东西长为39~117km,南北宽约37~72km,面积约6201km2,地质资源量292亿t。

矿区共划分为33个井田、7个资源整合区、4个勘查区和1个矿区后备区,生产建设规模10610万t/a。

矿区内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为晋城煤业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目前共有7对矿井,分别为长晋断裂带以东的古书院矿(3.00Mt/a)、王台铺矿(2.10Mt/a)和凤凰山矿(4.00Mt/a),长晋断裂带以西的成庄矿(8.00Mt/a)、长平矿(3.00Mt/a)、寺河矿(核定生产能力10.80Mt/a),生产能力共计21.80Mt/a。

赵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Mt/a,于2007年5月通过国家验收投产。

矿区内县营国有煤矿共48座,其中除东部的大阳矿(1.20Mt/a)、唐安矿(1.50Mt/a)、王坡矿(1.50Mt/a)等规模较大外,其余规模均较小;此外东部和南部煤层埋藏较浅处还有数量众多的地方煤矿。

玉溪矿井在矿区总体规划中的规模为2.40Mt/a,2008年开工建设。

1.1.6 煤炭运销及经济效益情况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上市公司,1998年12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山西省首家煤炭类上市公司和晋城市唯一的上市公司,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由一个单一的煤炭企业发展成为以煤化产品为主,集煤炭、化肥、精细煤化工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是全国化肥原料煤基地大型企业之一,总资产46.5亿元,年产煤炭5.00Mt,尿素120万t。

现有职工10970人。

公司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连续四年实现翻番,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25404万元,同比增长31.6%;实现利税103915万元,同比增长21.6%;实现利润80957万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净利润56077万元,同比增长30.9%。

全年生产煤炭4.519Mt,同比增长11.87%;销售煤炭4.4656Mt,同比增长22.73%;生产尿素48.32万t,同比增长33.7%;销售尿素53.25万t,同比增长64.8%。

井田内山上人口已大量迁移,部分村庄已废弃,人口主要于公路两侧,每村200~400人。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林、牧、副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玉溪村东南新建有一个玉溪铁厂。

1.1.7 相邻矿井生产情况由于煤层埋藏深,井田范围内无小窑开采。

井田西部为胡底煤矿,立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0.30Mt/a,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

东南部为王坡矿为生产矿井,斜井开拓,生产能力1.50Mt/a。

井田面积约27.79km2,南北长约5.2km,东西倾斜宽7.5km,精查面积为13.21km2,主要可采煤层为3、9、15号煤层,地质储量约3.7亿t,可采储量1.11亿t。

井下布置1个放顶煤综采工作面,以“一井一面”达到1.50Mt/a的生产能力。

本井田与相邻矿井位置关系见图1.1-1。

1.2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1.2.1交通运输条件晋煤外运的两大铁路干线从本井田周边通过,西部为侯月铁路,东部为太焦铁路。

规划建设的太焦与侯月铁路连接线(嘉峰至南陈铺)沿井田南部樊庄河通过,该连接线线路全长65.795km,设计运量近期为10.00Mt/a,远期15.00Mt/a,该项目铁道部以“计长函[2005]407号”文已审批通过,目前正在建设。

南嘉铁路从本井田南部通过,距矿井工业场地约3km左右设置有胡底车站,郑州铁路局以“郑铁计函〔2008〕16号”文出具了《关于兰花科创玉溪煤矿新建工程煤炭铁路运输的复函》,原则同意承担玉溪煤矿煤炭的铁路运输,接轨点为新建地方铁路太焦与侯月铁路连接线南嘉铁路上的胡底或樊庄站,通过太焦或侯月铁路实现煤炭外运。

矿井煤炭铁路外运通道基本落实。

1.2.2 水源情况本矿井工业场地紧靠樊庄河谷布置,沟内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二叠系砂岩裂隙水水量较丰富,可作为矿井基建期间生活用水或生产期间的部分生活用水。

同时综合利用矿坑水,可满足矿山生产的用水需要。

因此,矿井的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

根据晋城市水利局《关于山西兰花科创玉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取水许可申请的批复》“晋市水[2006]第137号”,同意本项目生产用水源为矿坑排水,生活用水水源为玉溪村西一带胡底河流域的浅层地下水,矿井水源可靠。

1.2.3 电源情况矿井工业场地建35kV变电所1座,其一回电源引自金峰110kV变电站35kV母线上,输电线路为LGJ-240/9.6km;另一回电源引自沁河110kV变电所35kV母线上,输电线路为LGJ-240/19km;两回电源正常时同时工作,分列运行;也可一回工作,一回带电备用。

目前矿井35kV变电所及2回输电线路已基本建成,供电电源可靠。

1.3 矿井资源条件1.3.1 井田地层区内地层出露条件较好,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上段、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

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第四系中更新统(Q2),第四系上更新统(Q3),第四系全新统(Q4)。

1.3.2 地质构造1、地质勘探报告成果本区位于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带南段东部。

由区域构造控制本区整体地层为东高西低。

同时位于坳褶带南端部主轴附近,任何一期构造运动都会在区内有所显现,但幅度不可能太大,形成轴向弯曲次级的宽缓褶曲及陷落柱,勘探区范围内没有发现断层,也无岩浆岩体侵入,构造属简单类。

现将各褶曲、陷落柱及小构造特征分述如下:⑴褶曲:区内共有褶曲5条,轴向近南北向、NNE向为主,呈“)(”形。

⑵陷落柱:井田内共发现3个陷落柱,均分布于东部边界附近,由地表露头控制。

⑶节理及裂隙井田内节理不太发育,一般以两组为主,规律性不强总体以走向60~95°一组最发育,其次走向为120~135°和170~175°及5~30°等三组较发育。

一般谷坡上部,山梁顶部较发育,0.1~0.8米1条,多显张性,部分节理较不规则,延伸不远即消失,为风化和构造裂隙。

沟谷中节理不发育,一般大于1米1条,常达1.5~2米1条,节理走向平直、规则,延伸较远,主要为构造节理。

综上所述:区内地层产状平缓,仅有方向单一为数不多的宽缓褶皱。

由于区内无断裂破碎带,构造裂隙不发育,各含水层垂向水力联系很小,导致地表泉水出露较多,而深部各含水层涌水量很小。

浅层地下水分布于向斜轴部并以泉的形式排泄。

除陷落柱附近对煤层、煤质及开采技术条件有所影响外,其余影响不大。

区内构造属简单类型。

2.首采区三维地震成果2007年4月,山西省第六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首采盘区4.76km2范围的三维地震勘探并提交了勘探报告。

其中断层、陷落柱描述如下:⑴断层区内构造相对不发育,以小断裂为主,无大的断层。

通过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共解释断层10条,其中逆断层4条,正断层6条;落差均大于5m,小于10m的断层5条,大于等于10m的断层5条。

首采盘区三维地震断层详见表1.3-1。

⑵陷落柱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共解释陷落柱18个,其平面形态、地质特征、规模、陷落高度等均有差异。

其中可靠陷落住11个,较可靠陷落住7个;3号煤层上直径大于100m的陷落住9个,小于100m的陷落住9个。

首采盘区三维地震陷落柱详见表1.3-2。

1.3.3 煤层1.含煤地层煤层主要分布于山西组(P1S)、太原组(C3t)。

首采盘区三维地震断层一览表表1.3-1断层名称性质错断煤层断层产状断层落差(m)区内延展长度(m)控制程度走向倾向倾角DF1正391°181°70°~73°0~10130较可靠1591°181°70°~73°0~15143DF2正320°~23°110°~113°71°~75°0~17178可靠1518°~22°108°~112°71°~75°0~20193DF3逆345°~59°315°~329°44°0~20187可靠1544°314°40°~44°0~25370DF4逆3349°79°31°0~899可靠15340°~355°70°~85°31°0~14156DF5正319°289°75°~78°0~10170较可靠15357°~19°267°~289°75°~78°0~15245DF6正30°90°71°0~688较可靠157°97°71°0~10103DF7逆3320°~17°230°~287°34°~41°0~20434可靠15328°~15°238°~285°34°~41°0~32500DF8正3306°~344°36°~74°78°~80°0~7125可靠15293°~340°23°~70°78°~80°0~10210DF9逆3351°~8°261°~278°20°~30°0~7290较可靠15343°~8°253°~278°20°~30°0~12460DF10正37°97°71°0~8145较可靠15⑴山西组(P1S)一般含煤1~3层,其中3号煤全区可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