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看税务现代化
(一)数据的采集从录入到感知
目前,全国国税系统实现了统一综合征管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等核心应用的省级集中。29个省(市)的地税机关实现了征管软件省级集中。整体上形成了以省级集中为主,核心数据定期向总局汇集的数据分布及应用格局。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与海关总署、质监总局、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了涉税数据共享机制。全国省级税务机关与工商、质监、人保、建设、国土、公安等20多个部门实现了定期交换数据。
——促进税收业务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和广泛应用,实现集约化信息资源处理和利用。
——促进税收征管业务流程重组和税收征管业务变革。
——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降低税收流失率,降低征纳成本。
——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税务现代化的模型
纵观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税收现代化变革,纳税服务、遵从和执法、IT现代化支撑成为税收现代化的新三角格局。综观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税务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从税收征管到纳税服务是现代化的主线,执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不得已才执法。在这新三角格局中,IT现代化是主要支撑,IT现代化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纳税服务、遵从执法一道,成为现代税务的“新三角”。
二、大数据在税务现代化中的应用
大数据一定要根植于应用,并且以需求为导引,才能健康发展。空中楼阁式的鼓吹和脱离实际的技术都对大数据的发展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在税务领域,征纳双方天然的博弈特征,加上中国税务点多、线长、面广、地域差异巨大的特点,对涉税行为的分析和应对遍布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从一开始,多样化的数据应用需求就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主线。近年来,段和各类数据,强化税源管理、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我们信息管税的水平。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税务局已经迎来了人员、组织和流程再造的新潮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结合中国税制特点和经济发展模式,在现有电子税务发展基础上,E-sign(电子签名)、E-file (电子申报)、E-pay (电子支付)、E-process (电子流程)、E-invoice (电子发票)将成为税务现代化的五大支柱。
(一)发展方向
税务现代化离不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环境,离不开电子文件、电子支付、电子签名这些数字化手段的利用。同时,这些数字化手段产生的海量数据又为税收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税务的未来发展形态应该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形成包含离线和在线、虚拟和实体、独立和依赖等混合的一种税收管理模式,有机整合实体征收机构和电子税务局,进而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
从大数据看税务现代化
————————————————————————————————作者:
———————————————————————————————— 日期:
从大数据看税务现代化
当前,全球信息化正从数字化开始向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传感网、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智能物理系统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全球广为传播,充分反映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正在向高端发展。我国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样,经济系统运行已经开始具有网络社会的特征。比如近几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经济活动向网络空间迁移,不仅提高了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还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方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大数据促进税务现代化发展
税收管理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也有赖于围绕以数据为核心的精确管理体系,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和使用。按照数据的来源分,在税务系统内部,随着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处理,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逐渐向上汇集。税务机关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实时、全面地掌握全国税收工作各项数据和整体情况,直接对各行业、各地区、各类型纳税人的税收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解读和综合分析,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了税收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对于来源于外部的数据,通过创新税收数据分析模型,对社交网络、证券交易、电信通信、金融交易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为纳税服务、税务稽查、纳税评估、发票使用、纳税人的税法遵从等服务,实现税收业务的智能化、情报化和全面风险管控。
上述信息主要是价值密度较高的结构化数据,数据采集的途径基本依靠专门的事务处理系统进行录入和校验。未来,随着社交网络、视频网络、智能移动终端的流行和物联网的推进,分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统计和各类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信息也可能会逐步进入税务数据采集的视野。这一趋势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全国数据大集中相叠加,预计我们目前几十TB级的数据将随之迅速跨过PB级的关口。这些巨量数据的采集、“分拣”、清洗、抽取等技术对我们而言需要引入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同时,为保存这些巨量数据,目前数据存储的模式和技术也将发生变化。比如按信息价值密度分级存储,公有云和税务私有云存储的划分,低价值密度的数据存储社会化等等需要探讨研究的领域有很多。
(二)数据的利用从局部到泛在
依托丰富的税收数据,特别是结构化的数据,税务部门从2001年开始研究以查询分析为主要技术特点的税收监控,随后大规模的数据综合分析和挖掘利用逐步扩展到全国。近年来,税务总局和各地税务局建设了征管质量分析监控、税收宏观经济分析系统、执法监督系统等多个数据应用系统和平台。依托这些系统和平台,税务系统各级单位广泛地开展了税源与征管质量监控,针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管理领域开展数据分析利用,查找征管薄弱环节,进行税源监控。在税务内部管理方面,实现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监督,形成了严密的执法监督,促进了执法行为的逐步规范。
技术手段的变化也正在改变着政府的政策选择和管理方式。税收管理工作也不例外。2013年的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王军局长就提出了涵盖税法、税制体系、服务、征管、信息和组织六大体系的,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税收现代化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税务现代化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