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兰州至西宁铁路增建第二线(兰州铁路局管界)站前工程施工总承包投标文件、有关设计图纸、资料。
国家和铁道部颁发的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工程建设相关文件。
国家及铁道部发布的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对本标段现场实地踏勘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以及本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既有线施工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国内外相关铁路工程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本单位经认证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1.2编制原则1.2.1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中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方案中。
1.2.2全面响应投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全面响应和符合《兰州至西宁铁路增建二线(兰州铁路局管段)工程施工总承包投标文件》,并在充分领会投标文件承诺和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掌握设计标准,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和水平,确保工期、质量、安全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满足投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并制定出相应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体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想。
1.2.3把确保行车安全放在首位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的编制,紧紧围绕着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进行,认真执行铁道部、兰州铁路局既有线施工安全规则、管理规定、管理办法的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施性安全保证措施的,做到施工方案的合理和可行。
1.2.4确保施工工期严格遵守投标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安排注重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轻重缓急,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以及既有线行车干扰因素,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在整体工期安排上合理提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1.2.5争创行业一流,建造优质工程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严格执行铁路工程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严把材料进货关,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满足全线创优规划。
1.2.6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制定详细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争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施工工地”。
1.2.7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适用、技术先进,确保实现设计意图。
1.2.8重点优先本标段新建线路基本与既有线、兰青高速并行,与既有线及兰青高速交叉,工程施工干扰因素较多,具有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紧等特点。
其中,以八盘峡2#隧道(L=2418m)和黄河特大桥(L=1218m)为关键工程,施工时,以关键工程为中心,优先安排,确保按期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兰青铁路东起兰州枢纽的河口南站,向西延伸,横跨黄河,沿湟水河向西,跨越大通河到西宁市,全长188Km。
本次兰州至西宁铁路增建第二线(兰州铁路局管界)站前工程K0+000~DK60+000段全长60km,是连接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和青藏铁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甘肃、青海两省区对外客货交通的繁重任务,是两省区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国铁路网中位居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标段设计行车时速160km/h,预留200km/h条件,增建的线路技术标准较高,线路开通速度要求高。
2.2标段范围本标段为LQRX-L-TJ标,里程范围兰青线K0+000~DK60+000,主要工程内容:本段范围内的改移道路、砍树(不含补偿)、路基工程(不含绿化)、桥涵工程(含桥面系、含架梁)、隧道工程(含照明)、轨道工程、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车站站场改造(客货运、站场土石方)、相关房建工程(含暖通)。
2.3主要工程量2.3.1路基工程区间路基土石方233.4869万断面方、站场土石方14.619万断面方;干砌石5049立方米;浆砌石213348圬工方;液压喷播植草81955平方米;土工合成材料处理1460681平方米;抛填片石6600立方米;换填砂石22097立方米,换填渗水土208706立方米;换填三七灰土61820立方米;石灰土挤密桩240962米;重型机械碾压435812平方米;挡土墙片石混凝土8804圬工方;挡土墙钢筋混凝土338圬工方。
2.3.2桥涵工程特大桥6座4953延长米,大桥4座625.82延长米,中桥4座275.28延长米,小桥4座52.2延长米,涵洞198座3053.42横延米。
2.3.3隧道工程隧道共5座5732延长米,其中全长2000米以上隧道1座。
2.3.4铺架工程正线铺轨:70.58铺轨公里。
站线铺轨:4.361铺轨公里。
价购梁架梁:247孔。
2.3.5房建、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60公里生产房屋及附属工程(不含电气化房屋及附属工程)、给排水工程(不含机务、车辆设备)。
2.4主要设计技术标准2.5自然特征2.5.1地形地貌兰局管段内的地形地貌:本线地处甘、青两省接壤处,穿行于祁连山与拉脊山山地之间,线路沿黄河、湟水河溯流而上。
所经地貌大致可分为黄河河谷阶地地区、黄河峡谷区、湟水河河谷阶地地区。
2.5.2气象区内属半干旱大陆型气候,其特点是:旱季长、雨季短,雨量较少但集中,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雨量,昼夜及冬夏温差变化大,四季多风。
年平均气温6.1°C~9.5°C,极端最高温度33.5°C~39.8°C,极端最低温度-21.7°C~-24.9°C,年平均降雨量319.6mm~368.2mm。
年平均蒸发量1457.7mm~1846.9mm,平均相对湿度55%~58%,年平均风速0.9~2.4m/s,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日数3~19.5天,最大月平均日较差13.7°C~-15.6°C,最大积雪厚度5~18c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84~134cm.。
2.5.3水文地质沿线水系主要为黄河水系,黄河干流流经本线东段,与线路大致平行,其主干支流湟水河(西河),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北海拔4395米的包忽图滩一带,为常年性水流,水量较大,湟水河在中西段流向大致与线路平行,流经西宁、平安、乐都、民和和兰州等县市,至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附近汇入黄河。
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孔隙潜水:水质大多良好,局部水质有侵蚀性,水位视其所处位置不同及季节变化而异,一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1~5米;二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3~20米;三阶阶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米,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向河流排泄。
基岩裂隙水:发育于在八盘峡等低中山区的泥岩、砂岩、大理岩、片麻岩和闪长岩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地下水储存和补给条件的影响,水量较贫乏,第三系侏罗系泥、砂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大部分具有硫酸盐型弱~中侵蚀性。
2.5.4工程地质2.5.4.1地层岩性沿线出露的主要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奥陶系、震旦系、加里东期和元古代闪长岩及断层碎裂岩等。
2.5.4.2地质构造沿线与线路有关的主要断层有:河口正断层(在DK2+200附近穿过线路)、河口逆断层(在DK2+650附近穿过线路)、张家台断层(在DK6+000附近穿过线路)、DK7+970正断层(斜穿线路)。
2.5.4.3不良地质兰局管段内的主要不良地质有滑坡、表面溜坍、危岩落石、岩堆、泥石流等。
兰局管段内的主要特殊岩土有湿陷性黄土、松软土、湿地、膨胀岩、盐渍土等。
2.5.5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DK0+000~K60+0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S)0.45。
2.6施工条件2.6.1交通运输情况铁路:既有铁路兰青线东联兰新、陇海、包兰铁路,西接青藏铁路西格段,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本线所需直发料、厂发料及部分当地料均可利用既有铁路运输。
公路:109国道及兰西高速公路与二线平行,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材料运输主要利用既有公路。
2.6.2沿线水源、电源、燃料情况水源:兰青线各站均有水源,生活用水可由各站就近解决。
线路通过地区有湟水河、大通河、黄河等河流,工程用水就近取用。
电源:兰青铁路沿线有地方电网通过,用电负荷均有富余,各地方变电站及线路可向铁路施工提供可靠电源。
燃料:沿线有兰州炼油厂、地处兰州市区,工程所需的燃油、燃煤可由沿线供应。
2.6.3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石料:沿线石料分布相对集中,在修建兰青线和兰青线改造时就已经开发了很多采石场供当时的施工和后来的线路补充道碴,主要有八盘峡采石场、盐锅峡采石场。
砂:由于本线与湟水河并肩而行,湟水河中砂储量十分丰富,且均为中粗砂,另黄河八盘峡也可供应工程用砂,因此本段工程用砂可以满足工程所需。
大部分砂厂条件良好,运输条件便利,可以汽车运输至工地。
卵石:由于本线与湟水河并肩而行,湟水河中卵石储量十分丰富,因此本段工程用卵石可以满足工程所需,而且运输条件便利,汽车可以运输至工地。
砖、瓦:沿线经过砖场分布较多,产量大,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石灰:沿线有石灰场,运输条件好,产量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2.7工程特点2.7.1工程量大、任务重本项目工程量大,施工任务艰巨,地形复杂,桥梁多、隧道多、路基支挡工程量大。
2.7.2结构物多,施工难度大全线隧道共5座,总长5732延长米;全线特大桥6座4953延长米;大、中桥共9座,942.58延长米,小桥4座51.2延长米;桥隧工程约占线路全长的19.6%,施工难度大。
2.7.3设计理念新、质量标准高本工程项目设计开通速度为160km/h,远期目标速度为200km/h,结构物要求有足够的安全性、耐久性,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大于20cm,沉降速率小于5cm/年,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程沉降量不应大于10cm。
2.7.4技术含量高,工程复杂本项目桥梁工程量大,其中黄河特大桥上跨黄河,挂篮悬灌施工主跨;隧道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分别采用弧形导坑法、CRD法、台阶法、全断面法;路基工程作为土工结构物,工后沉降要求严格。
在施工和设计方面采用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施工复杂。
2.7.5机械设备投入大、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本标段路基、桥梁、隧道、铺架工程均需采用大型配套施工机械设备,采用机械化施工,机械设备投入大。
2.7.6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本标段工程全长60Km,结构物约占线路全长的19.6%,施工管理跨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