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主要方法
一,ABC法
1,基本原理
可概括为“区别主次,分类管理”。
它将管理对象分为A、B、C三类,以A类作为重点管理对象。
其关键在于区别一般的多数和极其重要的少数。
基本内容
2,基本内容
①确定分析对象的特征。
可用技术指标、价值指标及效果指标来表示。
②研究数量和特性之间的关系,找出事物规律。
③直观表示数量和特性之间的关系。
可用ABC分析表、ABC分析图来表示。
④做出分类决策。
ABC分析的目的在于有成效的管理,因此,在完成分类之后,还应进一步确定不同类别的管理方式。
3,基本步骤
第一步,计算每一种材料的金额。
第二步,按照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计算每一种材料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比率。
第四步,计算累计比率。
第五步,分类。
累计比率在0%~60%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类材料;累计比率在60%~8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类材料;累计比率在8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类材料。
通常情况下,人们使用ABC分析表来进行上述步骤。
从表1可以看出,A、B、C、D、E为A类,F、G、H、I、J、K、L、M、N、0为B类,P、O、R为C类。
对于不同的对象,分类时采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
上面库存管理,采用的是存货价值指标。
对于客户管理,可以采用客户进货额或者毛利贡献额为指标。
对于投资管理,可以采用投资回报额作为指标。
二,强制确定法
1,基本原理
强制确定法简称FD法,这种方法抓住每一事物的评价特性,然后把这些因素组合起来进行强制评价。
这种方法在功能评价和方案评价中也有应用。
强制确定法兼顾功能与成本,具体做法是先求出分析对象的成本系数、功能系数,得出价值系数,揭示出分析对象的功能与花费的成本是否相符,不相符、价值低的被选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
2,基本内容
《1》、求功能评价系数F
i。
零件的功能重要性是把构成产品的各个零件排列起来进行功能比较而确定的。
将几位评价者的评分值作综合统计,列出功能评价综合统计表。
求出平均评分值和功能评价系数。
功能评价系数大反映功能重要,功能评价系数小说明功能不太重要。
平均评分值:(K为评价人数,g为评分值)
功能评价系数:
《2》、求成本系数C
i。
某零件的现实成本占产品现实成本的比例即为该零件的成本系数。
《3》、计算价值系数V
i。
设价值系数V
i,功能评价系数与成本系数之比为价值系数,即:
《4》、企业根据收集到的情报确定目标成本。
计算按重要性系数应分配的预期成本,根据结果选择对象。
运用强制确定法时,价值系数Vi的计算结果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V
i > 1,说明该零件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应具体分析,可能功能与成本分配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第二,是V
i < 1,说明该零件分配的成本很多,而功能要求不高,应该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研究对象,功能不足则应提高功能,成本过高应着重从各方面降低成本,使成本与功能比例趋于合理。
第三,是V
i = 1,说明该零件功能与成本匹配,从而不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选择对象。
应注意一个情况,即V
i = 0时,要进一步分析,如果是不必要的功能,该零件则取消;但如果是最不重要的必要功能,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产品零件进行价值分析,就是使每个零件的价值系数尽可能趋近于1。
3,基本步骤
一,提出评价固素
要对一个方案进行评价,必须划分若干田素.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方案的全貌。
因此,要对决策问题进行人真分析,提出能够代表决策问题主要特征的评价因素几项。
以企业开发新产品投资决策为例,提出其要评价因素为:x
1:市场前景;x2:投资回收速度;x3:
成本费用:x
4:竞争能力;x5:技术难度;x6:动力消耗。
二、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经济数学知汉。
方案的综合评价计算公式为:
W
m为第m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A n为第几项评价因素权重系数:B nm为第个方案的第几项评价素的评定值。
三、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系数
根据各评价因素在任务中所具有的地位.给予一定的权重。
按上述决策问题的几项评价因素,用(0-8)强制确定法.根据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求出其权重系数,见表1:表1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系数
x1:市场前景. 4 5 6 7 8 30 A1 = 0.25
x2:投资回收速度 4 . 5 6 7 17 39 A2 = 0.25
x3:成本费用 3 3 . 5 6 7 24 A3 = 0.30
x4:竞争能力 2 2 3 5 2 14 A4 = 0.15
x5:技术难度 1 1 2 3 . 5 12 A5 = 0.12
x6:动力消耗0 0 1 2 3 . 6 A1 = 0.06
合计120
四、求出评价因素值
召开企业管委会会议,先对决策问题的各种方案的情况介绍、提问、解释、发表个人见解、但不争论、反驳,更不必作出一致的决议。
然后,由管委会成员住同一评价因素中,根据备方案实际能达到的水平,用(0-4)强制确定法进行评定。
按照《企业法》的规定,企业管委会由正,副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和职工代表组成。
假设共11人(Z=11),对方案I,Ⅱ,Ⅲ进行选择,累计每个成员的评定表得出各方案评价因素值见表2-表7。
表2评价因素x
1(市场前景)评定汇总表
表3评价因素x
2(投资回收)评定汇总表
表4评价因素x
3(成本费用)评定汇总表
表5评价因素x
4(市场前景)评定汇总表
表6评价因素x
5(技术难度)评定汇总表
表7评价因素x
6(竞争能力)评定汇总表
五、计算综合评价结果方案的综合评价价值为:
由以上计算可知:W
1 = 0.31,W
2 = 0.36,W
3 = O.33。
所以,方案Ⅱ是应该选取的。
以上以投资决策为例叙述丁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企业管委会其他经营决策也可采用这种
方法,所不同的是对不同的决策问题提出相应的评价因素。
运用强制确定法进行决策,看起来复杂,实际用起来比较简单,况H管委会成员是具有一
定素质的。
对于其统计计算,可编写一个计算机程序,输入A
n定值,再输入评定结果B nm很快就得到最终结果,并打印出表格。
三最合适区域法
基本原理
其基本思想是:对于那些功能重要性系数和实际成本系数较大的零件,由于它们改善功能或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对全局的影响大,应当从严控制,不应偏离价值系数标准线(V i = 1)太远,即当价值系数对1稍有偏离时,就应选作重点对象;而对于那些功能重要性系数和实际成本系数较小的零件,因其对全局影响小,功能改善或成本降低的潜力不大,可从宽控制,允许偏离V i = 1的价值系数标准线远一些。
基本内容
最合适区域法的原理与功能系数评价法是一致的,认为价值系数在1附近是合适的,可不作为改进对象。
曲线内称为最合适区,曲线外的对象皆为VE(价值工程)对象。
最合适区域法在选择价值工程对象时,不仅仅考虑价值系数值大于1或小于1的情况,而且还要考察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从而对各对象加以区别对待。
在零部件价值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的绝对值不同,那么它们对经济效果的影响也不同。
所以不能简单地以价值系数来选择价值工程对象,还应考虑各对象的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对两者较大的应作重点考虑,对两系数较小的对象可不作重点考虑或不考虑。
四费用比重分析法
基本原理
费用比重分析法是从产品成本的组成项目出发,以降低某项费用的总额为目标,根据某产品(零部件)所花费的某项费用占该企业(产品)该项费用总额的比重大小来确定价值工程活动对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