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条目细则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条目细则
的意识
1-4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对于丰富高校学习资源、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评
价教学过程和效果的重要意义
2.具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
2-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具有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意识
五. 科研与创新
15.能够关注新技术和方法并应用其改进教学
15-1能够借助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如行动研究、设计性研究等),改进自身教学过程
15-2能够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尝试将其创造性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16.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开展广泛的学术研究、合作与交流
16-1能够借助技术手段,了解自己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了解自己学科的学术团体、学术机构、专家、网站等学术信息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条目细则
一.意识与责任
1.能够意识到教育技术对于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1-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优化高校教
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1-2能够认识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到教育技术对培养创
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1-3能够持续关注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尝试应用新技术促进教学
12-3具备“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能够认识到各种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13.能够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反思与调整
13-1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过程监控系统、在线学生问卷调查、在线投票、讨论区)收集数据,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13-2能够根据教学活动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并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
7-4掌握与自身学科教学相关的教学媒体、工具软件,利用技术促进学科教学
7-5掌握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掌握本专业领域各种知识库的使用
三 设计与实施
8.能够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8-1能够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确定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并清晰的描
述
8-2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14. 能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绩效
14-1能够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并能够对获取的评价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
14-2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学生绩效评价技术和评估系统(如电子档案袋、学生发展性评估、过程性评价量表等)
14-3 能够设计合理的作业、考试、任务、项目性评价等,并能够应用信息化工具(如考试系统、在线作业系统等)组织与实施相关评价
10-2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种技术工具,能够为学生创设利于协作、交流、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11.能够与同行和管理人员等就教学问题进行有效交流
11-1能够借助网络工具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与教育技术专家讨论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问题
11-2能够与技术支持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沟通
16-2能够就学科专业领域问题,借助技术手段进行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
16-3了解课题项目申报系统,了解国家相关项目申请网站的使用(如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
16-4能够使用各种检索工具与系统(如CNKI、SSCI等文献检索系统,各种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检索工具等)进行学术信息检索
17.能够利用教育技术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研究团队的工作效率
4-4了解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绩效与媒体应用的一般评价模式与方法(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绩效评价、发展性评价等)
5.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和方法
5-1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一般过程和作用
5-2掌握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和方法(如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等)
11-3能够与教务管理人员就教务、教学管理进行交流与沟通
四 教学与评价
12.掌握基本的评价理念
12-1了解本科教学评估的相关知识和理念,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依据、评估方法等
12-2掌握常见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如经典教育测量理论及方法(教育信息统计,测量试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等),质性评价的一般模式和方法(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
3.能够遵守与技术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
3-1能够遵守与技术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言论与行为方式,
具有良好的使用技术的道德素养
3-2能够向学生传递与技术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技术观
3-3能够了解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努力减小技术对教学本身和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 知识与技能
17-1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构建学习型组织,激发团队的参与度和协作水平 17-2能够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如MS Project)提高管理效率
17-3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SPSS软件),挖掘隐性知识
6-3了解高校中常见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并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6-4掌握不同环境下(如课堂教学环境、网络环境等)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如授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PBL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E-learning、混合式学习等)
6-5了解国家质量工程中有关课程建设的理念、基本结构、一般特点、建设规范、评价标准及其应用模式
8-3能够运用技术工具不断更新、丰富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
9.能够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9-1能够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为不同教学条件下的传统面授课堂和网络教学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9-2能够利用技术工具为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学辅助和支持,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知识管理等提供指导和学习支持
9-3能够借助技术工具(如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监控软件、网络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等)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10.能够为教学提供恰当的媒体、资源和工具,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10-1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特点,设计、组织与提供恰当的教学资源,并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
7.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
7-1掌握常见的通用技术(如Office系列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即时通讯软件等),并能应用于教学
7-2掌握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的检索、分类、管理的一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7-3掌握各种常见的校务管理软件与工具(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提高教师自身的工作效率
5-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环节和设计流程(如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效果评价等),并能应用于自身教学
6.掌握数字化教学的特点工具与方法
6-2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的一般特点和方法,并能借助网络工具与平台开展教学(如作业系统、答疑系统、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等)
4.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1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内涵、理论渊源(如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理论等)及其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2了解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以及最新进展(如情境认知、活动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
4-3了解教育技术在学科应用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设计性研究、开发性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