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华支睾吸虫
➢慢性期:肝肿大,肝区隐痛、疲乏、上腹不适、 食欲不振、厌油、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头晕、 消瘦、贫血等。
➢晚期:肝硬化、腹水,甚至消化道大出血、肝昏 迷而死亡。
➢儿童:症状重,死亡率高。营养不良、贫血、低 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肝硬化)和发育障碍 (侏儒症)
华支睾吸虫病 肝硬化腹水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腹水侧面像
19岁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与同龄健康人比较
诊断
1.病原学检查:检获虫卵是确诊依据。 ➢涂片法:直接涂片
定量透明法 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 ➢粪检阴性时,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
成虫 2 .免疫学检查:
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流行
分布:亚洲。25个省(山东)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流行因素: ➢ 粪便污染水源 ➢ 一、二中间宿主同栖同一水体 ➢ 食生或不熟淡水鱼虾(最关键因素)
雌雄同体 (hermaphrodit e)
具两个分支状 的睾丸(在体后 1/3处,前后排 列)
卵巢边缘分叶
肠支
卵黄腺
睾丸
子宫 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染色标本
2.虫卵(eggs)
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内
寄生于第二中间宿主体内
生活史(life cycle)
(终宿主: 人猫犬)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成虫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又称肝吸虫,成虫寄 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华 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形态
成虫
幼虫
虫卵
腹吸盘
口吸盘 肠支
子宫 卵黄腺 卵巢 受精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睾丸
1.成虫(adult)
虫体狭长,背腹 扁平,半透明,前 窄后钝圆,呈葵 花子状.
囊蚴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
生活史小结
➢成虫--肝胆管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误食; ➢中间宿主:
豆螺--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麦穗鱼)--第二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人、猫、狗(保虫宿主)。
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虾
终宿主:人或一些哺乳动物(猫、狗)
致病
成虫寄生在肝胆管(次级胆管) 虫体代谢产物、机械性刺激和阻塞作用
鱼塘上的厕所
华支睾 吸虫中间宿主孳生地
防治
防治原则:卫生+粪管+灭螺 治疗:吡喹酮(首选)、阿苯哒唑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 胆管局限性扩张,胆汁淤积,若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诱发肝癌
虫卵+碎片 胆管炎和胆管性肝炎
结 石 慢性感染,大量纤维组织 增生,肝实质萎缩
胆石症
肝硬化
成虫寄生在肝脏
肝脏病理切片(见虫卵)
临床表现:
➢轻者:肝肿大;
➢急性期(重度):过敏反应和消化症状—发热、 胃痛、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肝区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