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中药药理实验证实槲寄生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其提取液还能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生黄芪补益肺脾之气,二者共为君药。
臣药一味,活血祛瘀,佐使药有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 之功。
全方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有调补肝脾肾及血气、活血通络解毒消 之功。
3.2 对于肝炎的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湿热疫毒”是主要病因,气滞、湿阻、血瘀是基本病机,实(湿热)2虚(肝脾肾)2瘀(气血)是其病机转化[2]。
治以化湿活血法为主,适当加以扶正,扶正以调补肝脾肾为重点,尤以调护肝脾为主。
3.3 本实验以D —半乳糖作为肝毒剂所造成的肝损伤模型,与人类肝炎病变很相似。
实验后动物有明显的肝脏内中央静脉扩张、肝血窦扩张、瘀血现象。
用槲芪散预防或治疗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功效。
该方可能是通过调补肝肾、活血化瘀而起作用的。
参考文献1 韩德五.肝功能不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92111.2 车念聪,钱英.中医药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与展望.中国医药学报,1994,9(5):47250.(收稿日期:2002206211)・首医大中医药学院・琥珀的化学研究进展杨剑芳1 董小萍2 郭 力2 李惠莲1【关键词】 琥珀; 化学研究; 综述作者单位:1.100013,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有机中药化学教研室 2.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 琥珀为古代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后年久凝结而成的化石样物质,在世界的分布面极广(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产琥珀,其中主要产于波罗的海南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1]。
琥珀可用作化妆品,同时具有“安五脏,定魂魄”等功效[2],由此开发的琥珀安神胶囊[3]等产品证明了其疗效。
早在19世纪末就有学者对琥珀的理化性质进行探讨,但由于它呈非晶态,溶解性又很差,给分子结构的研究带来了困难[4]。
直到60年代,随着近代光谱技术的发展,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才有所深入。
本文拟就琥珀的化学研究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1 化学成分1.1 元素分析琥珀中主要含C 、H 、O 、S 、N 、Si 及Na 、Fe 、Ca 、Mg 、Al 、Co 等元素[5],并且随琥珀颜色由浅到深,C 的含量相对增加,H 、O 、N 的含量变化较小[6]。
1.2 化学成分琥珀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是树脂和挥发油。
1.2.1 树脂[7212]:(1)醇溶性成分:①琥珀松香酸(succinoabietic acid )C 40H 60O 2。
黄色透明固体,mp.102℃。
②succoxyabietic acid 0.0.C 40H 29CO 2。
无定形粉末,mp.120℃;易溶于氯仿、冰醋酸、丙酮、吡啶、戊醇、乙醇、甲醇,微溶于冷苯;酸值147.21(直接),151.80(间接);皂化值155.15(冷),174.18(热)。
③琥珀松香高酸(Succinoabietinolic acid )C 39H 59CO 2H.无定形粉末,mp.112℃;易容于氯仿、冰醋酸、丙酮、吡啶、戊醇、冷乙醇、热甲醇和苯;酸值89.63(直接),92.61(间接);皂化值97.03(冷),141.93 (热)。
琥珀松高酸降解后的产物是琥珀松酸、琥珀松香醇和龙脑。
④琥珀银松酸(Succinosil2 vic acid)C24H36CO2。
无定形粉末,mp104℃。
⑤琥珀松香醇(Succinoabietol)C20H30O。
无定形粉末,mp.90~91℃;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不溶于石油醚。
(2)醇不溶性成分:主要有Succinin(主要由树脂素组成)、Sucinore2 sene(黄色的无定形粉末,不溶于有机溶剂、酸和碱)、Succinoresinol sucinate(能在0.5N KOH 醇液条件下水解)、Succinoresinol(琥珀酸酯. C12H20O.mp.228℃)。
1.2.2 挥发油:琥珀中提出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萜烯、伴半萜、双萜等[13]。
随着年代的推移,烯键(尤其是环外烯键)聚合,芳构化程度加大,就形成了大分子量的降酯,如二松香醇酸的聚酯物[14]。
琥珀酸(Suc2 cinicacid)、龙脑(Borneol)等均系其分解产物。
2 真伪鉴别来源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外观和比重,琥珀中的掺伪品或充伪品常是松香(或土埋松香)、老材香(古墓棺木榇填底者)[15]、蛋白石[16]、多糖[17]等,或以此充伪,但正品琥珀除了常见的性状鉴别和经验鉴别外,还可由以下方式鉴别。
2.1 化学法2.1.1 正品琥珀以火燃之易溶,爆炸有声,冒白烟,微有松香气,加水煮沸不得变软(区别其它树脂)[18]。
2.1.2 取粉末1g,加石油醚1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醋酸铜试液10ml,振摇,正品琥珀的石油醚层不得显蓝绿色(检查松香)[19]。
2.1.3 取粉末0.1g,置试客中,加10ml醋酐和1滴浓H2SO4,正品琥珀的颜色由棕黄色渐变为棕褐色[20]。
2.1.4 样品的无水乙醇提取液,蒸干后加醋酸,再加浓硫酸,正品琥珀有红色出现,并逐渐加深[21]。
2.2 X2射线衍射分析法琥珀属非晶质体,故无X射线衍射反映[22]。
2.3 电子显微镜透射用J SM235CF型扫描电镜(日本产)逐级放大定点观察,得出,正品琥珀系由显微椭圆形胶粒堆积而成(胶粒大小为0.17~0.42μm)[23]。
2.4 热分析法琥珀的曲线无明显的峰谷和失重点,吸热100~110℃(小、宽)、370℃(小)、515℃(中)、645℃(大)。
约50℃开始至480℃急骤失重,占样品的85%;480750℃失重缓慢,占样品的25%。
即受热挥发,高温时(约800℃)全部挥发[24]。
2.5 差热分析法用CDR21性差动热分析仪测定,每次取样6mg,升温速率10℃/min,走纸速度2mm/min,量程±100uv,参比物Al2O3,气氛为静态空气。
结果,图谱显示琥珀在166℃、357℃、410℃、523℃时有放热峰,在442℃时有吸热峰[25]。
2.6 微拉曼光谱激光照射可见光区,正品琥珀将在黄色区和红色区出现强荧光,而黑色琥珀及其伪制品在782nm的近红外区可看到强的荧光[26]。
2.7 近红外反射光谱用N IR分光计,在780~1700nm波长范围内,测出各个样品在1555nm(琥珀的最低职度)和1415nm(琥珀的最高强度)各自的反射强度〕,通过(x-a)/(b-a)・100计算反射强度比率(琥珀在1315nm处有最高反射强度,计为b,在1200nm有最低反射强度,计为a。
各个样品在此的相对反射强度分别定为100%和0%)。
得出,不同地区来源的琥珀有相似的特征谱线,而琥珀伪品,如聚酯树酯、聚氯乙烯、聚甲醛丙烯酸甲酯等有明显不同的反射谱线和反射强度比率[27]。
3 色谱、波谱分析3.1 TCLKucharska,Malgorzata等人将琥珀样品粉碎,加乙醇,索格利特提取器提取。
用硅胶G 板,在展开剂苯—甲醇—乙酸乙酯(85∶5∶10),葳—甲醇(98∶2),苯—丙酮(80∶20),石油醚—苯—甲醇(2∶6∶1)中筛选出石油醚(b.p.50~60℃)—苯—甲醇(2∶6∶1)进行展开。
得出,不同来源的样品,其色谱图并不一致;用上述条件做制备薄层,在紫外光下刮取不同谱带,用乙醇洗脱,可获得不同成分[28]。
Czechowski,Fran2 ciszek等人用氯仿—甲醇(1∶1)回流60h,滤过,在滤液中加正己烷使沉淀,将滤液蒸干,用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8∶1∶1)展开,紫外灯下检视,分别得到非极性、极性和强极性3部分[29]。
3.2 UV取琥珀1g,以石油醚10ml浸渍4h,滤过,滤液以石油醚稀释至0.1~1mg/ml,以岛津UV2000型紫外分光光度度进行测定,琥珀吸收峰是228nm[30](而松香为242nm和251nm)。
3.3 IR用薄层色谱液相层析柱将其可溶部分进行分离,以K Br压片,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得出,不同产地、不同产状的琥珀,其IR不同。
如,中国河南西峡地区的琥珀在2960、1450、1 370cm-1有强吸收(烷烃),说明琥珀基本骨架为脂肪族结构,1700cm-1的强吸收表明可能有大量羧基,1050~1250cm-1系列中到弱吸收谱带提示,可能含有酯、醇和醚等含氧结构,且随琥珀颜色的加深,琥珀酸、醇、酯、醚的含量相对增加;波罗的海的琥珀在1175~1250cm-1区间有一宽的水平吸收峰,在1150cm-1附近有尖锐的吸收峰,达到极大值(Beck,1971);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淡黄色琥珀在1150~1 170cm-1区间有强吸收峰(Savkevich and Pop2 kova,1978)[24]。
另外,结合定性分析表明,琥珀中还含有过氧化物、萜烯等不饱和化合物[31]。
琥珀的F T2IR表明,不同地区的琥珀有相似的化学特征。
琥珀核外由于含酯组分的振动而具低吸收度(1165~1730cm-1),而核内多含OH、C=O、CH3、CH2而显高的吸收度;由于风蚀作用,酯水解增加,水溶性酸增多[30]。
3.4 MS3.4.1 GC2MSCzechowsk,Franciszek等人用GC2MS方法分析琥珀TLC中的非极性部分,表明主要含葑醇、龙脑、异龙脑、琥珀酸、松香酸、异松香酸的衍生物;有些琥珀中还含有单萜、倍半萜、双萜等[30]。
3.4.2 G LC2MS来源于波罗的海的琥珀,其醚溶部分可鉴别出许多abietane的双萜类、Pimarane和Lab2 dane类、单萜类、倍半萜和萜烯醇。
琥珀酸和半琥珀酸酯等部分,主要是Labdatrienoid, Communic acid和Communol等的共聚物[32]。
3.5 NMR3.5.1 1HNMRCzechowsk,Franciszek等人对琥珀做TLC 后得到的非极性部分进行1HNMR试验得到,烷基质子占优势(δ0.75~2.0ppm),其次含有烯和芳族质子(δ4.0~7.5ppm)[30]。
3.5.2 13CNMR固体高分辨13CNMR是剖析琥珀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反映碳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差异,从而探索琥珀形成过程中,内部碳官能团随年代增长的断裂现象(地质学上常由此考核琥珀的年龄)。
用MSL—300型核磁共振谱仪(西德Bruker公司,13C频率为75.468MHz,样品转速为4000rps),测定前先用玛瑙研钵将样品研细,取小于100目的粉末作待测样品。
得到饱和碳的共振区域(δ60~100ppm)、不饱和碳的共振区域(δ100~160ppm)和羰基的共振区域(δ160~200ppm)[33];琥珀在埋藏时期不同的石化过程中会使CH2基团随年代增加而慢慢减少,以至于消失,如水合成叔醇基团,氢化或自由加成[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