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生物化工工程发展问题和建议

浅谈生物化工工程发展问题和建议

浅谈生物化工工程发展问题和建议
【摘要】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

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

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国生物技术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实践找出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关键词】生物化工问题建议
引言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

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
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③环境污染较少;
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

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我国生物化工发展现状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

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

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

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

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

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

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

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

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t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 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

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a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2.1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

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
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2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

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2.3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

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

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2.4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5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解决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3.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
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

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

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

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3.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

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

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

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