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类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思考
医学类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思考
3. 形成基础课教学系统和实践环节系统 规范基础课课程体系,要跳出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
框架,形成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基础课课程体系。 基础课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内容
体系要突破传统学科体系,应根据专业课的需求和 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重新设计。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实训、 校外基地的实训、顶岗实习、基层综合实习等。
要求。
5.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实行1+2模式,将临床课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毕
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 毕业实习要进行改革,毕业实习内容,除临床医疗实
践外,还必须有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实践,社区卫生 服务和全科医学实践。实习地点除医院外,还应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村、社区现场。
(三)改革课程计划 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结果为依据来制定
课程计划。
1.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即教育结果 布朗医学院提出九个方面的能力:有效的交流 技巧;基本的临床技能;基础科学知识;诊断治疗及 预防;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及个人成长;社区卫生保 健;医德和临床伦理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
职业要素: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方针,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的切入点,将就业导向体现在教学过程尤其是教 学内容之中,使专业教学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 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实践要素: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培 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培养过程与工作体系、工 作过程的关联度,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 求。
提供反馈,或是激励学生。 什么时候评价?课程开始时,还是课程进行时或课
程结束时评价。 谁来评价?任课教师,同行专家或是学生自己。
4. 加强计划管理 什么机构负责设计和实施计划; 什么机构负责教学资源的统筹配置; 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吸纳哪些人员参与; 教学计划的有效性如何评估; 师资培训如何进行; 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如何落实。
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 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确定:
奋斗目标: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
主要任务: 规范管理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
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
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 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确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比例 加强课程整合 加强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教育
3. 明确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应评价什么?重点是教育结果,学生得到什么? 应怎样评价?用什么方法,怎样确定学生是否已达
到教学要求? 评价目标是什么?学生及格不及格,给学生分等级,
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基本要求是:公平、效 Nhomakorabea、人文。
2. 医学整合 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
学科 、资源,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重新进行 组合与协调 医疗保健服务与全民健康促进的整合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 医学内部学科的整合 医学教育与保健服务的整合 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
结合转变
2. 适应医学整合趋势,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促进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系统的紧密结合; 促进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结合; 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促进校企
合作,工学结合; 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
结合。
3. 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内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
3. 医学教育国际化 引进学习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制定中国医学教育标准 开展医学教育认证 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竞争
二、深化医学高职高专教育 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1. 实现全民健康目标,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走出教育的学术金字塔,进入到以健康需求为目标
的现实社会中
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依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 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 从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相
学什么 教学策略从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为重点研究
学生如何学 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教得怎样转变为既评教师
教得怎样,又评学生学得如何。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重新设计培养目标 医学专科教育传统培养目标是培养以疾病治疗为
重点,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这一培养目标和促 进全民健康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新的培养目标应培养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 点,能在农村和社区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康复 综合卫生服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2. 应将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融入人才培 养模式
行企要素:行业要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在教 学过程尤其是教学内容中,注重行业发展的要求,不 仅要重视国内行业相关标准的更新,还要关注国际 上行业标准的动向。
企业要素:强化校企合作,吸引医疗卫生单位参与 高职教育,提高整合医疗卫生单位资源的能力,主动 将用人部门的要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校校园 形态建设中,也要营造职业情境和氛围。
不同的实践环节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要 求,不同的教师,各环节之间要注重密切衔接,形成 完整的系统。
基础课教学系统和实践环节系统之间要交叉融合, 形成培训的整体。
4. 专业课、实践课应实施行动导向模式 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 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的重组,适应岗位目标的
(四)改革教学方法 1. 采用成人教育策略 自导性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整合式学习 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 跨专业案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