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 水玉米 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史桂荣摘要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黑龙江省 水玉米 产生的原因,对种植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黑龙江省 水玉米 的解决途径,并对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选育目标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玉米;黑龙江;子粒含水量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总产量、玉米种植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三,供给国家的商品粮率位居全国第二,年种植面积约240万hm2,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12%左右,占黑龙江省农作物总面积的26%,玉米总产占黑龙江省粮豆总产的44%。
因此,黑龙江省玉米品质的优劣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益的高低乃至全国的玉米生产均有一定的影响。
1 水玉米 产生的原因所谓 水玉米 即在玉米收获期玉米子粒含水量在35%以上甚至更高。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玉米带的最北部,玉米收获后气温下降较快,玉米晾晒、干燥时间短,玉米子粒脱水速度较慢,玉米脱粒时含水量在25%左右甚至更高,远远达不到国家粮库对收购玉米子粒含水量的要求,故称为 水玉米 。
这种玉米的商品粮等级低,销路差,并且玉米的烘干、运输成本增加,从而使玉米生产经济效益降低。
其产生原因如下。
1.1引入品种熟期过晚1985年前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全面推广,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玉米播种期的提前及播种时间的缩短,种植早熟玉米品种已不能适应当时的生产需求,因而在黑龙江省部分市县先后引入吉林等地中晚熟玉米品种如吉单101、四单8号之后,玉米产量得到迅速史桂荣,副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150086,哈尔滨市学府路368号收稿日期:2001-01-21提高,刺激了全省各地特别是中南部地区普遍引入吉林等地玉米品种,加之这期间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在大部分年景玉米可正常成熟,引入品种的熟期问题被忽略了, 水玉米 问题在不同年际间和不同地区时有出现,但并未引起广泛注意。
1.2玉米市场求大于供在1990~1995年我国玉米产量与消费量处于同步增长阶段,玉米市场求大于供,玉米质量问题远远小于数量问题,因此 水玉米 问题自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3不能提供熟期适宜的品种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在1980年前将玉米育种目标定位于 早熟、高产 ,致使1985年前后不能给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提供熟期适宜、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也是产生 水玉米 的原因之一。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黑龙江省特别是中南部地区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现象严重,第一积温带甚至第二积温带部分地区种植长春地区的玉米品种,造成当地常年实际有效积温甚至低于玉米品种生育期间所需积温的不正常现象,因而在不少地区相当多的农户在收获期玉米未能达到正常的生理成熟,玉米子粒的含水量正常年景都在35%左右,如遭遇早霜玉米子粒含水量甚至高达45%以上。
如1999年由于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9月14日遭受一场重霜,比哈尔滨地区初霜期提前1周左右,致使不少生产田玉米未达到正常成熟,据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于1999年9月28日在黑龙江省双城、呼兰、绥化(分别为第一积温带上限、第一积温带中下限和第二积温带上限)三市县种子公司试验地采样,本育9玉米品种收获期含水量在39.7%、42.6%和47.7%。
高水分不完全成熟的玉米必然造成玉米子粒内含物少,千粒重和容重低,外观颜色差,商品品质较低,市场竞争力下降,玉米生产效益降低。
2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经济效益的比较近年来不少地区种植晚熟高产品种,确实在一些年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产;但究竟种植晚熟品种比适宜熟期品种在经济效益上是否合算?据测算,商品玉米子粒通过烘干,每降10个百分点水分需费用0.16元/kg;若在哈尔滨地区本育9熟期品种的子粒含水量比四单19熟期品种的子粒含水量高5%,仅烘干费就需增加0.08元/kg,占玉米销售价格的10%左右;若考虑品种未完全成熟而造成的子粒颜色差,百粒重、容重低,商品品质下降等因素,若商品等级相差一等按0.04元/kg计算,种植四单19熟期玉米品种仅烘干费少花费0.08元/kg,商品等级高多收入0.04元/kg,合计相对增效节本0.12元/kg,那么单产在7500kg/hm2时,多收900元/hm2。
在哈尔滨地区种植本育9, 1996~1998年3年平均比四单19增产3.76%,以平均不足4%的增产风险换取高水分、品质差的玉米子粒,显然是得不偿失。
若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等减少因品种熟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效益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3黑龙江省 水玉米 的解决途径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包括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早已发现了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的弊端,提出严格限制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提高玉米生产效益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但不少地区的农民由于受习惯势力和片面追求晚熟高产的思想影响,将种植晚熟和超晚熟玉米品种作为夺取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因而 水玉米 现象仍较严重,1999年黑龙江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一场早霜,加之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玉米质量问题受到全省上下的广泛关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结合本省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结合生产实际宣传玉米品种 越区种植 的不良后果。
我们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生产实际的调查,并结合自已多年的科研成果,对解决 水玉米 问题提出以下意见:3.1品种合理布局黑龙江省南部第一积温带有效积温常年在2800!左右,考虑到播种、后熟、脱水所需的积温和早霜的出现,以需积温2550~2600!的玉米品种(如四单19、龙单19等)为主栽品种;第二积温带以需积温2400~2500!的玉米品种(如白单九、四早6等同类熟期的品种)为主栽品种;第三积温带以需积温2300~2350!的玉米品种(如龙单8、龙单13、龙单16等)为主栽品种;第四、五积温带分别需积温2200~ 2300!和2000~2100!的玉米品种(如海玉4和海玉5、克单8等)为主栽品种。
3.2选择优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以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为骨干、省农科院各地区所为主要力量的玉米育种队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服务于龙江大地,近年来已取得一定的突破。
以龙单19和龙257为标志的玉米品种的育成,为解决我省中晚熟玉米品种创出了一条新路;黑221、龙257具有熟期适宜(2600!和2450!)、后期脱水快、子粒外观颜色好、高产稳产、商品等级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特别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因白单9等玉米品种病害重、品质差等原因,在生产上种植面积逐步萎缩,第二积温带玉米生产已无主栽品种,龙257的选育成功有望解决这一问题,2000年在全省大面积的生产示范因其熟期适宜、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和后期脱水快、品质好而受到广泛好评。
总之,选育高产、稳产,角质程度高,外观颜色好、商品品质好,生态适应性好、子粒后期脱水快、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是解决黑龙江省 水玉米 问题的技术保证,也是玉米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3.3用经济杠杆提高黑龙江省玉米商品品质由于前几年不按玉米含水量多少和品质优劣定价收购或差价极小,使种植适宜熟期、优质玉米品种的农民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从而挫伤了农民生产优质玉米的积极性。
因此要推行科学合理的玉米商品粮检测手段,同时拉开含水量低、优质玉米商品粮与含水量高、劣质玉米商品粮的收购差价,用经济杠杆提高黑龙江省玉米商品品质是杜绝 水玉米 现象出现的重要经济措施。
4对未来黑龙江省玉米品种选育目标的设想选择优质、高产稳产、生态适应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是今后玉米育种的方向,其主要性状应具有如下特点:子粒角质含量高、中齿或硬粒型、子粒外观颜色好呈橙红或金黄色、商品品质达到2级以上,后期脱水快、后熟快的玉米品种。
生态适应性好,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都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对生产、栽培条件不苛刻,生产成本较低。
具有较好的抗病抗逆性,对自然灾害、病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比当地常年平均有效积温少150!可以正常成熟的玉米品种。
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豫玉33赵博贾连璋堵纯信赵发欣豫玉33玉米新品种(原名郑单958),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自选系郑58作母本,外引系昌7-2(选)作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稳产玉米单交种。
200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紧凑,产量高,稳产性好。
在黄淮海地区夏播生育期平均93~96d,株高249cm,穗位高107cm,叶色浅绿,叶片窄而上冲,株型结构合理,透光性好,适宜密植。
果穗长16.5cm,穗粗4.8cm,穗行数14.8,行粒数36,果穗均匀,无秃尖,结实性好,子粒半马齿型,黄粒白轴,千粒重278.6g,出子率87.8%。
2产量表现1997、1998两年在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6万株/hm2)中,平均单产分别为8370kg/ hm2和7692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12分别增产15.1%和22.4%,增产达极显著差异,两年均居试验第一位。
综合两年20点次的试验结果,平均单产8031kg/hm2,比对照种豫玉12增产18.5%。
1999年在河南省玉米大区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单产9453kg/hm2,比对照种豫玉23增产15.2%,仍居试验第一位。
同年在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高产攻关试验田中,经专家组最后验收,平均单产高达13909.5kg/hm2。
赵博,实习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450002,郑州市农业路1号贾连璋,堵纯信,赵发欣,通讯地址同第1作者收稿日期:2000-01-213抗性及品质分析通过河南省两年区域试验汇总结果表明,该品种大斑病1级,小斑病2级,青枯病2.8%,黑粉病0.7%,抗倒性好。
1999年11月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测试中心分析,子粒含粗蛋白8.47%,粗脂肪3.92%,粗淀粉73.42%,赖氨酸0.37%,赖氨酸含量较高,商品利用价值好。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良好栽培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由于其株型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性好,适宜密植。
在黄淮省区一般地、中等水肥地和中上等水肥地分别以52500株/hm2、60000株hm2和75000株/hm2密度种植为宜。
由于该品种苗期发育较慢,应注意早施提苗肥,重施拔节肥,大喇叭口期注意施粒肥,同时结合防治玉米螟。
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合在我国冀、鲁、豫、皖、苏、陕、京、晋南等夏玉米区及北方、南方适宜种植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5制种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1∀5为宜,母本播后2~4d播第一期父本(1/2)。
第二期父本(1/2)在第一期父本播后2~4d播种。
母本夏播区67 500~75000株/hm2;母本春播区75000~82 500株/hm2。
父本15000~22500株/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