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 / 21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衢州市浮石渡至大路章公路工程位于衢州市境内,跨越衢江、柯城两个区,路线呈东西走向,起点在衢州市浮石渡附近与23省道市区段(环城东路)相接,桩号为K0+000,向东延伸经沙湾、周庄、鸡鸣后上跨乌溪江,跨江后在浙江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北侧通过向东沿规划康宁路与滨港北路交叉,在金鸡造纸原料有限公司及衢江区实验学校南校区(原樟潭初中)西面通过,然后右转至信安大道,经前张、排门、缪家,上跨上山溪后经安仁铺至主线终点,在大路章附近与衢州港区规划道路相接,桩号为K13+923.835,主线路线总长13.924km,其中K0+000~K1+000为已建民航大道,考虑直接利用,为了使本项目主线与320国道(樟下线)、东迹大道串联成网,在主线终点设连接线,连接线路线总长0。829km,路线总长14.753km,实际建设里程为13.753km。其中大桥1080.1m/2座,中桥76m/2座。
(二)技术标准
本工程采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硬路肩适当加宽。K0+000~K1+000利用已建好的民航大道,路基宽20m,其中行车道宽15m,设计速度为40km/h。滨港北路至仙鹤北路(K5+670~K11+149)段根据《衢州市浮石渡至大路章公路工程专题会议纪要》,考虑到K6+978~K11+149段已经由市政部门和园区按50m城市规划道路断面先行实施,考虑给予利用,K5+670~K11+149范围内其它路段结合城市道路断面设计,路幅采用三块板形式,其中中间行车道21m,两侧绿化带各2。5m,共26m纳入本工程设计,宽出部分由市政部门另行配套建设。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2 / 21 1、设计速度80km/h
2、路基宽度
K1+000~K5+670、K11+149~K13+923.835及连接线:
路基宽度26。0m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2 / 21 行车道4×3。75m
硬路肩2×3.25m
土路肩2×0.75m
中间带3.0m
K5+670~K11+149:
路基宽度26.0m
行车道4×3.75m
硬路肩2×3。0m
两侧绿化带2×2。5m
3、桥梁宽度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3 / 21 乌溪江大桥30。0m(两侧加人行道),其它桥梁26.0m
涵洞宽度与路基同宽
(三)标段划分
本工程土建共分为四个合同段,本次施工图技术交底针对第一合同段,即主线K1+000~K4+250段。
(四)施工交底要点
为了更好地贯彻设计意图,保质保量地推进本项目的建设进程,在施工图技术交底前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施工前应通读设计文件,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2、对施工图进行全面详细的校核,发现错漏,及时提出.
3、场地清理完毕后,及时对桩位、标高、地面线资料进行复测。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4 / 21 4、合理安排施工方案,根据设计要求的施工工序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5、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为使施工单位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按路线、路基排水、桥梁涵洞、平面交叉和市政管线五个部分对施工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注意事项作技术交底。虽然部分内容已经在施工图中作了详细的交代,但为了引起重视,仍列入交底内容作进一步强调。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3 / 21 二、施工注意事项
(一)路线
1、路线施工前应熟悉路线地形,详细阅读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然后进行实地校对和调查,并进行全线贯通恢复和固定路线工作,其内容包括中线及其高程的复测、控制点及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及补设,横断面检查与补测等.
2、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施工及技术规范的规定。
3、施工中应尽量保护原有标志,当无法保留时应另用标志移钉于路基范围之外,有移钉的桩上和记录簿中应注明桩号及移钉距离,以备核查。
4、施工期间应根据固定桩随时恢复原桩位,并检查是否符合原设计标准.
5、本工程平面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路基及排水
1、路基施工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4 / 21 1.1路基施工应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执行。
1.2由于沿线所经地区多雨多水,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设置临时排水设施,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无论挖方还是填方,均应做到各施工层表面不积水,各施工层应有一定的泄水横坡或纵向排水面。
1.3路线经过低洼或水田路段,应先施工纵横沟或渗沟、盲沟、截水沟,把水排干、清表晾干或换填后再填筑;对于富水路段,路基应采取碎石盲沟、换填透水性材料等措施进行处治,确保路基强度。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4 / 21 1。4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面土质进行碾压夯实,一般路基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并对坡度1:5以上地基表层进行开挖台阶处理;路基填筑应严格控制填料的粒径、压实度和均匀性,对每一段路基均须分层摊铺、分层均匀碾压.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总厚不得小于500mm。
1.5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路基设计宽度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以防雨水冲刷.
1。6挡墙原则上每隔10m设置一道沉降缝(可依据挡墙的具体长度调整),缝宽2cm,墙体设置泄水孔,间距2。0m。
挡墙墙后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等材料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
一般挡墙埋置深度为墙趾清表线或冲刷线以下不少于1m;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否则应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挡墙施工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设施,雨天坑内积水及时排干;基坑不得连通开挖,应采用跳槽开挖,有利于基坑及边坡的稳定;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宜保留10~20cm的厚度,在基础砌筑前突击挖除,避免长时间暴露削弱地基承载力。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5 / 21 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基底地质与设计情况有较大出入或岩层地基的岩层结构面存在外倾和软弱层时,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
2、排水
本合同段内雨水排放采用边沟排水,K1+000~K1+684段设有污水管。边沟采用C20砼进行现浇。污水管采用II钢筋混凝土管。检查井都采用砖砌井,材料为M10水泥砂浆砌筑MU10砖。有支管接入的检查井均采用落底井,落底深度为50cm。检查井采用重型高强度复合材料井盖及支座。
(三)桥梁、涵洞
本合同段共设中桥2座,分别为:(1)沙湾桥,桥梁中心桩号K2+488.5,交角110°,桥梁上部采用2×16m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空心板梁,简支结构,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式台,桩基础。(2)硫底新村桥,桥梁中心桩号K4+151,交角120°,桥梁上部采用2×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5 / 21 16m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空心板梁,简支结构,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式台,桩基础。
1、一般要求
1。1施工前应通读整个设计文件,对有关设计标高、桩位等进一步校对,复测,以免出错。
1.2应注意结构整体施工,部分相关图纸需同时使用,有关预埋件及预留孔不得遗漏。
1。3各主要材料的订购采购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使用前应根据有关质量标准严格检测并遵照有关规范施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固等机具使用前必须严格校对、检测。
1。4砼施工前必须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确保砼强度和弹性模量符合规范要求,减少砼收缩徐变影响,并应注意砼强度试件的取样及养生条件需与主梁梁体砼相吻合。C40以上砼宜采用不低于42.5级硅酸盐水泥浇筑,同时为保证桥梁外观颜色,同一座桥的混凝土宜采用同一厂家同品种水泥浇筑。混凝土粗骨料的石料强度不低于砼强度的2倍。
1。5主梁梁体砼的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350Kg/m3,最大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6 / 21 氯离子含量0.06%,最大碱含量1。8Kg/m3。
1。6台前及台后地基与路基的地基统一处理,详见桥头路基处理设计图.桥台填土要求用透水性材料自台前向台后分层夯实,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在填筑的同时,应对桥台进行竖向及水平向位移观测。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6 / 21 1.7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桥面与沥青混凝土桥面的粘结,使防水层能达到防渗水和粘结的作用,设计采用改性乳化沥青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对桥面进行抛丸或打磨处理,设计推荐采用抛丸处理.在抛丸施工前,应保持桥面干燥,清除钢筋头、用清渣机仔细打磨掉混凝土浮浆及结硬杂物,用斧头凿除尖锐突出物,并认真清扫干净。抛丸机操作时通过控制丸料的颗粒大小、形状及抛丸机的行走速度,来控制处理效果。一般行走速度采用18m/min左右,匀速前行。抛丸施工后桥面应做到骨料外露,有较好的粗糙度,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干燥洁净.
1.8施工车辆严禁从未经铺装的桥结构上通过,当碾压机械通过桥(涵)时,应避免产生振动。
1。9在曲线超高段,桥面泄水管应设在曲线内侧的护栏下。
2、下部结构
2。1施工单位应采用可靠精确的方法对桥基础中线精确放样。放样前应对提供的坐标及基底标高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部施工。
2。2本合同段桥梁基础均采用桩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情况,结合施工机械设备条件,精心施工,并采取可靠手段检测桩基质量,确保合格率100%.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采用的钻孔资料有出入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信息,必要时需补勘查明地质情况,并根据实际钻孔资料调整桩底标高。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7 / 21 2。3墩台帽顶的支座垫块应严格按设计提供的数值设置,并保证支座水平和支座顶面清洁。
2。4桥面横坡,由台身变高度、台帽斜置形成。为了使支座保持水平受力状态,台帽顶设置支座垫石,板端底面做成相应横坡的斜面,但应注意其倾斜方向与安装位置相一致。帽顶的支座垫块与台帽整体浇筑,垫石顶要求平整而粗糙,并按要求配置钢筋。
2.5处于曲线路段的桥梁,则肋式桥台的耳墙,应符合平纵面线形之变化。
2.6在设伸缩缝处,为保证成桥后桥面伸缩缝良好的使用状况,施工时注意板、梁施工时保证梁体间距及梁体与桥台背墙间距,并确保缝内无杂物.对坡度较大的桥梁,桥台背墙应作成斜坡,以确保缝隙宽度。
3、上部结构
3。1空心板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