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举行,严峻的气候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负面影响,是当代人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穷上升和生孕育发糊口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紧张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世界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紧张风险到人类的生存情况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情况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低碳生活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
低碳校园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低碳经济等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
高校内部在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使用上也未能做到物尽其用,依然存在着浪费现象,在备受全世界瞩目的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课题下,建设高校的“低碳校园”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低碳校园建设所涉及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全面。
日本曾经对东京都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进行统计,在包含众多大型企业的事业体的能耗及碳排放量排序中,东京大学名列第一。
而在美国,研究型高校的校园单位面积能耗比大多数建筑的能耗都要高,尤其是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的全天候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在美国,从总量上看,学校建筑的总能耗 ,仅次于各类办公类建筑的能耗总和。
从我国来看,大学生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
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生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
这也说明,校园蕴藏着的巨大的节能潜力。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各地区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
其他院校也不同层次的利用各种平台,努力建设低碳绿色校园。
而且有些大学生还在为其做宣传,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参与“低碳生活”。
有的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沙龙,其间讨论了有关节能减排等问题,以及诸多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基于低碳经济等理论,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为原则,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推行低碳理念,倡导低碳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建设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人文化的和谐校园,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从低碳校园的基本理念分析,低碳校园至少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依托高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以组建专门组织机构的形式开展低碳经济研究和低碳理念宣传教育;低碳环保的基础设施,应用低碳技术新建或改造校园设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或监管平台;践行低碳理念的师生群体,师生将低碳理念和意识贯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减少碳排放量;低碳生态的校园环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为师生提供绿色、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低碳高效的管理体系,注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大的管理效益。
1.目前我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相比,我国许多大学低碳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能源缺乏多样化和转化效率低我国高校校园能源主要依赖于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由火力发电产生,在能源消费中, 2、目前高校后勤建设存在的弊端(一)节约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也越来越淡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浪费各种资源的现象似乎已成为平常,如长明灯、长流水、丢掉粮食、浪费纸张等行为屡见不鲜。
(二)管理机制匮乏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对能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由于制度上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易造成对节约不以为然,致使各种资源浪费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三)设备落后且更新慢很多高校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供水管道和设施锈蚀,滴漏浪费严重。
水电支出十分惊人,很多高校仅水电费开支即占总收入的19%左右。
同时,很多高校认为更换节能设备成本较高而迟迟不肯更换。
(四)后勤队伍力量薄弱高校后勤队伍整体建设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年龄老化;缺乏水电、锅炉等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也是制约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和节能技术的推广的一个原因。
(五)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后勤工程建设或设施投入等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致使各种资源浪费严重:一是校园基本建设中的浪费。
由于校园建设前期规划不科学;或领导决策上的失误或缺乏严格的论证等原因,造成在工程实施中随意更改,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投入,甚至重复投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二是能源的浪费。
由于高校中水电支出额度在全校的经费支出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所以应对单位部门的用电用水等采取规划设计、合理使用为原则,做好规划和统计工作。
三、建设高校“低碳后勤”的途径与对策(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建设“低碳校园”的“低碳生活”必须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必须责任落实到位。
首先,应该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后勤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高校后勤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管理、协调和节能开发利用等项工作,并负责制定节能减排计划、督促、检查验收等工作;各部门必须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实行谁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组织保障。
(二)加强节约和忧患意识教育高校后勤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媒介,将节约资源,建立“低碳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以建设“低碳后勤”、“低碳校园”、“低碳生活”等位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感染和教育广大师生员工,使其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教育,同时,要将节约意识教育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1、强化节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制定节约资源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用奖惩机制激励和限制人们的浪费意识和浪费行为,这是防止高能耗,制止浪费的重要保障。
譬如,建立节能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利益挂钩机制等,可以有效制止浪费,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
2、建立统一采购制度。
加强大型设备及食堂大宗物品采购管理工作。
为减少损失、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必须设立包括纪检、审计及使用部门的代表参加的物资采购小组,并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与验收管理制度,坚持集体采购,坚持价格把关和物品验收,防止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3、加大节能新技术设备的开发利用。
当前应改变观念,抛弃关于投入资金量大、经济效益缓慢,与其大量投入不如维持现状等这种短视行为,现在部分高校通过实践,已经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如部分高校在浴室里使用射频卡计费系统,每年学生洗澡一项节水率达50%左右;洗手间水龙头换成自动节能控制的电子感应开关;在学生寝室、公共区等地使用节能灯、感应灯,学生宿舍洗手间安装节水系统等。
在建设“低碳校园”方面做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其学生宿舍更换使用了先进的节水系统而使每年用水节约量达50%;对学生寝室、办公楼等进行智能电表改造,采用插卡式用电,计量收费等,这些新技术的利用不仅有效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还可以方便师生员工使用。
高校还可以采用太阳能技术,学生洗澡和食堂洗碗水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可节约更多的用气和用电,争取节约的最大化效应。
4、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勇于探索现代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途径,实施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便于推广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科学规划基本建设。
高校各项基本建设的科学规划是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举措。
在每个建设项目执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民主决策,确保资金运用的合理。
具体实施可由相关部门提供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由领导小组讨论,再经职能部门调整后报校长办公会讨论,形成决议,这有助于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又如,在工程设计的招标工作中推行限额设计,因国外一些专家研究指出,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率达75%以上。
显然,优化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资金的重要途径。
6、有效防止饮食方面的浪费。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的连年剧增和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饭菜浪费现象日益严重,每日食堂倒掉的饭菜可用吨来统计,后勤管理应针对这一严重的浪费现象进行调查,而后采取有效措施,诸如提高饭菜质量,增加饭菜花样和特色食品;各高校食堂应设有小盘菜或出售半价菜,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建立校园的“低碳生活”做好基础性工作。
建设高校的“低碳后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在保障师生员工生活质量和工作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地治理各种“高碳”现象,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现代绿色环保的“低碳校园”。
7、加强个人自觉性。
比如在不需要的时候及时关灯和关电脑;注意节水、节油、节气;少用纸巾,少坐电梯等;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多利用网络资源,等等。
另外,学校和建筑设计部门需消除能源损耗,确保校园里任何使用能源的东西都是尽可能低能耗、高能效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5],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约0.4Kg 煤的能耗和4L净水,同时还可减排1Kg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Kg;少开1天车,减排8.17Kg;用手洗代替1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Kg;少买1件衣服能减排6.4Kg;少生产1000个塑料袋,减排0.1Kg,点滴节约,积少成多。
在我们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正如火如荼。
各地区院校也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