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民办高校如何充分利用陕西教育资源优势

陕西民办高校如何充分利用陕西教育资源优势

陕西民办高校如何充分利用陕西教育资源优势
庞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摘要】陕西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大省、文化大省,但陕西民办高校却因人才匮乏,发展缓慢,如何利用陕西优厚的人才资源,使陕西民办高校取得稳步的发展是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方面面面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型政府
一、民办高校发展现状随着体制改革的深人,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理念也逐步进人到公办高等教育系统中。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恢复民办教育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促进法》规定民办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在法律上明确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平等地位。

但很长一段时期内,民办高校始终没有享受到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待遇,始终处于不利的政策环境之下。

民办高校在市场准人方面,审批条件严格而不尽合理;在立法方面,民办教育产权问题迟迟未做合理规定;在管理方面,民办高校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学历授予等关键问题上被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受到计划方式的控制;在社会环境方面。

民办高校常遭遇差别待遇,被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民办高校不仅要面对公办高校的资源优势,还要面对各种明里暗里、形形色色的管制和歧视。

正是这些行政权力的阻挠,束缚了民办高校的发展,阻碍了市场的良性竞争。

我国民办高校多数采取“以学养学”的发展模式,使其对生源存在着巨大的依赖性,但其社会声誉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绝对的劣势,因此民办高校之间对于有限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支撑生源吸引力的是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我国的民办高校正面临着优胜劣汰,而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必须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教学质量来自于优秀的师资队伍。

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公办学校的教师相比,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尽管民办高校也有其专任教师,但数量极其有限。

民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质量总的来说是根本没有办法和公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质量相比的。

我国公办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而民办普通高校的专任教师绝大多数是本科、甚至是专科。

而民办高校的师资最多的还是兼职教师,他们大多数来源于各个公立大学的退休老教师和在读硕、博士生。

这些兼职教师质量上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他们身兼数职,要处理许多事情,因而在精力上不能完全保证、投人也不够。

因此总的来说,民办高校的师资水平所决定的教学质量是根本没有办法和公办普通高校相提并论的。

这又导致他们在招生方面处于劣势,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陕西教育资源的优势陕西是著名的科技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教育大省,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存在为陕西省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与人才资源。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所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西北大学等8所院
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陕西拥有的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数分别位居全国第2位和第4位。

陕西省的研究开发人员数和每万人发表的国内论文数均居全国前列。

陕西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全国地位突出。

目前的研究对陕西教育大省的地位已基本达成共识,民办高校想要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当其冲,陕西有着雄厚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每年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如果能利用地域优势就近觅得这些人才的加盟,无疑对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将是一剂强心剂。

但这些优秀的人才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去东南沿海或一线大城市发展,有心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也将公办高校视为第一首选,愿意进入民办高校的寥寥无几。

如何吸引他们的加盟成为了困扰民办高校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陕西民办高校利用陕西教育资源优势的途径陕西是我国科技、教育实力相对雄厚的省份之一,如何将这些资源用来发展陕西的民办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1.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要进一步打破公办高等教育的垄断地位,从政府角度来说,必须公平对待民办高等教育,给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合理、宽松的政策环境。

目前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普遍认为从获得政府财政支持上看,我国公办高校几乎垄断了所有国家政府的教育资源。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几乎是不能获得政府的任何
财政支持。

然而,像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和日本等东亚国家,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能从国家和地方政府获得资助,而且比例也是相当大。

政府如何给予民办高校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以及民办高校如何在现实状况下通过自身努力将自身管理和教学做到最好是很多学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市场中的职能,要从直接干预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从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为主,从直接干预民办高校具体办学为主转向扶持、服务和管理高等教育为主,从分钱、分物、审批、定指标为主转向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为主,从而真正建立起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服务型政府”。

今年来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宏观优惠政策,明确了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态度。

与过去相比,这些无疑都是巨大的进步,但眼下还缺乏微观政策的衔接,所以多数优惠政策迄今仍是“口惠而实不至”,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因此应尽快细化各项政策。

政府应该把民办高等教育看作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认识到它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办高等教育为社会解决了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对于提高全民的素质、增强国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政府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和作用。

政府对民办高校态度的改变才会使社会大众对民办高校不再有歧视性认识,使更多的人才愿意进入民办高校。

同时促进陕西当地经济、政治、人文等各方面的改进,也会使更多的人才愿意留在陕西,使流出的人才愿意回流到陕西。

政府的态度和政策直接决定了陕西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

2.民办高校自身的努力。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经营管理机制更为灵活实用,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扬这种优势,在充分研究市场规律、学习国内外高校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经营理念。

民办高校要避免短期性、功利性,将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做,使加盟者可以预期到学校稳定的未来和自身的未来,这样才能使人才长期稳定地付出人力资本。

市场经济是逐利经济,在利益的引导下,人力资本将投向最能获利的地方。

因此,应提高人才的各项待遇,使其付出与所获基本相当。

要注重对人才的继续培养,使其知识能不断更新,并能与行业内佼佼者不断交流学习。

将教育的重要性放在首位,对优秀人才应给与足够的尊重,在学校内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

充分利用自身灵活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水平,使学校能够进入良性循环,不断稳步发展。

3.优秀人才的主动加盟。

陕西每年培养出大量的各个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陕西青年,可这些年轻人在毕业后绝大多数都选择离开培养他的家乡,去更大、更有发展机会的大城市打拼。

并非他们不留恋自己的家乡,而主要在于陕西能够给与他们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如果我们能找到适当的方法让他们感觉到留在陕西也能有大好的发展,进入陕西民办高校也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留下来为陕西的发展、为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可以带动非陕西籍但在陕西求学的外省青年扎根陕西,与陕西共同发展。

陕西民办高校若能明白自身的资源优势并有所行动就既可以使陕西本土教育资源获得充分利用,又可以促进自身的稳定长足的发展。

政府、民办高校、优秀人才都应共同努力实现民办高校发展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陈晓萍:当今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j],科技经济市场,2007(9):2.
章建华、焦扣云、魏江虹: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9):63—64.李广道:关于稳定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0(12):211-212.274高校管理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