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
高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主要对陕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并尝试从政府、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2002年12月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7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这对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建立一支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加强民办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一、陕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概况
陕西省民办高校规模不同,在校学生以及学校的教师数量都各不相同。
为了开展日常教学,陕西各个民办高校都各自拥有一支具备一定数量和自身特色的体育教学队伍。
这支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数是体育院校毕业的人员,这些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各不相同。
还有少数教师是其他公办院校退休的教师,往往这些教师年龄较大,职称较高。
兼职体育教师主要来自其他的公办院校,他们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
与公办高校相比,陕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队伍的稳定性上,数量、结构、师资管理和科研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二、陕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高校体育师资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
当前陕西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多为从其他公办院校离、退休的老年教师和刚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年轻人,能担当
起教学骨干的中间阶层很少。
因此,他们的年龄、职称等方面处于高、低两个阶段,中层的很少,师资结构就显得不是很合理。
2.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陕西省各民办高校尽管都有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来开展日常教学,但是,总体上来说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专职体育教师。
3.民办高校专职体育教师学历偏低。
通过对陕西省民办高校的调查,陕西民办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体育教师基本没有,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3.6%,本科学历占83.9%,专科的占2.5%。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可见,陕西民办高校专任体育教师学历与要求相比差距很大。
4.缺乏有效的师资管理方式。
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多实行全员聘任制,国家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的实施细则、具体措施的缺乏,较难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权益;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民办高校机制不具备与公办高校竞争的优势,相反,在很多方面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后续发展。
5.民办高校体育科研状况不容乐观。
高校体育教师科研总体相对薄弱是一个普遍的不争事实,而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总体的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根本无法跟公办高校相提并论。
6.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教师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首先是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教师流动缺乏政策保障和社会保障,一些愿意到民办高校任教的优秀教师,既面临壁垒森严,又无法消除后顾之忧,觉得缺乏保障,进一步加剧了民办高校的人才凋零现象;其次是民办普通高校教师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套适用的职称评审和资格评定方案,民办高校教师很难取得同公办学校教师相同的地位。
三、陕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1.改革管理模式,健全人事制度。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须破除原有的单一封闭、静态的管理模式,学会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动态中稳定队伍,在自我约束机制与竞争激励机制中进行管理,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由于陕西省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性、多样性以及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导致了体育教材与传统体育教材有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对于引进人才要注意广泛性,在学历层次上要逐步以补充硕士以上毕业生为主,以改善人才结构,优化体育教师队伍。
2.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建立激励机制。
要抓好体育教师队伍的福利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解决课时费、服装费、野外津贴等待遇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在职称评审和聘任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律平等对待。
帮助
教师解决后顾之忧,给教师落实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公积金等,稳定教师队伍。
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体育科研,主动营造体育科研氛围,培养一批造诣深、知识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支符合高校体育发展需要的、能发挥模范作用的骨干体育教师队伍。
3.提高科研能力,着力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
陕西民办高校应加大对体育科研的力度,提升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积极组织体育教师申报课题,并对其进行资格培训。
4.加强职后培养与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职后培养与培训,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科研潜力,是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
陕西民办高校师资管理者应注重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持续培养政策,采用多渠道、多方式的培养形式。
因此,根据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应适时开展继续教育,形成良好职后教育系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5.加强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紧紧把握陕西省众多高校的优越大环境,为民办高校发展带来丰富经验和创造良好氛围。
应加强和公办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吸取其体育学科建设的优秀经验,避免走弯路,搞好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规划工作。
同时,可以不定期的聘请公办高校体育院系(部)的著名专家、教授以及学科带头人举行学术交流,充分调动师生共同探讨学术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
6.加强民办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
因此,加强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调整优化体育师资结构为目标,以规划培训和管理为着力点,以师德教育为保证,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为突破口,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保证陕西省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7.转变教育观念,健全管理体制。
民办高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都应转变“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尤其是校领导的观念要转变。
针对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有关的导向政策,使陕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朝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8.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深化高校体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体育师资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为较快地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形成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优化的竞争系统,其实施途径主要有:(1)强化岗位聘任意识,确保人才竞争的良好环境,要保障竞争系统的实施;(2)实行奖惩淘汰制度,保障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优化的竞争系统实施。
四、结论
由于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办学性质等方面的差别,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着诸多不同于公办学校的特质。
因此,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体系,真正使学校成为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沃土。
教师也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充实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福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
[2]王德炜,由文华.陕西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6).
[3]姚峰.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4]孙世祥.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J].辽宁体育科技,2004(2).
[5]闫保庆,杨秀城,闫保江.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师资培养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