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课》优秀获奖教案

《最后一课》优秀获奖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爱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

3、感悟文中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的爱国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知识
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1、积累词语投影出示生字词
2、检查预习。

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小说三要素——情节)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部分。

第一个阶段:上学路上
(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上课之前
(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第三个阶段:上课之中
(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第四个阶段:宣布散学
(24~29)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②本篇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些?谁是主要人物?。

(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
鲁士士兵。

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四、朗读文章,整体感知(小说三要素——人物)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3、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

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

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

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

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

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五、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环境)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

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六、主题归纳
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当堂巩固
P35 四、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八、拓展练习
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④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主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法)
敬仰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唤醒
幼稚贪玩
不爱学习普通教师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爱国志士
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副板书:法语课——爱国课——人生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