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全面预算一、关键概念1.投资敏感性分析2.全面预算3.经营预算4.专门决策预算5.财务预算1.生产预算2.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3.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4.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二、分析思考1.为什么进行投资敏感性分析,投资敏感性分析的具体假定有哪些?2.全面预算的具体涵义3.全面预算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各部分具体的内容是什么?1.弹性预算为什么会克服固定预算的编制缺陷?2.与增量预算相比较,零基预算优于增量预算?为什么?3.定期预算的缺陷是什么?与其相对应的是什么预算?三、单项选择题1.投资敏感性分析的结论表明,下列各项中其变动只能影响净现值而不会影响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因素是()。
A.售价B.销售量C.经营成本D.基准折现率2.在管理会计中,用于概括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具有实质性的基本活动的一系列预算的概念是()。
A.专门决策预算B.业务预算C.财务预算D.销售预算3.现金预算属于下列项目中的()。
A.业务预算B.生产预算C.专门决策预算D.财务预算4.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计算现金支出应予剔除的项目是()。
A.间接材料B.间接人工C.管理人员工资D.折旧费5.在下列预算中,其编制程序与存货的计价方法密切相关的是()。
A.产品成本预算B.制造费用预算C.销售预算D.生产预算6.下列项目中,可以总括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盈利能力的预算是()。
A.专门决策预算B.现金预算C.预计利润表D.预计资产负债表7.下列项目中,能够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缺点的是()。
A.固定预算B.弹性预算C.滚动预算D.零基预算8.下列各项中,属于零基预算编制程序第一步的是()。
A.提出预算期内各种活动内容及费用开支方案B.对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C.择优安排项目,分配预算资金D.搜集历史资料9.下列各项中,能够揭示滚动预算基本特点的表述是()。
A.预算期相对固定的B.预算期是连续不断的C.预算期与会计年度一致D.预算期不可随意变动1.下列各项中,属于编制全面预算的关键和起点的是()。
A.直接材料预算B.直接人工预算C.生产预算D.销售预算2.下列各项中,只涉及实物计量单位而不涉及价值计量单位的预算是()。
A.销售预算B.生产预算C.专门决策预算D.财务预算3.下列项目中,能够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缺点的是()。
A.固定预算B.弹性预算C.滚动预算D.零基预算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预算方法的是()。
A.固定预算B.弹性预算C.增量预算D.定期预算5.编制弹性成本预算的关键在于()。
A.分解制造费用B.确定材料标准耗用量C.选择业务量计量单位D.将所有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6.编制零基预算的出发点是()。
A.基期的费用水平B.历史上费用的最好水平C.国内外同行业费用水平D.零7.编制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期间通常是()A.1个月B.1个季度C.半年D.1年四、多项选择题1.投资敏感性分析的具体假定包括()。
A. 多个关键指标的假定B. 有限因素的假定C. 因素单独变动的假定D. 10%变动幅度的假定E. 不利变动方向的假定2.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全面预算体系构成内容的有()。
A.业务预算B.财务预算C.专门决策预算D.零基预算E.滚动预算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专门决策预算内容的有()。
A.经营决策预算B.预计利润表C.预计资产负债表D.投资决策预算E.销售预算4. 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预算编制基础的有()。
A.销售预算B.生产预算C.直接材料采购预算D.直接人工预算E.制造费用预算5.编制直接人工预算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基期生产量B.生产预算中的预计生产量C.预计销售量D.标准单位直接人工工时E.标准工资率6.期末存货预算的编制依据有()。
A.预计销售量B.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预算额C.原材料期末存货成本预算额D.在产品存货成本预算额E.预计生产量7.下列各项中,属于全面预算作用的是()。
A.明确工作目标B.协调部门关系C.开展日常活动D.考核业绩标准E.巩固部门成绩8.专门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临时编制的一次性预算。
主要有()。
A.生产预算B.制造费用预算C.经营决策预算D.投资决策预算E.现金预算1.编制生产预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基期生产量B.基期销售量C.预算期预计销售量D.预算期预计期初存货量E.预算期预计期末存货量2.下列各项中,属于定期预算缺点的有()。
A.盲目性B.滞后性C.复杂性D.间断性E.随意性3.下列各项中,属于为克服传统预算方法的缺点而设计的先进预算方法有()。
A.固定预算B.弹性预算C.滚动预算D.零基预算E.定期预算4.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A.预算期生产量B.预算期销售量C.单位产品变动性标准费用额D.有关标准耗用量E.有关标准价格5.下列各项中,能够为编制预计利润表提供信息来源的有()。
A.销售预算B.产品成本预算C.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D.制造费用预算E.专门决策预算6.弹性预算的优点是()。
A.适应范围广B.使用时期长C.各预算期预算相互衔接D.避免重复编制预算E.不受基期数影响五、判断题1.财务预算是指反映企业预算期现金支出的预算。
()2.经营决策预算是指与项目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专门决策预算。
( )3.从三大类预算的关系看,财务预算是其他预算的基础。
()4.编制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与资本支出预算的期间,通常以1年为期。
()1.销售预算是以生产预算为依据编制的。
()2.在实务中,企业并不需要每年都按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制预算,而是每隔几年才按此方法编制一次预算。
()3.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固定预算方法和弹性预算方法两大类。
()4.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构成了整个财务预算。
()5.全面预算是指为企业供、产、销及管理活动所编制的,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构成情况的预算。
()6.在编制生产预算时,应考虑产成品期初期末存货水平。
()7.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初存货量-预计期末存货量。
()六、计算1.已知:A公司生产经营甲产品,在预算年度内预计各季度销售量分别为:1900件、2400件、2600件和2900件;其销售单价均为50元。
假定该公司在当季收到货款60%,其余部分在下季收讫,年初的应收账款余额为42000元。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要求:编制销售预算和预计现金收入计算表。
2.某企业1999年现金预算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假定该企业各季末的现金余额不得低于6 000元。
摘要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全年6000G 6000 N 7000 9000 F1 期初现金余额9 000加:现金收入 80000 元94 000 120 000 112500 406 500可动用现金合计89 000 100000 H 126000 P 119 500 415500 G1 减:现金支出直接材料 46000元55 000 60 000 45 000 206000 制造费用34 000 30 000 36000 Q 30000 Y 130 000 销售费用 2 000 3 000 4000 4 500 13 500 购置设备10 000 12 000 10 000 13000 45 000 支付股利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12000 现金支出合计 95000元103000 I 113000S 95500 A1 406500 K1现金余缺(6 000)(3000)J 13 000 24000 B1 9000 L1现金筹集与运用银行借款(期初) 12000D 元 9000 K ————21000 M1归还本息(期末) —— 6000 T 16000 C1 22000 N1现金筹集与运用合计12000元 9000 L (6000)U (16000)D1 (1000) P1期末现金合计 6000F元 6000M 7000 8 000 8000 Q1 要求:计算填列现金预算表中用字母表示的项目数据。
第九章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D5.A6.C7.B8.A9.B 1.D 2.B 3.B 4.B 5.D 6.D 7.D(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3.AD4.BCDE5.BDE6.BCD7.ABCD8.CD 1.CDE 2.ABD 3.BCD 4.BCDE 5.ABCDE 6.ABD(三)判断题1.×2.×3.×4.× 1.× 2.√ 3.√ 4.×5.×6.√7.×(四)计算题1.解:依题意编制的销售预算和经营现金收入预算如下:2004年甲企业的销售预算单位:元季度 1 2 3 4 全年销售单价50 50 50 50 50预计销售量 1 900 2 400 2 600 2 900 9 800预计销售收入95 000 120 000 130 000 145 000 490 000增值税销项税额16 150 20 400 22 100 24 650 83 300含税销售收入111 150 140 400 152 100 169 650 573 3002004年甲企业经营现金收入预算单位:元季度 1 2 3 4 全年含税销售收入111 150 140 400 152 100 169 650 573 300期初应收账款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收入第二季度经营现金收入第三季度经营现金收入第四季度经营现金收入42 00066 690 44 46084 240 56 16091 260 60 840101 79042 000111 150140 400152 100107 190经营现金收入合计108 690 128 700 147 420 162 630 547 440 2.解:A=80 000;B=46 000;C=95 000;D=12 000;E=12 000;F=6 000 ;G=6 000;H=100 000;I =103 000;J =-3 000;K =9 000元;L=9000;M =6 000; N =6 000;P =126 000;Q=36 000;R =4 000;S=113 000;T =6 000;U=-6 000 ;V =7 000;W=7 000元;X=112 500;Y=30 000;Z=13 000;A1=95 500;B1=24 000;C1=16 000;D1=-16 000 ;F1 =9 000;G1 =415 500;H1 =206 000元;J1 =12 000;K =406 500;L1 =9 000;M1 =21 000;N1 =22 000;P1=-1000;Q1 =8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