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茄真菌病害

番茄真菌病害


病原
拉丁学名:Leveillula taurica (Lev.)Am. 菌丝内生。无性阶段为辣椒拟粉孢(Oidiopsis tauria),分生孢子棍棒状,无色,单个顶生于 分子孢子梗顶端,孢子梗由气孔伸出,闭囊壳 埋生于菌丝中,近球形,内生子囊10-40个, 子囊近卵形,其中多含子囊孢子2个。
传播途径
番茄枯萎病
病原
Fusaium oxyspoum (Schl) f. sp.lycopeici Snyder et Hansen 番茄尖镰抱菌番茄专化型, 属半却菌亚门真菌。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728℃,最高38℃,最低5℃,只侵害番茄。
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或厚垣抱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 上越冬,可营腐生生活。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 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并产出有毒物质镰刀菌素, 扩散开来导致病株叶片黄枯而死。病菌通过水流或灌 溉水传播蔓延,土温·28℃,土壤潮湿,连作地,移栽 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重。此外,酸 性土壤及线虫取食造成伤口利于本病发生。21℃以下 或33℃以上病情扩展缓慢。
防治措施
苗床用新土,定植田实行3-4年轮作。 从无病株上留种,并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晾干催芽播 种。 选用抗病品种。高畦栽培,适当密植,注意田间排水降湿。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肥,增施磷钾肥,喷施多效好4000倍液 或1.4%复硝钠水剂8000倍液,可提高抗病力;避免种植过密, 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采收后把病残物深埋或烧毁 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8%甲霜 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混杀硫悬浮剂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 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番茄细菌性病害
在新疆,番茄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原料.所以 南北疆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在新疆番茄主要 的细菌病害有青枯、溃疡、软腐和细菌性斑疹 病
番茄斑枯病
症状 又称白星病。番茄各生育阶段均 可发病,侵害叶片、叶柄、茎、 花尊及果实。叶片染病,初在叶 背生水渍状小圆斑,后在叶正背 两面出现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 色圆形或近圆形略凹陷的很多小 斑点,病斑直径1.5-4.5毫米,斑 面散生少量小黑点,进而小斑汇 合成大的枯斑,有时病组织脱落 造成穿孔,严重时中下部叶片全 部于枯,仅剩下顶端少量健叶; 茎和果实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 略凹陷,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 粒点。
新疆番茄病害
病害种类
总 种 类:约75种,其中由真菌引起的有40余种. 重要病害: 重要病害:约15种,主要有: 苗床中:立枯病、猝倒病、沤根等。 幼苗期: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病毒病等。 成株期: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叶霉病、绵 疫病、枯萎病、 斑枯病、及生理病等。 危害果实病害:灰霉病、晚疫病、病毒病、早疫病、 绵疫病、 脐腐病、果腐病等。 病毒病、晚疫病为毁灭性病害,可造成大面积绝收
番茄叶霉病
病原
Fulvia fulva (Cooke) Cif.褐孢霉。属 半知菌 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
叶霉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发育适温为20- 25℃,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 发病重。连阴雨天气,塑料大棚通风不良,棚 内湿度大或光照弱,有利其扩展蔓延。
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排 湿,使其形成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进行大 棚内点火烟熏,密闭大棚,4-6小时后可启棚通风, 注意棚高低于50厘米,棚宽小于150厘米,不能使用。 也可选用醚菌酯200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甲 基托布津6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天一次, 共连续2-3次。
番茄白粉病
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叶柄、茎 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在 叶面出现褪绿色小点,后扩 大为不规则形粉斑,表面生 白色絮状物,是病菌的菌丝、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起 初霉层稀疏,渐增多呈毡状, 病斑扩大连片或覆盖全叶面。 有时粉斑也可发生于叶背面, 其正面为边缘不明显的黄绿 色斑,后期病叶变褐枯死。 叶柄、茎、果实染病时,病 部表面也产生白粉状霉斑。
番茄灰霉病
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灰霉 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 后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 常自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 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 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 致病部腐烂。 成株染病,叶缘 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 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 直径5 ~10毫米,密布灰色霉 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干 枯。茎秆、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 色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果 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 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 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 则轮 状灰色霉状物,失去食用 价值。
番茄真菌病害
在新疆,番茄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原料.所以 南北疆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在新疆番茄主要 的真菌病害有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枯萎 病,白粉病等
番茄早疫病症状
又名轮文病或夏疫病 叶片暗褐色圆形或椭圆 形病斑,边缘多具有浅 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间 有同心轮文.叶柄发病 形成椭圆形轮文斑,深 褐色或黑色,病斑很少 绕叶柄一周.茎部病斑 呈深褐色或褐色,椭圆 或不规则形. 叶部病害
番茄枯萎病
症状 开花结果期始发,病初仅茎一侧 自下而上出现凹陷区,叶片发黄, 变褐后枯死;有的半个叶序或半 边叶变黄;也有的从植株距地面 近的叶序始发,逐渐向上蔓延, 除顶端数片完好外,其余均枯死。 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 菌的分生袍子梗和分生抱子。本 病的病程进展较慢,一般15-30 天才枯死,无乳白色粘液流出, 别于青枯病。 田间病苗
番茄炭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成熟果实。病 部初生水渍状透明小斑 点,扩大后呈黑色。略 凹陷,具同心轮纹;其 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 菌分生孢子盘,并分泌 淡红色粘质物,后引致 果腐或脱落
病原
包括Colletotrichum coccodes (Wallr.)Hughes 番茄刺盘孢,均属半知菌亚 门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适温25-32℃,最高 34℃,最低6-7℃。
防治方法
重点调整好保护地内温湿度,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 9天1次,连续防治4次。 施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 按配方施肥,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发病前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 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上保护剂 对早疫病防治关键在于用药早;发病后用药虽只有-定抑制作用, 但不理想。 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必要时 还可配成油剂,效果更好。
发病原因
以菌丝体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分 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蔓延。孢子萌发产出 芽管,经伤口或直接侵入,未着色的果实染病 后潜伏到果实成熟才显症。生长后期,病斑上 产生的粉红色粘稠物内含大量分生孢子,通过 雨水溅射再侵染。高温、高湿发病重,成熟果 实受害多。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病残果。 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绿果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液、 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琉菌灵可 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防效优于单用上述的杀菌剂。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北方主要 在冬作番茄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闭囊 壳散出的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蔓延,寄主病部 产生分生孢子后通过气流进行重复侵染。常年 种植番茄的地方,病菌无明显越冬现象。病菌 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30℃。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毁,减少菌源。集中 深埋或烧 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 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 200倍液、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 液、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15%庄园乐水剂200 倍液,每7-10天
病原
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martin) 茄链格孢,属 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暗褐色,具1~4个隔膜,菌丝具隔. 最适温度26~28℃
发病原因
菌丝或分生孢子从气孔、皮孔直接侵 入,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 茄 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基部叶片开 始衰老,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积累,这时遇 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降雨2.2-4.6毫米, 相对湿度大于70%的达49小时,该病即开始 发生和流行。田间管理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
传播途径
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 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棚室或田间 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开花后侵染花 瓣,再侵入果实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保护地采用生态防治,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 离发病条件。 2、保护地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 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 3、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 00~2000倍液、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 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4、番茄沾花时,也可在生长刺激素中加入0.1 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50%扑海因可湿性粉 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
二、病 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 .)称灰葡萄孢, 属半 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阶段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大小14 08~2560(16 ~24微米,浅棕色,多 隔。分生孢子孙聚生于梗顶端的小梗上,圆形、 近圆形或长卵形,大小7.46~13.67(6. 22~11. 19微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