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时间:2014年7月日
地点:医护办公室
主持人:护士长
内容: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查房
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查房
一、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查房对象是406病室15床王恩启,查房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血管性痴呆护理及相关知识,提高我们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了解病人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及时给予解决,下面就有责任护士汪妹为大家介绍患者病情。

2、介绍病史:15床王恩启,男,71岁,1.血管性痴呆2.高血压病
3.脑梗死后遗症,入院主诉:认知障碍4-5年,加重一周。

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

入院时神志清楚,双侧臀部见陈旧性疤痕。

查体:T37.3,P88/min,R21次/min,BP130/9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专科情况:反应迟钝,强哭强笑面貌,双侧眼球运动会正常,左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合作,左侧肢体肌张力轻度增高,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平衡试验不合作。

入院后按神经内科常规护
理遵医嘱予完善各项检查、改善循环、补液等对症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现神志清楚、构音不清、营养一般、时有强哭强笑貌,仍有吞咽困难及认知障碍。

皮肤情况良好。

无发热。

二、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1、有压疮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有关。

措施:○1、勤翻身:是预防褥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

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水枕、软枕、气枕垫于骨隆突处,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

○2、经常给患者按摩拍背。

○3、卧床患者的床褥要通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可用气垫床、高密度海绵床垫等。

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清洁、无褶皱、无渣屑、无杂物。

气垫床充气软硬适度,过度充气反而使皮肤压力增加。

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应防止拖、拉、拽,以防损坏皮肤。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温水擦浴每天1-2次。

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

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洗肛周皮肤,涂上强生婴儿护臀霜或护臀粉。

2、有受伤的危险:与认知障碍有关。

○1、嘱家属加强陪护,注意安全防护。

○2、予保护用具,如:床档。

必要时行保护性约束。

3、潜在并发症:感染
○1、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被,及时更换湿汗衣被。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分泌物,加强翻身拍背,必要时
予吸痰。

○3、注意各管道护理,如:留置导尿管予每日行会阴部清洁消毒2次。

留置胃管予每日行口腔护理1-2次。

现已解决的护理问题
暂未出现并发症。

2、营养情况一般。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有什么异议或者要补充的。

护士长孙寒梅:我认为目前主要的护理问题:多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该患者还有吞咽困难还应注意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

我们应针对这几个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落实。

五、相关知识
1、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答: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或VD)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邹文雨)
2、血管性痴呆的病理病因?
答:血管性痴呆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全脑性缺血缺氧所引起,VD的症状、体征因卒中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量可不同,认知功能损害也不一致。

VD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卒中病灶部位及大小、卒中合并失语等。

(赵素清)3、血管性痴呆的症状体征?
答: 1.同时存在两组症状体征是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常由缺血性卒
中、出血性卒中及全脑性缺血缺氧所引起,故脑实质内可见出血性或缺血性损害,并同时具备痴呆症状(遗忘及认知障碍)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有偏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中枢性面瘫、构音障碍和病理征等表现及神经影像学证据),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2.患者的遗忘及认知障碍与脑血管病事件有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联病程波动,呈阶梯性进展;认知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伴记忆功能、定向力、注意力、语言功能、视空间功能、运用能力、运动自控和行为等缺损,由临床表现及神经心理检查证实;且患者功能缺损的程度足以妨碍日常生活,不完全由脑卒中引起的躯体功能障碍所致。

3.痴呆的排除标准是伴意识障碍、谵妄、精神病、失语和严重妨碍神经心理测试的感觉运动损害,伴记忆和认知缺损的系统性疾病或其他脑病。

4.缺乏影像学证据,或缺乏痴呆与脑卒中确切联系,或隐袭起病和病程多变,则应考虑其他病因导致的痴呆。

(卢珊)
4、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答:1.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治疗,一般认为收缩压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认知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等可改善脑循环;2型糖尿病是V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VD有一定的预防意义;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预防脑血管病有积极意义。

2.认知症状的治疗
维生素E、维生素C和银杏叶制剂等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对VD可能有效;脑赋活剂如吡拉西坦、尼麦角林等有助症状改善。

对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各种不良的行为、睡眠障碍等,应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治疗亦很重要,关系到其生活质量。

(董艺文)
5、血管性痴呆的检查方法?
答:实验室检查:
测定脑脊液、血清中Apo E多态性及Tau蛋白定量、β淀粉样蛋白片段,有诊断与鉴别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CT和MRI所示与脑血管病变表现一致。

2.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负相关诱发电位P300分析。

3.神经心理测验常用的工具有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 AIS-CR)、韦氏记忆量表(WMS-C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Blessed行为量表和认知能力甄别量表(CASI)等。

上述量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单独应用。

主要是依据临床的需要和患者的依从性而定,神经心理测验主要用于在认知功能方面鉴别痴呆与非痴呆,但不能单独依据某一测验结果来做出痴呆的诊断。

(曹虹)
6、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答; VD的诊断标准很多,诊断要点为:
1.神经心理学检查证实的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并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下降。

2.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各项辅助检查,证实有与痴呆发病有关的脑血管病依据。

3.痴呆发生在脑血管病后3~6个月以内,痴呆症状可突然发生或缓慢进展,病程呈波动性或阶梯样加重。

4.除外其他痴呆的病因。

(宋曾曾)
7、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
答:1.阿尔茨海默病(AD)
AD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突出,可有人格改变,神经影像学表现为显著的脑皮层萎缩,Hachacinski缺血量表≤4分(改良Hachacinski缺血量表≤2分)支持AD诊断。

2.Pick(匹克氏病)
进行性痴呆,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改变和社会行为障碍、语言功能受损,记忆等认知功能的障碍相对较晚。

CT或MRI主要是显著的额叶和(或)颞叶萎缩。

3.路易体痴呆(DLB)
波动性的认知障碍、反复生动的视幻觉、锥体外系症状。

但影像学上无梗死灶,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

4.帕金森病痴呆
帕金森病痴呆早期出现锥体外系受累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表
现。

以注意力、计算力、视空间、记忆力等受损为主。

一般无卒中病史。

(肖良珍)
自由提问
1、血管性痴呆的预后及预防?(陈芳)
答:预后:与脑血管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同时痴呆的预后因病变部位、范围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进展速度不一。

预防:○1.及早发现并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并积极治疗,高度颈动脉狭窄者可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2.戒烟、控制饮酒及合理饮食。

○3.有明确遗传背景者应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

(邱招发)
2、血管性痴呆的出院指导?(黄向阳)
答: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或减少吸烟,限制饮酒,劳逸结合。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动物脂肪和蛋黄、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及甜食,多鱼和豆制品食物,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正确指导用药,按医嘱按时服药,定时检查血压情况,如有头痛、头晕、呕吐、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告知患者及家属基本的康复技术的掌握及复诊时间,尤其应注意预防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知识如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利于巩固住院治疗的
效果,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蔡会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