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徐珍华:人格的分类及“大五”模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许多人格特质分类法被提出来。
其中多数只是人格特质清单,而且常常是基于人格心理学家的直觉。
正如人格心理学家霍根所评述的,“人格理论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宣称他们的个人魔力就是公众痛苦的人组成的”。
的确有一本关于人格特质的书的两位编者也因人格特质分类缺乏一致性而感到失望。
于是,他们干脆就按照字母顺序罗列人格特质。
但是,显然我们可以找到更坚实的基础来组织人格特质。
因此,我们下面所呈现的特质分类就不是从诸多分类中随机抽样的,而是选取了那些经过可靠的实践和理论验证的人格分类法。
艾森克的人格层次模型在所有的人格分类中,艾森克的模型具有浓厚的生物学背景。
艾森克1916年生于德国,他成长的年代正是希特勒权力上升的时期,艾森克极度憎恶纳粹政权,所以18岁时他移民英国。
尽管最初打算学习物理学,但是艾森克缺乏所需的基础知识。
因此几乎是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在伦敦大学学习心理学。
1940年艾森克获得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伦敦莫兹里医院新精神病中心的心理科主任。
艾森克是个相当多产的心理学家,他大约出版了40本书,发表了700多篇文章。
直至1998年他死于脑癌,艾森克一直是在世心理学家中被引用最多的人。
艾森克提出了一种基于特质的人格模型,他相信这些特质具有高度的可遗传性,且可能具有心理生理学基础。
艾森克认为,有三个主要特质符合这些标准,它们是内-外向性(extraversion-introversion,E)、神经质-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emtional stability,N)与精神质(psychoticism,P)。
将首字母合在一起的缩略词PEN是很容易记忆的。
让我们首先描述这三个高级特质。
如图1所示,艾森克将每一个高级特质的概念放在其所属层次的最高层。
例如,外向性这一高级特质包含大量次级特质:好交际的、主动的、活泼的、爱冒险的、支配的等等。
这些次级特质包含在外向性这一更高级特质之内是因为,它们彼此间共变的程度足以使它们负荷于同一个因素。
典型的外向者喜欢聚会,有许多朋友,需要周围有人可以倾诉。
许多外向者喜欢恶作剧,表现出无忧无虑、轻松的态度,而且他们具有较高的活动水平。
反之,内向者喜欢独自一人打发时间。
他们喜欢安静,热爱读书。
内向者有时看上去冷漠,有距离感,但是他们通常会有少数几个分享秘密的亲密朋友。
内向者比外向者更严肃,更喜欢按适度的步调做事。
他们易于管理,喜欢常规的、可预测的生活方式。
神经质(N)这一特质由一组更细化的特质所组成,包括焦虑的、易怒的、感到内疚的、缺乏自尊的、紧张的、害羞的以及喜怒无常的。
从概念上讲,次级特质焦虑和易怒可能非常不同;然而,从经验上讲,感到焦虑的人也有易怒的倾向。
这两个特质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在人群中有共同发生的倾向,这再次证明了因素分析是颇有价值的一种工具。
神经质上得分较高者往往是自寻烦恼的人,常常焦虑与抑郁。
神经质上得分高的人有睡眠问题,还会受许多心身病症困扰。
他们的一个特点是负面情绪过多。
也就是说,面对日常生活的正常压力,与得分低的人相比,神经质上得分高的人有更高程度的情绪唤起。
在经历这样的情绪唤醒事件后,他们也更难恢复平静。
另一方面,神经质上得分低的人情绪稳定、镇定、平静,对压力事件反应慢,而且这样的人在痛苦事件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第三个高级特质是精神质(P)精神质包括诸如攻击的、自我中心的、有创造力的、冲动的、缺乏同理心的和反社会的等次级特质。
在对次级特质的分类中因素分析很有用。
例如,因素分析显示冲动性与缺乏同理心有共同发生的倾向,也就是说,不假思索就行事的人(冲动性)也往往缺乏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缺乏同理心)的能力。
典型的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是孤独的,经常被其他人描述为“不合群的人”。
因为他(她)缺乏同理心,所以可能会残酷无情(男性在精神质上的得分几乎比女性高两倍)。
这样的人通常有虐待动物的经历。
例如,当有狗被车撞或者有人意外受伤时,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会大笑。
他们对他人的疼痛和苦难没有感觉,包括自己的亲人;他们具有攻击性,包括言语与肢体的攻击,对所爱的人也是如此。
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嗜好新奇与不寻常的事物,为追求新异会完全忽视危险的存在。
他们喜欢捉弄人,常被描述为具有反社会的倾向。
在极端的个案中,这类个体会表现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在实践中,精神质量表可以预测许多引人注目的效标行为。
与得分低的人相比,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更喜欢暴力电影,而且把暴力镜头评价为更令人享受,甚至更好笑。
他们比得分低的人更喜欢令人不愉快的油画或图片。
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P高度相关)上得分高的男性(不是女性)持有混乱的、敌对的性态度。
与得分低的人相比,他们更容易将性隐私泄露给第三方;在不相爱时装作爱着对方;与嗜酒者保持性伙伴关系;甚至有报道说他们会强迫他人与之性交。
精神质上得分低的人更具有虔诚信奉宗教的倾向,而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对宗教或多或少有些冷嘲热讽的态度。
最后,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容易陷入严重的、威胁生命的事件中,比如暴力与犯罪活动。
你也许会料到,艾森克对这些高级特质,特别是P维度的命名已经引起了一些争议。
事实上,有人建议对“精神质”更准确、更合适的命名应该是“反社会人格”或“精神变态人格”。
不过,忽略其命名问题,精神质维度在常规的人格研究中常作为一个重要特质而出现。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艾森克分类系统的另外两个方面:层次结构和生物学基础。
艾森克分类系统的层次结构图1呈现了艾森克层次模型的结构:每一个高级特质处于顶层,次级特质处于第二层。
每一个次级特质又包含第三个水平,即习惯化的行为。
例如,好交际的这一次级特质包含的习惯化行为可能是打电话闲聊,也可能是经常与其他同学一起喝咖啡来消遣时间。
因此,次级特质可能包含不同的习惯化行为。
在层次结构的最底层是特定的行为(例如,我和我的朋友在电话里聊天;早上十点半我与朋友喝咖啡聊天)。
如果许多的特定行为经常重复出现,这些行为就会成为第三水平的习惯化行为。
习惯化行为聚类,形成第二水平的次级特质。
再由次级特质聚类形成顶层的高级特质。
层次结构的优点是:在精确的网状系统中,对每一种与人格有关的特定行为进行了定位。
因此,第四水平的特定行为“我在聚会上疯狂地跳舞”在最高水平上可以被描述为外向的;第二水平上可被描述为好交际的;在第三水平上则是指具有定期参加聚会的习惯。
生物学基础艾森克人格分类系统的生物学背景中有两个方面对理解模型至关重要,即遗传力和可以确认的生理基础。
对艾森克来说,人格“基本”维度的重要标准是它应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力。
行为遗传学的证据证实,艾森克分类的三个高级特质,即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都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力,许多其他人格特质亦是如此。
基本人格特质的第二个生物学标准是:它应当具有可以确认的生理基础,即可以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找到与特质相对应的成分,并且假定它们是产生这些特质的因果链的一部分。
在艾森克的表述中,外向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唤起和活动相联系。
艾森克预测,内向的人会比外向的人更容易被唤醒(即更多的自动反应)。
相应地,他提出神经质与自主神经系统的不稳定(可变性)程度有关。
最后,精神质上得分高的人被预期有高水平的睾丸激素和较低水平的单胺氧化酶(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总之,艾森克的人格分类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它的层次结构从高级特质开始,其下包含次级特质,次级特质又包含特定行为。
层次结构系统中的高级特质已显示出具有中等的遗传力。
而且艾森克试图将这些特质与生理机能联系起来,这是大多数人格理论所没有的重要分析层面。
除了这些值得赞美的优点之外,艾森克的人格分类也有一些局限性。
第一,许多其他的人格特质也表现出中等的遗传力,而不仅仅是外向性、精神质与神经质。
第二,艾森克可能在他的分类中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而这是其他人格心理学家,比如卡特尔、戈德伯格、考斯塔与麦克雷等所争论的焦点。
卡特尔是艾森克同时代人,因此下面我们首先讨论卡特尔的人格分类系统。
卡特尔的分类:16种人格因素系统卡特尔1905年生于英格兰。
作为一个早慧的学生,他16岁就进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
为了理解当时的社会问题,他在研究生阶段转修心理学。
在接受研究生教育期间,卡特尔与斯皮尔曼密切合作,后者是许多统计技术的发明者,其中就包括因素分析。
卡特尔认为因素分析是建立客观、科学的人格分类的有效工具。
他把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献给了发展和应用因素分析技术来理解人格。
他的目标是界定、描述、解释以及预测所有人际差异的重要方面。
1937年卡特尔来到美国,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研究助理。
随后的几年里,他辗转于几所大学,包括克拉克大学与哈佛大学,最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安定下来。
1973年卡特尔从伊利诺伊大学退休,移居夏威夷,在那里继续著书撰文。
卡特尔在很多方面都与艾森克相似,他也是在1998年去世的。
在早期生涯中,卡特尔就树立了一个目标:识别并测量人格的基本单元。
他以生物化学家为榜样,在那时,生物化学家发现了基本的维他命。
卡特尔仿效维他命的研究者,用字母命名他发现的人格因素。
正如生物化学家将第一个维他命命名为维他命A,第二个为维他命B等等,卡特尔按照被证实确实存在的顺序将人格因素命名为A、B,以此类推。
缺失的一些字母(比如因素D)意味着这个因素后来没有经受住广泛的交叉效度检验,因此就将其从系统中删除。
带数字的字母(例如Q1到Q4)是指那些主要通过自我报告式问卷资料得到的特殊因素。
卡特尔认为真正的人格因素应该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资料获得,比如自我报告的资料与实验室测验资料。
尽管不同的资料来源并不总是产生相同数目的人格因素,但它们确实具有足够的一致性使我们相信卡特尔的分类系统,它包含16种人格因素。
从人格因素的数目来看,卡特尔的分类与艾森克的分类有很大的不同:艾森克的人格分类是最少(3)的人格分类中的一种,而卡特尔的人格分类是最多(16)的人格分类中的一种。
许多研究考察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格剖面图,比如警官、科学研究者、社会工作者、门卫等。
表3列出了对16PF(人格因素)的描述,以及不同职业群体在其上得分的高低。
与艾森克一样,卡特尔发表了大量有关人格的著述包括50多本著作与500多篇文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他最多产的时期,他一年就发表了一千多页人格理论与研究的文章。
可以说卡特尔发展了一种识别人格基本维度的强有力的实证研究策略,刺激并促进了人格特质流派的形成。
虽然如此,卡特尔的工作,特别是16种人格因素模型还是受到了质疑。
具体来说,一些人格研究者无法重复验证16个独立的因素,而且许多人提出较少的因素就可以捕捉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
现在我们转向最现代的特质分类理论:环形分类模型和五因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