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材料

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材料

A1
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综述
校长领导力建设是学校应对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

面对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学校在不断应对重大的战略性变革。

战略性变革的根本不在于技术的转变,而是在于组织中人的转变,特别是领导的意识与促动。

这需要领导力的提升来实现和执行。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变革,并进而通过引发变革从而实现发展,因此,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围绕着变革,通过塑造愿景,指出希望,激发动机,掌控变革,从而领导组织机构求得生存与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在多变的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学校领导者需要以新的领导能力加以应对,这意味着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领导需要增加一系列新的要素:把教育信息化意识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课程整合、教育教学评估等纳入学校管理与教学;考虑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学校的信息化规划和评估进行考量;对学校信息化投资进行系统思考;学校信息化建设如何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如何将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衔接;如何将教师团队建设与学校竞争力提升联动。

实施背景: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其中领导者的相关能力与素养是前提和关键。

校长作为学校建
设发展的领军人物,其身份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而校长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进而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决策与发展。

据国家教委的调查,8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校长的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和水平。

仅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无关,而全部被调查校长都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有关,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校长信息素养水平进行相关分析,总体上各学校相对应的校长信息素养是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曲线上升而上升的,校长信息化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关系基本趋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育信息化发展得有特色的学校,在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完善;而信息化发展迟缓的学校,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相对欠缺。

当前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观念落后
校长认为领导的作用就是管人,谈到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时,认为就是提高办公水平,提高管理水平,还没认识到信息化给教师、给学生、给学校带来的巨大机会。

更有甚者,认为信息化不重要,只要考试成绩抓上去了,信息化水平高低无所谓。

2.意识淡薄
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但在目前政府设备、资金投入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内部的影响更大。

很多学校的校领导,对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学校信息化的管理、学校信息化的应用、学校信息化的评价等都缺乏比较明确的认识,也缺乏领导意识,在信息化的进程中,没有特色,强调依赖外部条件。

实质上,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应用,在于因地制宜,这也要求各个学校的领导群体能根据本校的情况,采用合适的信息化道路,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3.素养制约
部分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局限在办公上,局限在课程整合上,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还停留在早期阶段,信息化素养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

4.缺乏学习机会
各学校校长也想尽快提升本校信息化水平,但有的苦于自身缺乏相关领导力,也缺乏学习交流的机会。

虽然参加了不少信息化特色的展示活动,但只能看到表面,学不到达到这种效果的思路与举措。

主题与目标:
基于此,第二教育署以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目标”为指导,以“应用引领发展”为主题,从2008年三月开始,为期一年对署属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长进行了信息化领导力专题培训。

目的是通过系列培训,使各学校校(园)长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通过学校领导所特有的权力、人格魅力、专业素养等,
对信息化的建设和规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促学生发展、信息化促教师专业发展、办公自动化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评估等方面产生引领作用,“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

我们希望在如下五个方面对校(园)长有所帮助:
领导面向信息化的课程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领导适应信息化和促进信息化的课程改革;
领导面向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以教学设计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领导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全面和健康地发展;
领导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资源和时间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领导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有序、和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文化,制定信息化系统规划,准确定位学校的现状,预设学校的远景目标。

培训课程: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如下课程:
信息化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工作;信息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学效能;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研究;应用信息技术提升
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幼儿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研究;一校(园)多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核要求:
为了将培训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效果,要求各学校校(园)长在参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现状,撰写本校信息化工作改进实施方案活或新三(四)年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培训形式:
本轮培训的形式为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相结合。

上半年举办了三场理论培训,分别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博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教授、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薛定稷副院长三位专家做了有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作用、现状、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讲座。

下半年,分中、小、幼三个学段举办了八场实务培训。

均以案例剖析为重点,采取现场观察、分组交流、沙龙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就学校领导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学习和探讨。

其中中学三场,分别在东昌中学、上海实验学校东校、进才中学就“运用信息技术落实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服务”和“信息化促学生全面发展”三个主题展开研讨;
小学三场,分别在金英小学、六师二附小、福山外国语小学就“应用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促学生全面发展”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研究”三个主题展开研讨;
幼儿园两场,分别在冰厂田幼儿园、东方幼儿园就“一园多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展开研讨。

培训效果:
为便于交流,每场实务培训研讨的会场不设主席台,采取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方式,避免了通常意义上的会场布置所带来的一人发言大家听的不利于交流的弊端。

会场气氛热烈,与会的校(园)长们畅所欲言,互相分享实践的经验和成果。

不少校长表示收益良多。

大家一致认为,在教育革推陈出新的今天,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在多变的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学校领导者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领导能力加以面对,已经成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新命题,值得我们的期待和关注。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领导者的智慧,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学习、实践、探索、积累。

作为领导力的一种延伸和丰富,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领导者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必须思考与关注:面向信息化的课程改革,即在新课程背景下,领导适应信息化和促进信息化的课程改革;面向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即以教学设计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领导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全面和健康地发展;领导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即提供必要的资金、资源和时间支持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领导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校的
文化建设,即营造有序、和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文化,制定信息化系统规划,准确定位学校的现状,预设学校的远景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