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外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2)
中外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2)
二十世纪的儿童文学的主要特 征p428
☺儿童文学具有愈益鲜明的美学特 征 ☺婴幼儿文学的崛起 ☺题材、形式、风格逞扇形发展 ☺传统的文艺形式与现代化传媒并存
二十世纪的儿童文学
(比利时)梅特林克《青鸟》 (法国)圣·艾克絮佩里《小王子》 (瑞典)林格伦《小飞人三部曲》、
《长袜子皮皮三部曲》 (英国)詹姆斯·巴里《彼得·潘》 (美国)怀特《夏洛的网》、《小老鼠
第二节中国儿童文学
一、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构成 古代民间文学中儿童文学
神话传说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 寓言 儿歌:[明]《演小儿语》46篇;[清]《天籁集》48篇。
古典文学中的儿童文学
部分诗歌 古典名著中的部分章节
古代传统启蒙读物
《三字经》——封建社会的小百科全书 《千家诗》 《百家姓》
二、近代儿童文学的萌发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 西方大量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整理、开发我国民间儿童文学也是五四儿童文学的一大 实绩——采集童话,收集儿歌,把寓言引入儿童文学领 域,等等 。 作家们的创作——茅盾的改写童话、郑振铎的评述童话、 叶圣陶的童话创作。
2、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
五四时期的成就:
《睡美人》、《灰姑娘》、《仙女》、《穿 靴子的猫》、《小拇指》、《蓝胡子》、 《小凤头里盖》8篇童话,另外加上3篇童话 诗,结集为《鹅妈妈的故事》,成为世界儿 童文学创作的先行者。
贝洛童话
☻《鹅妈妈的故事》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明 确为儿童创作的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品。
☻为儿童文学史提供了独特的历史经典。 ♠原始朴素的想象力,符合儿童的文学 接受心理。 ♠保留民间口头文学的叙事特征。 ♠对民间童话资源的独特挖掘和再创造。
整理、开发我国民间儿童文学也是五四儿童文学的一大 实绩——采集童话,收集儿歌,把寓言引入儿童文学领 域,等等 。 作家们的创作——茅盾的改写童话、郑振铎的评述童话、 叶圣陶的童话创作。
“左联”时期:
左翼文学社团的大力推动——
出版业有了扩大——出版了大量的儿童文学报刊和儿 童读物。
继五四时期以后再次形成外国儿童文学引入的高潮— —西欧和前苏联的作品被大量译介。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 以宣传其政治主张。 儿童诗——是最有影响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 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 的自豪与自信,勉励孩子们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 努力学习。梁启超的《爱国歌》。 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 内容多属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 明显地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 。 《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 《月界旅行》、《空中飞艇》、《地底旅行》、《秘 密电光艇》、《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等译作。
第五章中外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外国儿童文学 第二节、中国儿童文学
第一节外国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的出现的背景
1、儿童观的觉醒催生儿童文学(现代教育) 2、民间文学孕育了儿童文学(神话传说) 3、一批名著的酝酿(格列夫游记、历险记小说) 4、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影响。
儿童文学的出现
儿童观的觉醒催生儿童文学:16、17、18三个世纪 文艺复兴的推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 解》
马克·吐温和两部《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出版于1876年 自称是用散文写的“童年颂” 塑造了“顽童”汤姆·索亚的形象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热情歌颂了费恩在小岛上与黑奴吉姆的友谊 作者因这一创作而被称为“美国文学的林肯”
安徒生童话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 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安徒生童话
☻《丑小鸭》 美丽成了丑,是由于篱笆的限
制;丑成了美,是由于走出了篱笆。 童话的故事、文学的故事、艺术的故 事,往往就是人生的故事。
“飞过篱笆”对人的一生起到了 决 定性的作用。
4、二十世纪的儿童文学
☻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
一座重要里程碑:IBBY(国 际少年儿童图书评议会)的建 立
1954年,在瑞士苏黎世设立 “安徒生国际儿童文学奖”。
斯图塔特》 (英国)J·K·罗琳《哈利·波特》 日本动漫:尾田荣一郎:《海贼王》、
岸本齐史:《火影忍者 》
林格伦和《长袜子皮皮》
林格伦的童话创作为世界儿童文学开拓了更为 广阔的审美空间。 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的长袜子皮皮的形象。皮 皮是个天不怕地不怕、邋里邋遢女孩子。脚上 的一双袜子,一只是棕色的,一只是黑色的。 她力大如牛、狂放不羁却又乐善好施。她统领 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她的身上洋溢着一 个野性的力量。 作者认为童话是儿童生活的假定性延伸,而儿 童文学创作就是把自己的童年渴望读到的书写 出来。长袜子皮皮就是作者依据自己童年时代 的渴望——伸张正义、不受管制,高兴快活— —而创作。 《长袜子皮皮》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如何理 解儿童形象的问题。以往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教 导儿童做好孩子、模范儿童来接受儿童文学, 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皮皮那种非凡性、狂野 性却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皮皮在教育界、 家长们之间掀起一股“皮皮旋风”,认为皮皮 身上体现出来的狂野性是非道德和反教育的。 争论过后,人们已能从对儿童的一个新的理解 来宽容地认识皮皮形象。人们的儿童文学观念 已经一番革新洗礼,童话的艺术空间又前进了 一步。
安徒生的简介和创作
安徒生从1835年步入童话的殿堂始至1857年为止, 共创作了170余篇童话,总体上看,他的童话具有一 般成人文学所欠缺的特点:丰富的幻想,天真烂漫的 构思和朴素的幽默感。富有一种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 幽默。
安徒生前后期创作倾向大致沿着由幻想到现实这 样一种方向转变,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安徒生早期的作品部分改编自民间童话,部分则 是通过梦幻般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瑰丽的世界,大 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 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 小鸭》等。
二、西方儿童文学发展
☺1、史前期——十八世纪以前 ☺2、诞生期——十八世纪 ☺3、发展期——十九世纪(第一
次) ☺繁荣期——20世纪(第二次)
1、儿童文学史前期
☻世界上最早的民间童话集为印度的 《五卷书》(《朋友的决裂》、《朋友
的获得》、《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 平与战争等等》、《已经得到的东西 的丧失》和《不思而行》); ☻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寓 言》; ☻阿拉伯民族有《一千零一夜》
突破了“教育童话”孜孜于训导的教育模式,但它 仍然是一部教育童话。
创造了一个集童话性、欢快的幻想和真切的现实世 界三者奇妙结合的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十九世纪的儿童文学
☻约翰娜·施比里《海蒂》
☻斯蒂文森《宝岛》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马洛《苦儿流浪记》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十九世纪的儿童文学
☻豪夫《冷酷的心》P497 ☻安徒生童话,标志着近代儿童文学
的诞生,并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童话的 新时代 。
☻金斯莱《水孩子》 ☻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卡罗尔《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 王尔德《快乐王子集》
科洛迪和他的《木偶奇遇记》
创作成就:
创造了一个为广大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木偶——皮诺 曹的形象。皮诺曹重感情重实惠自尊心强,同时又 贪玩、调皮、狡智、善感,常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的 过错。活生生就是一个生活着的儿童的艺术再现。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 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 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 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 童文学的文学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 西方大量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是爱 自己,我们爱自己要胜过爱其他一切 东西。
3、十九世纪的儿童文学
☻格林兄弟(威廉格林,雅格格林)和
《儿童和家庭童话》 (又名《儿童和家庭故事集》)
格林童话通过三种形象:妖精类形 象、动物类形象和常人类形象的遭遇来 歌颂光明、正义、善良和美德,鞭挞邪 恶、黑暗和凶暴,对孩子很有教育意 义。
启蒙思想家的倡导:《爱弥尔》
民间文学的孕育:
夏尔·贝罗:《鹅妈妈的故事》、格林兄弟的《格林童 话》
民间童话:《列那狐的故事》;《吹牛大王历险记》
《伊索寓言》、《卡里莱和向木乃》;《一千零一夜》 等;
一批名著的酝酿:
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笛 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费讷隆的《帖勒马科斯历险记》;拉·封丹的寓言等。
1、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 件
一是中国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 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 三是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和吸 收。
2、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
五四时期的成就: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 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 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 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 童文学的文学地位。
30年代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还 出版了《儿童文学小论》(周作人)等近二十种儿童 文学研究专著。
经典格林
☻《到布勒门镇上去》 这个故事讲了很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