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前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

19世纪前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

• 虽然「儿童文学」在东,西方文化中,均受到道德,与教育等传统力量的 范限而无法全力发展,但由於欧洲各国的语文统一,搜集材料与专人提 倡,由於他们的持续努力与热诚投入,使得西洋儿童文学在质,量上均获 得较大的进展,因此比我国的发展领先将近两百年.
儿童文学的诞生
儿童观的觉醒催生儿童 文学:16、17、18三个世纪
S207
并不是人人可以卓 越,但是争取健康和优 秀不是奢望。这一点会 在有儿童文学的历史里 一直地存在下去,无可 回避,而是怎样做得更 好。
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18世纪以前的外国儿童文学(史前期)
二、18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萌芽期) 三、19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第一个繁荣期) 四、20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第二个繁荣期)
卢梭(1712—1778年)法国思想家 出生于日内瓦
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 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 《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 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 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 》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1755年,发表《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61年, 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这部小说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 论》和《爱弥儿》出版,卢梭的名声传遍欧洲。卢梭晚年 时最有名的著作是《仟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 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 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 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
的超凡性。
《 雪 姑 娘 》
《 灰 姑 娘 》
《青蛙王子》
人物简介:
雅科布· 格林
国 籍:德国 生 平:雅科布· 格林(1785-1863),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 格林(17861859)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 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其中有许多幻想丰富的神奇故事表达出人 民的愿望和是非感:贪婪的富有者得不到好下场;被压迫、被歧视的劳动者和儿 童经过重重灾难,最后得到胜利;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受人轻视或凌辱时显示出惊 人的智慧,而暴君、地主自以为有权有势,实际上却愚蠢无知,在人前丢丑;忠 诚老实、被“聪明人”嘲笑的“傻瓜”总是得到同情和赞扬。但这些童话的蓝本 大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更加以编纂者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局限,其中不少是带 有浓厚的宗教情绪,宣扬封建道德,鼓励安分守己的处世态度的。
18世纪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儿童观确立的开端 以及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时期,以理性之 光祛除蒙昧的伟大的思想启蒙时代。“任 何与不可能、荒谬、无边的想象沾上边的 事物,都不符合18世纪的思考方式”,想 象力被排斥。 “发现儿童的第一人”卢梭。 在卢梭影响下创作的儿童文学,重视传授知 识和经验,摒弃空想,忽视娱乐和游戏, 旨在培养出“理想的儿童”。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
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 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 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
霍夫曼(1880~1966),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
《公猫摩尔的人生观》就陈述了一只会写作的公猫,作为德国市侩的典型,这个 作品虽然不是童话,但使用的已经是童话手法了。他在绘画和音乐方面都有很高 的天赋,固此成为班贝格城呈小教堂的乐队指挥。他还为歌剧《翁蒂娜》谱曲。 霍夫曼受浪漫派影响,想象力非常丰富,作品具有神秘、怪诞和童话色彩。他写 过很多扣人心弦、情节曲折的小说,《咬核桃小人和老鼠国王》、 《 金罐》、《侏儒查海斯》。
威廉· 格林 国 籍:德国 生 平: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 1786年2月24日生于美因河畔哈瑙的一个律师家庭, 1859年12月16日卒于柏林。1803年入马尔堡大学学 法律。1829年威廉担任了大学教授。1837 年格林兄 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写信抗议汉诺威国王破坏宪法 而被 免去教授职务 ,这7位教授被称为格廷根七君 子。1840年底应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 任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在大学执教。
• 纽伯瑞因开创了现代英美儿童 文学的发展道路而被誉为“儿 童文学之父”。1922年,纽伯 瑞奖由美国图书馆协会创立, 每年面向全球优秀儿童文学作 吕颁发金、银奖。多年来,它 给全世界的孩子们带来了无数 美妙动人的故事。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
的教化与想象力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兴起,被理性压抑了很久的想 象力和感性在19世纪初开始获得解放。当人们认为儿童读那些非写实的且根 本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的幻想故事并不会有害时,童书作家的想象力才有可 能自由飞翔。浪漫主义作家热爱童话,歌咏童心,赞赏小孩子的天真纯洁与 心灵潜能。原来只是以口传和廉价书的方式流传的古老童话故事开始在儿童 文学中获得合法地位。自19世纪中期以后,童话故事便为一般人所接受,儿 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而非仅仅教育的材料和手段-----也基本 被确认。 使儿童文学摆脱作为“教育和训导的手段”的,还有19世纪的杂志界。 自19世纪60年代起大为流行的儿童杂志,极大的鼓励了作家为儿童写作。 这一时期,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与探索,也促进了幼儿文学的自觉。近代 幼儿教育思想在洛克、卢梭以及泛爱派等的推动下,在裴斯泰洛奇、赫尔巴 特、斯多惠、福绿贝尔等的开拓与深化中,到19世纪末近代幼儿教育制度基 本确立。幼教思想的普及,幼教制度的建立以及儿童年龄分期观念的深入人 心,都为幼儿文学从儿童文学中分化出来创造了条件。此外,随着彩色印刷 技术的发明与日益成熟,现代意义上的图画书得以正式诞生。
代表作品: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86篇童话故事, 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 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 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 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 《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 《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 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最 为著名。
狐狸和猫
一只猫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狐狸,心想:“他又聪明,经验又丰 富,挺受人尊重的。”于是它很友好地和狐狸打招呼:“日安,尊敬的 狐狸先生,您好吗?这些日子挺艰难的,您过得怎么样?‖狐狸傲慢地将猫 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一番,半天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该和它说话。最后它说: “哦,你这个倒霉的长着胡子、满身花纹的傻瓜、饥肠辘辘地追赶老鼠 的家伙,你会啥?有什么资格问我过得怎么样?你都学了点什么本事?‖―我 只有一种本领。”猫谦虚地说。“什么本领?‖狐狸问。“有人追我的时 候,我会爬到树上去藏起来保护自己。”“就这本事?‖狐狸不屑地说: “我掌握了上百种本领,而且还有满口袋计谋。我真觉得你可怜,跟着 我吧,我教你怎么从追捕中逃生。” 就在这时,猎人带着四条狗走近了。猫敏捷地窜到一棵树上,在 树顶上蹲伏下来,茂密的树叶把它遮挡得严严实实。“快打开你的计谋 口袋,狐狸先生,快打开呀!‖猫冲着狐狸喊道。可是猎狗已经将狐狸扑倒 咬住了。“哎呀,狐狸先生,”猫喊道,“你的千百种本领就这么给扔 掉了!假如你能像我一样爬树就不至于丢了性命了!‖
纽伯瑞,英国著名出版家。1713年,纽伯 瑞出生在英国农家。他是自学成才的儿童 文学作家和出版家。1744年他编写并出版 了世界上第一本专门的、价格低廉的儿童 书:《美丽小书》;他开办了世界上第一 家专门的儿童读物印刷厂、世界上第一家 专门的儿童书店,从此他不断改进,印刷 发行了许多精美的儿童图书,深受儿童喜 欢,由于他打破当时保守的风气,崇尚的 “快乐至上”的儿童教育观念,开辟英美 儿童文学之路。
贝洛童话
可以感到一种往昔曾创造过这些童话 的民间诗歌的风韵,有一种构成真正神话 式虚构特征的那种混合物——即神奇莫解 的事务和日常平凡事物的混合,无上崇高 的事务和滑稽可笑的事物的混合。
幼儿文学纪:启蒙时
代的理性与训导
启蒙时代
• 启蒙运动时期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 启迪人们的头脑,破除宗教迷信,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传自由、平 等和民主。
西方儿童文学发展的特质
• 在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各国根本就没有「童年」这个观念, 故随著十七 世纪以来教育思潮的递变, 儿童文学的观念乃随之厘清,风气亦更加开 展,故整体发展上,较中国早了数百年.
• 以下即观西方儿童发展之大略,举其特色以为引 论: – 注重宗教的,道德的内容 – 最早的形式多用拉丁文写成,为问答,韵文方式.至西元第九世纪阿 佛列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 849-899) 努力以古典英文代替拉丁 文. – 对传统的口传,民间材料,有著较完整,具体的搜集. – 有专人热诚投入,提倡。
突出贡献:
生活在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在上大学期间结识了海德堡浪漫 派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搜集整理的德国民歌集《男童 的神奇号角》给了兄弟二人启发。后来,这哥俩在黑森、美茵河 等地访问善于讲童话的人,收集他们口中的故事,几年下来竟有 百余篇。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 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 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 各国流传的原着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 流传。 早在1925年,国内就有《格林童话》的译本,由当时的河 南教育厅编译处编成,内收《雪姑娘》、《六个仆人》等10篇故 事,名为《格尔木童话集》,译者王少明。此后名家赵景深也曾 译成《格列姆童话集》,收《乌鸦》等6篇,由上海崇文书局出版.
• 《世界图解》——历史上第一本看图 识字课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