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自评估报告目录前言 (1)一、试点建设情况 (5)二、试点建设组织管理情况 (8)2.1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8)2.2试点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情况 (8)2.3试点资金投入保障情况 (9)2.4地方政府对试点建设的认识和监督管理情况 (9)三、试点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1)3.1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11)3.2 因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11)3.3工程与技术体系建设情况 (13)3.3.1农业农村节水工程与措施 (13)3.3.2工业节水工程与措施 (15)3.3.3城镇节水工程与措施 (17)3.4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情况 (18)3.5示范项目建设情况评估 (19)3.5.1温家沟节水灌溉示范园 (20)3.5.2西川口节水灌溉示范园 (20)3.5.3固临设施蔬菜示范园 (21)3.5.4河庄坪综合服务处节水示范小区 (22)3.5.5XX惠泽小学节水校园示范点 (24)3.5.6甘谷驿采油厂节水工业示范点 (25)3.5.6南泥湾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25)3.5.7崖窑村果园集雨水窖工程示范点 (26)3.5.8蟠龙供水工程 (27)四、试点建设目标实现情况评估 (29)4.1整体目标实现情况 (29)4.2规划分项目标实现情况评估 (29)4.2.1制度和体制建设目标方面 (30)4.2.2节水和用水水平目标方面 (30)4.2.3节水工程与技术目标方面 (31)五、试点取得经验和推广应用情况评估 (33)5.1试点建设取得的基本经验 (33)5.2试点建设的亮点和特点 (33)六、试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35)七、关于进一步推进试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36)2前言某区概况某区位于XX省北部,黄河中游,属于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
地处之间。
东西宽约40~50 km,南北长约96 km,海拔高度860~1525 m。
因境内有唐代XX而得名。
是XX市委、市政府驻地,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是富有文化内涵和世界影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国家重点能源化工建设基地之一。
我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多变;夏季温热,但维持时间短,多阵雨天气;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迅速,霜雪早临;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且维持时间短。
全年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471.7 h,年平均气温9.4℃,平均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区年均降雨量为500 mm左右,近年来因处于干旱时段,降水量400 mm以下。
区域内降水量分布不均,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南部520 mm左右,北部在470 mm 左右。
降水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3%。
全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89.5 mm,蒸发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但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
全区总土地面积3556 km2,辖11镇9乡、3个街道办事处,611个村委会、2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5.8万。
近年来,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我区完成生产总值146.4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5.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486和5051元。
某区属黄河流域,境内以东西走向的崂山山脉为分水岭,北部有XX 河,南部有XX河的河源区,两条河均属于黄河一级支流。
XX河水系:主要河流为XX河,发源于,由西北向南流,从河庄坪乡李家湾村流入本区,境内流长62 km,流域面积2224 km2,占某区总面积63%,多年平均径流量2.2亿m3。
XX河水系:主要河流为XX河,发源于,境内流长65.5 km,流域面积1331.95 km2,占某区总面积37%,XX河水量较小,多年平均径流量0.22亿m3。
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精神,为推动和加快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省水利厅确定了6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某区是其中之一。
某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少雨,水资源十分匮乏,水资源总量约为1.12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0.34亿m3。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77.8 m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石油开采等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缓解用水供需矛盾,改善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面临的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某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为了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
其一是建设资源节约型、资源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某区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开始显现。
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水和谐。
其二是提高某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
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全区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用水效率普遍不高、水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
我区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涉水指标还高于一些兄弟县(区)的水平。
同时,随着用水量增加,城市污废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多,大量未经处理的污废水直接排放,工业主要是石油开采等造成的水污染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全区水质日趋恶化。
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以有效减少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三是深化某区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水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求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某区将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水价制度,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从而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出贡献。
其四是保障国家重点能源化工基地顺利建设的要求。
我区境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已被列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将发挥油、煤等资源富集的优势,陆续上马一批有影响的工业项目。
而基地建设很大程度上受水资源条件限制。
水资源先天不足对我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提出了十分紧迫的要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抓好节约用水将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用水量,增加水的有效供给,符合国家能源建设政策的要求。
一、试点建设情况2007年,我区被省水利厅确定为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试点工作开展5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某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注重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和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管理机制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文化建设,在全区已经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
对照既定的《某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目标,我区已基本按期完成任务。
对照数据见表1。
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
区领导多次强调,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某区跨式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需求,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让企业在节约中出效益,让群众在节约中得实惠。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建立健全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因此,民众的广泛参与是基础。
某区水资源十分匮乏,但是长期以来,公众和各行业节水意识淡薄。
为此,我区十分重视宣传引导,狠抓全民动员,从领导层入手,逐步向基层和广大群众推广,较好地实现了政府意志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结合。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节水约束规则。
为了建立健全节水监督、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完善节水用水管理制度,必须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指导性文件和相关鼓励政策。
我区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出台、转发和贯彻落实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指导性文件和相关鼓励政策,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表1 某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成情况通过抓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引导作用。
2007年至2011年,我区按照全面布局、重点实施的原则,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资,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典型引导意义的节水示范工程,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节水。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着力促进人水和谐。
我区为了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解除水污染,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追随我区轰轰烈烈的旅游环境卫生整治热潮,大力开展了水环境卫生整治建设工程,主要对城区河段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积极推进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水生态保护管理,不断加强整治河堤,清除垃圾,引水冲污,加强宣传教育,禁止随意向河流乱丢乱扔乱排污,为城镇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同时,已建成XX河橡胶坝蓄水工程,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观景休闲亲水平台。
通过一系列强力整治,水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水质得到较好的恢复,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县(区)的验收。
二、试点建设组织管理情况2.1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
成立了由区政府主管区长张永祥(2012年区政府领导班子调整为聂涛生)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丁海平、区水务局局长王有明(2012年调整为贾志斌)为副组长,区经济发展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等三十多个部门、乡镇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水务局局长王有明(现为贾志斌)兼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区水资源管理局局长高天山担任,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商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