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诺塔问题

汉诺塔问题

汉诺塔问题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三中学校高370班冀超指导老师:李艳芳
摘要:通过对汉诺塔问题中盘子数与移动次数的关系,探寻其中的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达到用最小的开支,取得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汉诺塔问题数学模型
如图,汉诺塔问题是指有三根杆子A,B,C。

C杆上有若干碟子,把所有碟子从C杆上移到B杆上,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碟子,大的碟子不能叠在小的碟子上面。

求最少要移动多少次。

一. 发现并提出问题
如上图,汉诺塔问题是指有三根杆子A,B,C。

C杆上有若干碟子,把所有碟子从C杆上移到B杆上,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碟子,大的碟子不能叠在小的碟子上面。

现在C杆上有四个碟子求最少要移动多少次。

我问我周围的同学,发现有算出15步的、16步的、还有17步,
还有20多步的。

当我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模拟,在纸上画图,最后得出的结果是15.
这就是这道题的最后答案
我想,当时数出20多步的同学一定有一些步骤重复了。

最近要写论文,在课间做眼保健操时,我就很容易地想到了这个问题。

它能不能被深入地推广一下呢?
于是我就开始了对这个论文题目的思考与研究。

二. 建立数学模型
我列出了C杆上碟子的数量与移动次数的关系
注意观察移动次数的增加量之间的关系:
1+2=3 = (22-1-1)+22-1
3+4=7 = (23-1-1)+23-1
7+8=15 = (24-1-1)+24-1
15+16=31 = (25-1-1)+25-1
由此猜想:当C杆上有n个碟子时,那么总移动次数为:
(2n-1-1)+2n-1=2*2n-1-1=2n-1
但这只是不完全归纳,如何从正面直接推导呢?
三.数学模型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
经过对刚才移动过程的回忆,我又发现,当C杆上有4个盘子时,可以先将最上边的3个碟子移动到A杆上,共七次;然后将第四个也就是最大的那个碟子移到B杆上,共一次;最后再将三个盘子移回B 杆,共七次。

一共是7+1+7=8次。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
当C杆上有n-1个碟子时,设总移动次数为a n-1次
当C杆上有n个碟子时,设总移动次数为a n次
那么
a n=a n-1+1+a n-1
a n=2a n-1+1
a n+1=2(a n-1+1)
即:数列{a n+1}是等比数列,首项是a1+1=2,公比是2
∴:a n+1=2*2n-1
可得到:a n=2n-1
四.数学模型的进一步推广
如下图,汉诺塔问题是指有三根杆子A,B,C。

C杆上有若干碟子,把所有碟子从C杆上移到B杆上,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碟子,大的碟子不能叠在小的碟子上面。

现在C杆上有n个碟子求最少要移动多少次。

由上文的推导过程来看,总共需要:(2n-1)步
五.论文总结:
问题:如下图,汉诺塔问题是指有三根杆子A,B,C。

C杆上有若干碟子,把所有碟子从C杆上移到B杆上,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碟子,大的碟子不能叠在小的碟子上面。

现在C杆上有n个碟子求最少要移动多少次。

答:最少要移动2n-1次
附. 论文写作后记:
这个问题是在眼保健操时脑子放松偶然想到的。

在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个偶然提出的问题,却引发了我们长时间的思考。

这种题目类型不止用于汉诺塔问题当中生活中的这类问题并不少见。

而细致地进行处理,周密地进行思考,就可以从容地应对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最小的开支,取得最大的效果”,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高中数学A版必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主编:李建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