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外交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专题

背景: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 过程:1972中美建交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1、1949 年12月, 毛泽东
访问苏联。
2、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1954年 新中国 第一次 以大国 身份参 加日内 瓦国际 会议;
4、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90年代至20世纪初
自强制夷 19世纪60至80年代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缺明确反帝)
南京临时政府妥协外交
原因:
为取得帝国主义主持
一大接受反帝和国民会议运动废约
启示:
孙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加深
3、北洋军阀政府: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内容: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 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影响: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七、启示:
1、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利益 2、外交的重要保障:国家实力
两个坚持
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对外政策根本立足点
二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中美关系
1、概述: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 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 主要国家双边关系。
2、阶段: ①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两次鸦战; ② “门户开放”,共同侵华:甲午战争;华盛顿会 议 ③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战争; ④扶蒋反共,控制中国:解放战争; ⑤遏制中国,全面对抗:抗美援朝; ⑥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小球转动打球
主要对手
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到50
美国
三大政策(一边
年代 “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
倒)
出50一年条代连后接期从到美60国到美日国本、苏中联国、 争取“两个中间
巴基斯年坦代、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 地带”
一条战略线,团结这条“线”的外 面的国家(这就是一大片),共同
“一条线”战略
抗衡威70胁年最代大的苏联。 苏联
“改订新约运动”
国共 对峙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原因
抗战
自卫抵抗
时期
消极抗日
解放战争 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1 1949 与苏等到10多国 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
年 建交
国得到了国际承认。
2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 巩固中苏友谊,保障中国国防安全,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 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
1971 年 中 国 重 返 联 合 国;
6、
1972 年尼 克松 访华 , 中美 关系 开始 走向 正常 化;
7、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一、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外交 三、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四、蒋介石政府对外卖国外交政策
五、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一、近代中国的外交
1、清政府屈辱的外交: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
《南京条约》的概况、内容(4个)、影响。 影响: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英法等国 影响:两半社会加深。
恢复在联合国合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
二、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7 1972 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年
8 1972 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建交,揭开友好新篇章。
9 1979 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0
11 2000 年
(2)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 内容:“机会均等”、“门户开放” 影响:共同掠夺中国提供条件, 再次损害中国主权
3、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1)对外投降卖国
出卖盐税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 承认外蒙“自治”
接受“二十一条”
后期是段祺瑞政府 答应21条其余条款
(2)肯定的地方: 麦克马洪线 巴黎和会
4、蒋介石政府的外交政策
年 助条约
维护世界和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
年 项原则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5 1955 年
6 1971 年
参加万隆会议,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提出“求同存异”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方针
《辛丑条约》签定
从清政府的“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
到孙中山的“凡清政府与外 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再到今天中国奉行“和谐外交 ”的政策,多次向世界郑重宣告: “中国永远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 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六、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一大片”
80年代以来
霸权主义 “两个转变”
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一个出发点,两项政策。 一个基本目标,两个坚持。 ”一个出发点——“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问题”
奉行不结盟政策—— 新时期独立自主的
两项政策
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一个基本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2 2001 年
13 2001 年
全面参与联合国事 务
参加千年首脑会议, 倡导五首脑会晤
参加并举办亚太经 合组织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 成立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着独特的 建设性作用。 推动亚太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新中国50多年的外交历程
时期
3、热点问题:台湾问题、朝鲜问题、双边贸易
四、中英关系
1、近代: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现代:20世纪7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 1997、7、1香港回归
五、中日关系
1、近代: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
(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 2、现代:中日建交
(3)甲午战争:中日
《马关条约》的概况、内容。 影响:两半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与列强 《辛丑条约》的概况、内容。 影响:两半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 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 (四个时期 )
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以前
缺乏主权观念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至50年代
放弃对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