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杭州绿地系统规划特点

解析杭州绿地系统规划特点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绿地规划指标
规划绿地总面积为111.25平方千米(68.61平方千米计入城市 建设用地,42.84平方千米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其中公园绿地 (通公共绿地,下同)为66.75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规划绿地 面积为92.5平方千米(59.82平方千米计入城市建设用地),其 中公园绿地为55.50平方千米。人均绿地25平方米,其中人均公 园绿地15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率为38%;市区绿化覆 盖率为40.7%。
生产绿地
按占城市建设用地2%的要求,专业育苗和群众办圃相结合,增加城市生产 绿地。保留老东岳苗圃用地,规划在萧山新街大型苗木基地、余杭运河景观 森林公园、丁桥北集中设置。结合绕城公路绿化带、公园、风景区分散设置 中小大型生产绿地。保留和发展花园岗等现有的苗木、花木基地。规划生产 绿地面积为9.06平方千米。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附属绿地
1、居住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5%,旧区不低于30%。其中:一类 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40%;二类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5%;三类居住用 地绿地率不低于30%。 2、加强机场、码头、火车站、汽车站等城市窗口单位的环境绿化和美化; 学校、休疗养院、医院、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工业 企业、交通枢纽、仓储、交通设施的绿地率不低于30%;化工、印染、造纸。 制革等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5%;积极推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提高单位 面积的绿化效益。 3、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同类性质的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外围保护地带提高5个百分点。 4、道路绿地:城市主干路绿地率不低于20%,次于路不低于15%,一股道 路两侧绿带宽度不少于3米;旧区道路绿地率不低于10%;广场绿地率不低 于50%;新区快速路两侧各设置不少于宽30米的绿带,绿地率不低于30%。 主要立交桥周围设置不少于宽20米的绿带。
END
谢谢观赏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杭州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分市区绿地结构和城区绿地 结构两个层次。市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结合杭州的自然生态环 境,以普遍绿化为基础,风景区、湿地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为 重点,森林公园为补充,中心城区为核心,生态绿廊为纽带, 各城市组团与村镇绿地系统为子系统,建立“山、湖、城、江、 田、海、河”的都市区生态基础网架,构成“两圈、两轴、六 条生态带”的生态结构体系,实现将森林引入城市,城市建于 森林中的目标。
小区游园(G122):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
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3-0.5km
公园绿地(G1)
专类公园(G13)
适用范围: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儿童公园(G131):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
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
动物园(G13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
其他绿地(G5)
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 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 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 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 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 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 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杭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 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 成为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 的法定性文件。第三条规划范围本次绿地系统规 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 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 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 本一致。
公园绿地(G1)
带状公园(G14):沿城市
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 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G15):位于城
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 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 街绿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 于等于65%
生产绿地(G2)
生产绿地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 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它是城市绿化材料 的重要来源,对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苗圃,花圃等生产绿地,一般应设置在城市近郊.大城市的 园林苗圃,应比较均匀地提高苗 木成活率
区域性公园(G112):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
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公园绿地(G1)
社区公园(G12)
适用范围: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
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G121):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
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没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 0.5-1.0km
公园绿地(G1)
G11 综合公园
G1 公园 绿地
G12 社区公园 G13 专类公园 G14 带状公园 G15 街旁绿地
公园绿地(G1)
综合公园(G11)
适用范围: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
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全市性公园(G111):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
设施完善的绿地。
l、两圈
外生态圈:以南部、西部、西北部的外围山体及北部的生态湿地、 东部地区大片的农田构成外围绿色生态屏障。 内生态圈:以绕城公路500米绿带为纽带,与半山一皋事山一黄鹤 山风景区、西溪湿地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 区、湘湖风景区及四个森林公园构成内生态圈层。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2、两轴
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植物园(G133):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
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公园绿地(G1)
专类公园(G13)
历史名园(G134):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
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风景名胜公园(G135):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类
G5 其他绿地
G1 公园绿地
绿地分类
G4 附属绿地 G2 生产绿地
G3 防护绿地
公园绿地(G1)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 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 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 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钱塘江生态轴:钱塘江与两侧 100——1000米宽的绿带构成由西 而东的生态主轴。运河生态轴:京 杭大运河、萧绍运河构成南北向的 生态主廊道。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3、六条生态带 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西溪湿地; 灵山一龙坞一午潮山自然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石牛山生态区——湘湖风景区; 青化山生态区——航坞山——新街大型苗木园; 钱塘江滨海湿地——生态农业园区; 超山风景区——半山一皋事山一黄鹤山风景区。 由风景区、湿地、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及 生态农业园区构成的六条生态带,是有效防 止城市蔓延的手段,并为杭州城市“一主三 副六大组团”的发展框架提供生态保障。
防护绿地(G3)
防护绿地是指对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 功能的绿化用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 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G4)
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 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西溪湿地
西湖
超山风景区
杭州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公园绿地
1、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规划公园绿地类型分为:城市公园、带状绿地、街 旁绿地等。 2.至2020年规划期末,杭州市区的公园绿地不少于66.75万平方米,人均公 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使杭州市区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
防护绿地
铁路两侧各设置宽30100米的防护林带;220千伏以上的高压走廊设置宽 3050米的防护绿带;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宽50米以上的卫生隔离林带; 在钱塘江下游绕城公路以东各设置宽500-1000米以上的防护林;在绕城公 路两侧设置总宽500米的绿化带,高速公路两侧各设置宽100-200米绿化带, 国道、省道、快速路等两侧各设置宽30-100米绿化带。规划防护绿地面积 为35.44平方千米。
解析杭州绿地系统规划特点
城规10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 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 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 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 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 地位。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求,但如果其布局不合 理,那么它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 反之,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 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 城市的绿地系统将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创造一个良 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城市的其他系统 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G136):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
好的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
其他专类公园(G137):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
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绿化占 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