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分析——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安排:实习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陕速城市化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然而,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09 hm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
这种基本国情要求必须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地粗放开发经营方式,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转变,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等途径,使建城区土地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得到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集约利用管理不仅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土地集约使用亦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抉择。
,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定量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趋势。
并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笔者以山东省潍坊高密市为例,据高密市的特点,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和可持续利用度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密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
1,研究区概况高密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东临旅游名城青岛,西依世界风筝都潍坊,南傍曰照,北依渤海, 是联接省会济南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
版图面积1605.6平万公里,辖20处乡镇、街办,993个行政村,人口85万。
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已成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明星县(市)。
高密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 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
全年平均气温12.7℃, 无霜期平均212天,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19.6毫米。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研究数据包括2000年高密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2000年高密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高密市地籍调查统计数据和2000年山东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其中,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由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自于(2000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2.2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0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目标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p1。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万方数据37豢36期罗新茂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8115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2.2.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得出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从而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是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来确定因素权重的,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决策方法,它将评价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思维过程数学化。
2.2.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①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识,确定系统的总目标,明确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②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层次;③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元素间相关程度,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元素而言,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④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元素的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⑤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考虑相应的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与综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对研究区域城市土地的投入强度、开发强度、利用效果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涉及到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评价结果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复杂的工作。
因此,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
3城市用地集约度评价3.1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与内涵,遵循科学性、指导性和可定量化的原则,结合研究目的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3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高密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表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和可持续利用度等方面加以反映。
表一高密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A 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城市地均GDP15487.463(元/公顷)城市工业用地效益1280(万元/公顷)城市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78(元/公顷)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0.0006(公顷/人)人口密度3.2(人/公顷)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地均从业人员0.075(人/公顷)单位城市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376.9(元/公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绿化覆盖率32.23(%)人均绿地面积0.0002(公顷/人)人均铺道路面积21(平方米/人)3.2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时,首先结合建立的指标体系,根据准则层各子目标对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构建以目标层为判断准则的判断矩阵。
在此基础上,根据指标层各指标对准则层各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构建以准则层各子目标为判断准则的判断矩阵。
权重即是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采用方根法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并用最大特征根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1)求特征向量。
其公式为:Wi=Wi/∑Wi (2)求最大特征值。
其公式为:;Z表示本层判断矩阵的指标元素。
通过计算a=(A。
一n)/n一1得出一致性指标c,的值,再与阶数相同的平均一致性指标削进行比较。
当CR=CI/RI<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需要重新修整判断矩阵。
采用Delphi方法得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准则层与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准则层各子目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的权重以及指标层各指标对准则层各子目标的权重(表2)。
由表2可见,目标层下4个准则的权重排序分别为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济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度,这说明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投入强度重要性最大,其次为利用程度和产出效果,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度的重要性最小。
此外,准则层下10个指标的权重排序分别为单位城市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地均从业人员>人口密度>城市地均GDP>绿化覆盖率>城市工业用地效益>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铺道路面积。
3.3指标分值计算为了对比分析高密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山东省平均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选用山东省的指标值作为高密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标准值。
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等于实际值除以标准值;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等于标准值除以实际值。
高密市各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和指标分值如表3所示。
表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子目标对目标层的权重指标名称对准层得权重对目标层的权重城市土地经济效益0.1644 城市地均GDP 0.5396 0.0887城市工业用地效益0.297 0.0488城市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1634 0.0269城市土地利用程度0.2848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0.6667 0.1899 人口密度0.3333 0.0949城市土地投入强度0.4457 地均从业人员0.6667 0.2971单位城市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0.3333 0.1486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度0.1051 绿化覆盖率0.5396 0.0567人均绿地面积0.297 0.0312人均铺道路面积0.1634 0.0172表三各项指标值指标层高密市山东省指标分值城市地均GDP (元/公顷)15487.463 58732.5 0.6483 城市工业用地效益(万元/公顷)1280 33428.65 0.0357 城市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公顷)5278 21459 0.5528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人)0.0006 0.0032 0.1548 人口密度(人/公顷) 3.2 3.15 0.7047 单位城市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元/公顷)376.9 1523.562 0.392 地均从业人员(人/公顷)0.075 0.17 0.4833 绿化覆盖率(%)32.23 36.5 0.936 人均绿地面积(公顷/人)0.0002 0.0005 0.48 人均铺道路面积(平方米/人)21 26 0.9数据资源来源于(2000年山东省年鉴)3.4城市用地集约度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t的权重和分值后,采用了加权综合方法,对高密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P=∑形Pi式中,P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结果;职为指标i的权重;只为指标i的评分值。
利用上式及前面确定的指标分值和指标权重,计算出高密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结果。
由于指标分值是以山东省为标准计算得出的,为此山东省的平均水平为l。
评价结果显示,高密市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得分为0.450 8,远低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高密市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得分为0.3381,仅相当于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3;与山东省平均水平相比,高密市城市土地投入强度也很低,得分仅为0.422 4;在城市可持续利用度指标方面,高密市略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达到了0.794 9。
高密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总得分仅为0.442 2。
可见,高密市土地集约利用呈较低水平。
4结论与讨论(1)土地集约利用尤其是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解决我国目前面I临的经济发展与耕地减少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
要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需要先对研究区域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①高密市城市土地投入不足。
高密市土地投入强度的分值为0.422 4表明与山东省平均水平相比,高密市的土地投入强度相对较低。
高密市土地利用投入强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单位城市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少和单位土地从业人员不足2个方面。
②高密市城市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高密市城市土地利用程度的分值为0.338 l,表明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相比,高密市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