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_墓园挽歌_赏析

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_墓园挽歌_赏析

第26卷 第6期大庆师范学院学报V o.l26 N o.6 2006年12月J OURNAL OF DAQ I NG NORMA L UN IVERS I TY D ece m be r,2006
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赏析
牛桂玲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托马斯格雷是十八世纪英国墓园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哀婉动人,属于感伤主义,兼具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凄美生动,韵律流畅,在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的同时,向世人展现出宁静优雅的古典美和音韵和谐的诗歌美。

关键词:托马斯格雷;挽歌;墓园派
作者简介:牛桂玲(1966-),女,河南长垣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165(2006)06-0090-02 收稿日期:2006-05-20
托马斯格雷是十八世纪英国墓园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具有浓厚的伤感主义色彩,借用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表达浪漫主义的主题内涵,标志着英国诗歌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

托马斯格雷擅长用其犀利的笔锋表达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和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代表其诗歌最高成就的!墓园挽歌∀(E l e gy W ritten i n a Country Churchyard)一诗中,诗人的这种民主情感有多处体现。

此外,托马斯的诗韵律和谐,生动形象,意境悠远,读起来赏心悦目,令人回味无穷。

在结构形式上,!挽歌∀一诗由32个小节组成,每小节为一个四行诗句,韵律为#a b a b∃,每句都是由一个抑扬五音步组成,韵步结构整齐,韵律和谐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在语感上,而且在听觉和视觉上都给人一种和谐、均匀的美感享受。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在诗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首先,在多处采用了拟人手法,像#Am b ition(雄心)∃#G randeur(崇高)∃、#Proud(骄傲)∃、#M e m ory(怀念)∃、#Kno w ledge(知识)∃、#Penury(贫穷)∃、#Forgetfulness(遗忘)∃、#N at u re (自然)∃、#M elancholy(忧郁)∃和#M isery(不幸)∃等原本极其抽象的、无生命的事物被幻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给语言增添了生动感,使抽象无形的人类特点具备了生活的鲜活气息。

这一手法的运用使诗人的想象更加栩栩如生,仿佛蕴涵这些字本身意义的一个一个真实人物就在读者面前活动着,在亲自叙说着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比由第三者来直接叙述一个故事或发表感慨要生动形象得多,而且寓意深远。

其次,诗作者在本诗中还大量地运用了相声词,如牛叫的#lo w i n g(m oo i n g哞哞声)∃;铃铛清脆的叮当声#tinkling∃;河水流动的#babb le(潺潺声)∃使得读者如闻其声,又恰如身临其境,使情节本身更加生动形象,真切自然。

读着这首诗,读者的视觉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诗人意境中的情景移动而移动,思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与作者达成了共鸣。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在文采方面的无限魅力和魔力。

在思想上,该诗最大的成就还在于诗人在诗中多次表现出的民主情感。

%Save where the beetle whee ls h is dron i n g fli g h,t And dro w sy tinklings l u ll the d istant fo l d s;&(#惟有小甲虫,纷飞声嗡嗡。

远处玎玲响,羊群进圈中。

∃)诗人对景色的生动描绘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使人在落寞和孤独中能够得到些微的慰藉和依托。

从!墓园挽歌∀这首诗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深的落寞。

%The p l o ughm an ho m e w ard p l o ds h isw eary w ay,A nd leaves t h e wo rl d to darkness and to m e.&(#农夫荷锄犁,倦倦回家门。

惟我立旷野,独自对黄昏。

∃)生活在熙熙攘攘的由权贵们主宰的世界里,落魄的托马斯格雷怎么会不感到寂寞?在这荒凉的墓园之地,#我∃的寂寞和哀怨向谁倾诉?只有向死
90
者倾诉,只有他们才肯倾听诗人的哀鸣,诗作者也借此表达了自己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在#乡村墓地∃这样一个属于生活贫穷的、地位低下的、默默无闻的人们最终安眠的地方,诗人自然而然地将这些不幸的人儿与那些权贵们作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借已在墓中安眠的死者之口,表达了自己对那些不幸的人们的无限同情以及对那些不识稼穑却过着奢侈无度的贵族老爷们的鄙视和讥讽。

#Let no t a m bition m ock the ir usefu l to i,l Their ho m ely joys,and desti n y obscure;N or grandeur hearw ith a disdainful s m ile,The short and si m ple an nals of the poor.∃(#雄心,请你不要嘲笑穷人耕耘的辛劳、平淡的欢乐和命运的寡闻;崇高,你也不要带着嘲笑来听穷人短暂又简单的人生。

∃)因为#门第的夸耀,财富的充裕∋∃也不能让#你∃摆脱死亡的来临,富贵也都成了过眼云烟。

无论贫富贵贱,大家最后的归宿都是一样的,都无法逃避那最后时刻(the i n ev itable hour)到来,都是一掊黄土掩盖坟丘,想到这些,贵族老爷们,你们还有什么可以夸耀的?
诗人还从另一个角度将穷人和权贵们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质朴、平淡、充实;一边是虚伪、显赫、残暴。

活着时,穷人们虽然辛劳并经常为衣食无着而担忧,也没有显赫的声名和地位,但他们守着清贫却有着天伦的乐趣。

#炉膛火烁烁,主妇忙夜活。

(the b lazing hearth shall burn,O r busy house w ife p l y her even i n g care;)∃主妇忙活着张罗饭食、#娇儿尚学语,哑哑迎父归。

∃(ch ildren run to lisp the ir sire s'retur n,O r cli m b h is knees the envied kiss to share.)小儿翘首期盼父亲收工归来时的田园情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那种朴实自然的情趣是贵族老爷们所嫉妒的。

老爷们虽然不劳动,终日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他们何时享受过人间的亲情?他们整日忙着施展阴谋以谋取权利甚至王位,他们的财富、地位和声名都是靠杀戮、靠诡计、靠欺压贫弱而得来,通过屠杀谋取权位,然后再把仁慈的大门向人们关闭。

权贵们的无耻嘴脸可见一斑。

活在世上时,人分三六九等,但他们最后的命运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死亡。

#Theboast of herald ry,the po m p of po w er,And a ll that beauty,a ll that w ealth e e'r gave,Aw aits a li k e the i n ev itable hour.∃(#炫炫之豪族,煌煌之王侯,美貌所招徕,财货所添购,最终皆难免,灰飞烟灭时。

∃)等到了阴间,死神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那些曾经高贵或卑微的;富贵或贫穷的;声名显赫或默默无闻的,现在已没有了任何区别和界限,谁也没有特权再鄙视别人,嘲笑别人。

只有在这时 在坟墓里,那些在世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才获得了活着时得不到的#平等∃待遇,才得以有机会发出生前不敢发出的呐喊,也就是说,坟墓居然可以说是穷人的天堂,这是对道貌岸然的权贵们的莫大的讽刺,是对当时黑暗世道的血泪控诉,是穷困的人们向社会、向权贵发出了自己内心不平的呐喊!
为什么不向上帝倾诉?因为上帝也是势利眼,他只知道维护富人的利益,哪会来管穷人的疾苦?由此可见宗教是虚伪的,只是当权者用来欺骗和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

因而诗人向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呼吁:再也不要相信宗教那些鬼把戏了;世上并没有什么救世主,上帝是靠不住的,能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在荒凉的墓圆里,哀怨凄婉的!墓园挽歌∀在随风飘荡,田园的景色是优美的,但由于死亡阴影的笼罩而变得萧索悲凉,我们在凄美动听的挽歌声中可以听到诗人的忧郁,诗人的孤独,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愤世嫉俗。

托马斯格雷是一位非比寻常的诗人,他的诗饱含着他真挚的情感和正直的信念,字字句句再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思想、天才的创作灵感和沧桑的人生经历。

#The paths of g lory lead bu t to the grave∃(荣华何足道,百年归丘垄。

)这是一首为穷人而写的挽歌!由于其丰富的思想性、优雅的艺术韵味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托马斯格雷的这首!墓园挽歌∀成为墓园派诗歌的最佳作品。

参考文献
[1]PERR I NE L.Poetry Th eory and Practice[M].H arcourt B race&
W orld,Inc,1998.
[2]陈嘉.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188.
[3]胡家峦.英语诗歌精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63.
[4]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
(4):144.
[责任编辑:龚北芳金颖男]
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