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摘要: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健康。

可见,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

在实施整体护理工作中,运用合理的健康教育形式,根据临床情况灵活采用健康教育方法,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促进患者的疾病更好康复,是当代护士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健康教育;整体护理;沟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42-01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它是通过向患者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保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患者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国际护士学会明确提出护士的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自己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患者,使之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变以往不良的健康行为。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

我院在实施整体护理工作中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把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之中,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护理知识,把指导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作为重要职责。

目前,内一科病房住院患者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

如何做好老龄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是临床护士所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宣传对象为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内一科住院的262例患者,男154例、女108例,年龄31~94岁,平均62.5岁。

1.2方法:根据内一科护理人员的结构:共分为三个小组,组内成员呈梯队结构(组长-由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担任、护师、护理员),每个人分配五位患者,要求认真负责,满足患者合理的身心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并于5-7天反映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上。

组长在完成自己所管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负责检查督促其他组员,护士长定时检查所有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

以利于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讨论,及时整改。

2护士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达到“知、信、行”。

知:让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信:护士用丰富的知识帮助指导患者,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信,并形成信念,知识一旦变成信念,就支配着人的行动。

行:利用护士的影响力指导患者将健康知识付诸行动。

健康教育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症状,患者住院都难免有陌生感、紧张的心理,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教育,讲明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的方法。

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许多护理活动是需要护士与患者共同完成的。

如术前的体位练习,术后的功能锻炼,有效的咳痰方法等都需要患者在护士指导下来完成。

因此,护理活动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而不是单纯地帮助患者去做。

许多患者患病后由于对疾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一旦病情好转就不按医嘱服药,不注意休息,造成疾病复发,甚至发生其他并发症。

因此,护士要针对疾病特点,讲明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各种注意事项,以避免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3合理采用对患者的教育形式3.1一对一教育。

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指导,护士要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评估患者健康知识情况,对其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与指导,体现个体化教育的优越性。

3.2小组式教育。

适用于专科病房。

将同一种疾病的患者组织起来,针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组织患者进行讨论,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3.3个别指导:针对患者的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的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

如:对糖尿病患者,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尿糖测定、饮食控制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的患者,指导其家属帮助患者拍背、拍胸,教会患者有效咳痰等。

对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告诉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所谓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低脂是指少食蛋黄,动物内脏,脊髓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耐心、准确地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化水平较低、年老体弱、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地指导。

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3.4随机性教育。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情况和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相应指导。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出现改变,治疗方案有所变更,都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3.5示范性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示范如何拍背制止咳嗽,如何有效地协助排痰,如何帮助其肢体功能锻炼等。

3.6书面宣传(宣传资料)。

根据疾病特点制定一些宣传册,以便于患者了解知识。

另外,也可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3.7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进行教育。

语言教育较少受文化的影响,随机性强,只要与患者接触都可进行,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更适合语言教育。

因此,护士要掌握交流技巧随机进行教育。

运用语言教育时应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并鼓励患者提出问题。

对于新入院患者,首先给予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因为大部分患者住院以前已经有过较长时间的治疗,且现在又需要住院治疗,身心均很疲惫,情绪不稳。

这时沟通会给患者增加负担,应让患者先休息,稳定情绪,只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安慰,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沟通。

但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一般30min 左右,太长会使患者产生无人管的感觉这时可以和患者有较长时间的交流,获得相关信息,并将一般的住院常识讲给患者,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正确评估患者。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收集患者的各方面信息,如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认知行为、既往史、现病史、饮食习惯、睡眠状况、大小便情况、目前用药情况等,并进行护理查体,掌握第一手资料。

然后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内科的老年患者,慢性病者居多,有的人反复住院,有的人身患多种疾病。

必须根据各种疾病所需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每个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具体存在的健康问题,制订出符合本人特点的健康教育计划。

还要善于掌握患者的情绪,护士要学会观察,掌握患者的情绪。

如果患者情绪低落,不想讲话,可只做简单安慰,不要勉为其难,强行进行交谈,这样会引起患者的反感。

等到患者情绪平稳或情绪好转时可适当延长交谈时间,以达到接受信息,传授知识的目的。

如果患者主动沟通,这是最好的时机。

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每一个机会,将有益的知识信息传授给患者。

如发药时,不仅要告诉服药的方法,而且要讲明该药的作用、副作用等,让患者明白服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4护士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中,要学会倾听。

健康教育,不只是护士将防病治病的知识传授给患者,即患者听护士说,更重要的是护士要善于倾听患者倾诉。

护士要坐下来耐心听,并且要对患者的倾诉作出反应,只有这样患者才认为你在认真听,并愿意与你交流。

不要让患者坐着,护士站着,给患者以居高临下随时要走的感觉。

患者出于对护士的信任,将个人或疾病隐私说出来,护士要替患者保密,不要将这些秘密讲出去,成为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要尊重患者的隐私。

5讨论5.1老龄患者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尊重,同时又有孤独感,怕寂寞。

与他们交谈中要注意称呼、语气和方法。

5.2某些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容易产生失望甚至绝望的心理。

因此,在讲明疾病性质、发病原因、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应以同情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生活上应给予关怀照顾,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5.3由于年龄和慢性疾病的影响,部分患者有认知行为改变,反应迟钝,思维缓慢,记忆力减退等退行性变化,故教育内容应该通俗易懂。

要反复讲、循序渐进,患者听懂一个道理再讲下一个,在讲解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表情,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明白。

总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

对择医要求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可提前为其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其后顾之忧,让患者满意离去。

在临床实践中,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受限于住院时间及患者的身体状态,不能作为住院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应发挥针对性强的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引起兴趣,集中注意力,促其思辨。

将健康教育知识融于治疗护理过程。

经过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掌握了必需的知识,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出院时有98%以上患者掌握了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

经过健康教育,护患之间得到沟通,护患关系得以改善。

调查表明,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到95%左右。

患者有疑问有心里话时很愿意对护士讲,而护士也能予以全面周到的护理。

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护士本人也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气氛。

参考文献[1]邓红莉.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彭亮.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3]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