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字档案馆概述
第三节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数据型(data)数字档案馆
以建立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系统、接收办公自动化 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和做好业务系统数据文件备份为标志。
两种管理策略:集中式保管模式(加拿大哥伦比亚 大学方案)、分布式管理模式(美国匹兹堡大学方案) 这一阶段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主要致力于馆藏档案目 录的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通过网络建立数字档案 目录中心,向利用者介绍档案资源的分布情况,是数字 档案馆建设的起步阶段。
第三节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二、第二阶段——信息型(information)数字档案馆 建立数字资源标准化体系,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 电子文件和业务系统中数据库文件进行规范化著录, 对馆藏传统档案全文进行数字化加工,并通过建立索 引标识、推进异构数据一门式检索,提出电子文件与 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理念。 代表性成果:分布式数字档案原型(CEDARS)、 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OAIS)。
第一章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与发展
数字档案馆的构想 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 密不可分的,它的产生 与发展源于现代档案管 数字档案馆是20世纪90年代末 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直接产物。
它的产生底到与哪些因 素有关呢?
一、数字档案馆产生的背景
1、信息基础设施(NII)的建设
第二节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狭义)数字档案馆是与具体实体档案馆相对应 的个体数字档案馆,它是建立在实体档案馆基础之上 的,通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储介 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 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接收电子 档案等形式获取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并通过各种先 进技术(如数据库技术、高密存储技术等)对其进行 整理、存储等,建立一个具有检索、传递、保管、保 护、利用、鉴定、统计等功能的数字档案管理和服务 系统。 它代表的是一种微观的信息环境和具体的基础设 施构建。
二、数字档案馆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2、数字档案馆产生的理论基础
(1)“新来源观” (2)“后保管”模式 (3)宏观职能鉴定理论
第二节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
(广义)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存储和利 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新型 的档案信息知识服务系统,是一种开放的、 互动的、联合的、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服务 模式。
二、数字档案馆的分类
1、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地方级数字档案馆 (按层次分);
2、综合数字档案馆、专业行业数字档案馆 以及专门、专题数字档案馆(按管理内容 分); 3、国家机关数字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数字 档案馆、个人数字档案馆等(按管理部门 的性分)。
三、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1、狭义的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档案馆管理高度自动化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
档案信息标准化 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 以用户为中心的在线服务模式 综合使用诸多高新技术
三、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2、广义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具有狭义数字档案馆的基本特征 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络结构模式 生成空间虚拟化
四、数字档案馆的构成要素
1、数字档案资源 2、计算机信息系统 3、网络基础设施 4、法规和标准 5、人员、资金和办公设施等
成功的案例——美国的NARA(美国国家档案馆网 站)、加拿大的数字收藏(Canada’s Digital Collection)等
第三节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知识型(knowledge)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和发展方向。
知识型数字档案馆能够自动捕捉网络环境下的 虚拟与实体档案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系统化和 自组织化,实现管理者与用户之间的真正互动,使 档案馆变为社会的大脑——具有丰富的记忆和融会 贯通的应用记录记忆能力,为利用者提供经过加工 处理的、可靠、完整、系统的档案信息。
思考:智慧型数字档案馆
本章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 NII、电子文件、“新来源 观”、“后保管”模式、宏观职能鉴定论、数据 型数字档案馆、信息型数字档案馆、知识型数字 档案馆
课后思考:
1、数字档案馆产生的背景。 2、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内涵。 3、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 4、简述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历程。
2、Internet的迅速推广与普及 3、电子文件/档案的激增
4、传统档案馆(室)面临诸多问题
二、数字档案馆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1、数字档案馆产生的思想基础
(1)人们对档案馆未来发展的展望 (2)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 推动,引发观念变革与认识提升
档案馆的未来是什么呢?
引发哪些(档案管理)观念变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