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经济学导论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实体为研究对象,说明市
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优 化问题。 •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两个连接点: ①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的经济实体,既是消 费者,又是生产者,对其经济行为进行量化分析。 ②微观分析工具在公共经济学的广泛应用:如个量 分析、需求供给理论、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效应 理论、均衡理论的应用。
在实行成本按受益原则分摊机制下,项目能否通
过?如果项目通过,该项目是否符合帕累托原则?
一项社区工程(公共品)项目成本为2500美元,社区5
为成员的收益如下表
单位:美元
个人 A
个人收益 800
成本分摊 500
个人盈余 300
B
C
800
300
500
500
300
-200
D
E 合计
350
450 2700
项目成本为20000美元,按多数投票规则进行公共决策
单位:美元
个人 A
个人收益 3000
成本分摊 2500
个人盈余 500
B
C
5000
8000
2500
2500
2500
5500
D
E 合计
3000
1000 20000
2500
2500 12500
500
-1500 7500
单位:美元
个人 A 个人收益 3000 成本按受益比 例分摊比例 15% 成本分摊额 1875 个人盈余 1125
五、学习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
有助于繁荣我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参与社会再分配
有助于推进改革的进程
有助于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公共经济中
500
500 2500
-150
-50 200
上述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如果全民投票,按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进行公共
决策,该项目能否通过?
该项目符合帕累托原则 如果可能的华,对项目成本的分摊情况进行修改,
使项目符合帕累托原则,并使其通过全民投票。
政府与公共部门的界定:
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 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实体。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 责任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 富分配。 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 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政策性金融机构
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公共经济活动
Y(国民收入)
要素市场
M(进口)
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家庭
C(消费) S(储蓄) 转移性支出 T(税收)
产品、服务
私人(企业)
世界他国
X(出口)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政府
I(投资)
G(政府购买支出)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企业 居民
政府
第一章 绪论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与相关 学科的关系
四、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 • •
• •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两个基本理论——公共选择和公共产品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 再分配 四大特征——宏观性、实用性、多样性 和 可探讨性 六大块内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公共 支出、公共收入(包括国有经济) 、预算 管理、收入再分配、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共同利益 公平分配 社会福利
尼古拉斯· 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
当代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主要 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出与经济增长论相溶合的 收入分配论和建议以消费税代替个人所得税著 称。卡尔多的经济研究领域很广,从厂商理论 到福利经济学,从资本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 论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从国际贸易理 论到货币政策、税收政策。
B C
D E 合计
5000 8000
3000 1000 20000
25% 40%
15% 5% 100%
3125 5000
1875 625 12500
1875 3000
1125 375 7500
上述工程根据能否提高社会福利为原则决策是否
可行?
如果按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进行公共决策,在实
行成本平均分摊机制下,项目能否通过?如果项 目通过,该项目是否符合帕累托原则?
二、产生与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才问
世 传统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渊源
斯密和李嘉图都曾论述国家财政
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的延伸与深化 与财政学相比,公共经济学有两点明显变化 研究内容的变化:除了原来的单纯财政收支到更多研究
集体选择和政府决策以及政府经济活动的评价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其主要 内容由绪论、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理论、公共支出理 论、公共收入理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理论和 地方公共经济理论组成。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教师 讲解答疑三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前作好充 分准备。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切实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来学习这门课程。
研究方法的变化:从原来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变为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三、地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福利经济学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和评判标准 区别:研究内容不尽相同;公共福利与福利内涵不同
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宏观经济学的很多方法都
在公共经济学中应用
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与政治学、行政学
本章主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学习公共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是研究社会公共经济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 也叫政府经济学、公共财政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主要研究对象与范围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及效果评价 政府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可以概 括为经济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和经济管制者 政府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000 9000
E 总收益
6000 36000
该防洪堤坝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非排斥性和非竞
争性 如果没有公共行为而仅靠个人(私人机制),防 洪堤能不能建立起来?如果防洪堤建设成本为 8500美元?如能建成,又会产生什么后果? 对于社区(公共机制)来说,修建防洪堤是否可 行? 如果以强制权力为防洪堤筹资(每人4000美元), 是否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是否符合帕累 托原则?)
政府经济活动1——重要经济问题
政府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要决定用多少资源生产公共物品,涉及
到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分配 如何生产:政府自己提供还是私人提供 为谁生产:分配问题,提供不同的公共品,受益的 人会有较大差异 如何决策:如何作出集体决策 分析政府部门四个主要阶段
描述政府做什么 分析政府行动的结果 评估可供 选择的政策 解释支撑政府决策的政治力量
卡尔多在30年代的论文尚未跳出传统的边际主义经济学的 框框,但被认为在那时已显出他在理论上的“创见性”。 其中有他所命名的“蛛网理论”,即用供求弹性的相对差异 分析市场稳定条件的理论(1933); 有在福利经济学中称为“卡尔多补偿测验”的“补偿原 理”。卡尔多提出的一个判别社会福利是否提高的标准。 新福利经济学在V.帕累托的“最佳状况”概念的基础上提 出判断一种经济变化是否使社会福利有所改善的标准是: 在一部分人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没有任何人蒙受损失。 但实际上,采取一项政策,在一般情况下,总会使一些人得到 改善,另一些人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判别这个 政策的社会福利效果?卡尔多提出:假设(不必是实际的) 通过重新分配,使受损失的人从得益者那里得到补偿后, 每个人的状况比变化前都有所改善,即可判断这一经济变 化,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提高。
政府经济活动3——活动目标
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衡量公共利益主要标准 功利主义标准:从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到约翰.穆勒的边际效用以及社会总效用最大化
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 潜在补偿标准:这种方法估价某一项政策的受益者 向受损者,以使政策变为帕累托改进的补偿 社会福利函数标准:将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之间 建立一定的函数关系
合计
19000
20000
-1000
上述工程根据能否提高社会福利为原则决策是否
可行? 如果按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进行公共决策,项目 能否通过?如果项目通过,该项目是否符合帕累 托原则? 能否通过改变成本分摊机制使项目的社会福利水 平发生变化?(见例3)
举例3—公共品成本分摊机制对项目的影响
假定社区从某项工程(公共品)所获得的收益如下表,
举例1—公共物品公共供给的必要性分析
单位:美元
假定一条河流周期性的
洪水泛滥会对某一社区 造成影响,为防止这种 影响而修建的防洪堤会 影响到5个人,防洪堤 的成本为20000美元,5 个人从项目中获取的收 益情况见右表
个人 A
个人收益 8000
成本 总成 本为 2000 00美 元
B
C D
7000
举例2—公共物品公共供给也面临难题
假定社区从某项工程(公共品)所获得的收益如下表,项
目成本为20000美元,按多数投票规则进行公共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