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带钢生产工艺中的常见问题 1、冷轧的关键工序: 一为酸洗、 二为冷轧、 三为热处理、 四为平整。 酸洗是为了去除对冷轧有害的原料钢卷表面上的氧化铁皮;冷轧是 生产冷轧板带钢的关键工序;热处理在冷轧工序中有二个作用,一 是消除冷轧带钢的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软化金属,改善塑性,以 便于进一步进行冷轧或其它加工;二是改善组织结构,产生所需要 的晶粒大小和取向;平整是精整工序中十分重要的工序,它可以改 善带钢的性能,提高钢板的成形性能,提高钢带的平直度及改善钢 板的表面状态。 冷轧工艺的定义: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 种形状),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 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 法,这是生产钢材最常用的生产方式,冷轧即是在常温下完成的轧 制过程,其所使用的原料为热轧加工成的板带(卷) 。
2、酸洗工艺 带钢冷轧前必须酸洗,清洗其表面氧化铁皮,因为氧化铁皮在冷轧 时会损坏轧辊表面,而导致带钢表面产生缺陷。通常热轧带钢表面 氧化铁皮通常是 3 层结构:外层为 Fe2O3( 三氧化二铁 ),中层为 Fe304(四氧化三铁 ),内层为 Fe0(氧化铁 )。
先进的冷轧厂多采用高速运行的连续酸洗机组或推拉式酸洗。以连
续酸洗为例,是将带钢连续地通过几个酸洗槽进行酸洗。为使作业
线上过程连续,将前一个热轧带钢卷的尾部和后一个钢卷头部焊接
起来,酸洗后带钢按需要的卷重、卷径切断带钢并收卷。 连续酸洗机组除完成清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任务外,还有几个作
用:
(1) 用圆盘剪将带钢侧边剪齐。
(2) 调节钢卷的质量, 根据生产要求将大的热轧钢卷分成小卷,
把几个小钢卷合并成一个大卷,以提高冷轧机的产量。
(3) 检查并剔除对以后各工序有害的带钢表面缺陷。
(4) 在酸洗好的带钢表面上涂上一层油,起防锈和润滑作用。
2.1 连续酸洗机组根据工作性质分成 3 段: 入口段:上料、拆卷、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破碎、矫正、剪头、剪尾、 工整焊接;
酸洗段:酸洗、冷热水洗以及烘干; 出口段:剪切、涂油以及最后卷取(收卷) 。
2.2 酸洗工艺 酸洗段可以采用硫酸酸洗、盐酸酸洗两种方式,但由于盐酸酸洗具 有更多的优点,所以我们以盐酸的酸洗机理来说明。
盐酸溶液和氧化铁皮的化学反应为:
FeO + 2HCl = FeCl2 +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盐酸溶液能较快地溶蚀各种氧化铁皮,酸洗反应可以从外层往里进 行。盐酸酸洗是以化学腐蚀为主, 盐酸酸洗对金属基体的侵蚀甚弱 因此,盐酸酸洗的效率对带钢氧化铁皮的结构并不敏感,而且酸洗 后的板带钢表面银亮洁净。酸洗反应速度和酸洗前带钢氧化铁皮的
松裂程度密切相关。 带钢连续盐酸酸洗和硫酸酸洗相比较,有下列优点: (1) 盐酸能完全溶解 3 层氧化铁皮, 因而不产生酸洗残渣。 而用硫酸 酸洗时,就必须经常清刷酸槽,并中和这些黏液;硫酸不易除去压 入板面的 Fe2O3,从而会产生相应的表面缺陷。
(2) 盐酸基本上不腐蚀基体金属, 这样, 经盐酸酸洗后板面平滑、
银 亮,无酸洗痕迹,不会发生过酸洗;盐酸酸洗的铁损比硫酸酸洗低 20%;硫酸酸洗时,金属铁在酸液中溶解时会生成氢,氢扩散进入 板面,会引起氢脆,而盐酸酸洗就很少产生这种缺陷。
(3) 氧化铁很易溶解, 易于除去, 故不易引起表面酸斑, 这也是盐酸 酸洗板面特别光洁的原因之一。 而硫酸铁因会形成不溶解的水化物, 往往使板面出现酸斑。
(4) 盐酸酸洗速率较高, 特别在温度较高时, 盐酸酸洗时间和硫酸相 比有很大差别。
(5) 废盐酸和清洗废液可以完全再生为新酸, 循环使用, 从而解决了 废酸污染问题。
因此,硫酸酸洗工艺已基本淘汰。
2.3 带钢酸洗会产生的缺陷和防止手段: 普碳钢带经酸洗、水洗和干燥后,其表面应呈灰白色或银白色。但 因操作不当、酸洗工艺制度和某些机械设备不良的影响,往往会造 成带钢的不同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有:酸洗气泡、过酸洗、欠酸洗、 锈蚀、夹杂、划伤和压痕等。这些缺陷占冷轧产品缺陷的 2%左右,
其中主要是欠酸洗、过酸洗和酸洗气泡等。
(1) 酸洗气泡。酸洗气泡是由于酸和裸露的金属作用生成氢气所造成 的。它在冷轧时会发生噼啪的爆炸声,它的外观特征是呈条状的小
鼓泡,破裂后呈黑色细裂缝。经过轧制后,气泡裂缝会延伸扩大,
致使产品的力学性能 (冲击韧性 )降低。 酸洗气泡产生的机理是:金属和酸产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部分氢 原子,它渗透到金属的结晶格子中,并使其变形,变形后使氢更向 金属内扩散, 其中一部分氢原子穿过金属并分子化, 从酸液中逸出, 部分氢原子的分子化在晶格变形产生的 “显微空孔 ”边界上,或金属 的夹杂及孔隙中进行,氢在空孔中的压力可达到很大值 (几十兆帕 ),
使金属中产生了引起氢脆的内应力。
防止产生气泡的措施是:调整酸液的浓度;控制酸洗时溶液的温度
和带钢表面平直状态等。
(2) 过酸洗。金属在酸溶液中停留时间过长,使其在酸溶液作用下,
表面逐渐变成粗糙麻面的现象称为过酸洗。
过酸洗的带钢延伸性大大降低, 在轧制过程中, 很容易断裂和破碎, 并且造成粘辊。过酸洗的带钢即使轧制成材也不能作为成品,因为 它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了。
产生过酸洗的原因是:机组连续作业中断,使酸洗失去连续性,或
因带钢断带处理时间过长等。防止措施是尽量密切全机组的操作配
合,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 欠酸洗。钢带酸洗之后,表面残留局部未洗掉的氧化铁皮时称为
欠酸洗。欠酸洗的带钢 (或钢板 ),轻者在轧制之后产品表面呈暗色或 花脸状;严重时氧化铁皮被压入呈黑斑。此外,氧化铁皮的延伸性 较差,故在轧制后因延伸不均使产品出现浪形或瓢曲等缺陷。有时 铁皮可能牢固地贴附在轧辊表面,直接造成轧制废品增多等。 造成欠酸洗的原因是:氧化铁皮厚度不匀,较厚部分的氧化铁皮需 要较长酸洗时间 ,同时其中的 Fe0 分解成了较难溶 解的
Fe2O3(Fe3O4) ;带钢波浪度和镰刀弯较大,在酸洗过程中,起浪部
分或弯起部分没有浸泡在酸液中通过,造成漏酸洗;酸洗前机械破
鳞不完善,特别是带钢两边端铁皮未被破碎等。 实际生产中欠酸洗多出现在带钢的头尾段和两侧边缘。根据实测数 据,欲酸洗掉大块红色铁皮需要 3~ 4 倍的酸洗黑色氧化铁皮的时 间,此时已洗掉铁皮的带钢将会形成过酸洗。因此处理欠酸洗的方 法是:预先平整好板形,对于铁皮较厚,而面积又不大的带钢,可 采用先局部酸洗一次,而后再过酸洗线的方法去锈。
(4) 锈蚀。原料酸洗后表面重新出现锈层的现象称为锈蚀。 锈蚀形成的原因是: 带钢 (钢板)酸洗后表面残留少许的酸溶液, 或带 钢清洗后没有达到完全干燥而使表面重新生锈。此外,带钢在酸洗 后于高温的清洗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也会产生锈蚀现象。 带钢锈蚀处的钢板表面在轧制之后呈暗色,它促使成品在库存时再 次锈蚀,从而降低成品材的表面质量,严重时使产品报废。 防止锈蚀的措施是严格执行酸洗、 清洗操作规程, 及时给表面涂油, 并应堆放在干燥的地方。
(5) 夹杂。带钢在酸洗后表面出现深陷的星罗棋布的黑点疵病称为夹 杂。它是由于热轧时氧化铁皮被压入所形成的。这样的缺陷不可能
采取酸洗法除去。当它经过冷轧后,黑点便扩展延伸呈黑色条状,
大大降低了成品钢板的冲击性能。
(6) 划伤。 带钢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新出现的划伤, 是由于卷取辊、
弯 曲辊的表面出现质硬的异物, 或带钢的浪形及折棱和导板成线接触, 或带钢在拆卷过程中拍打折头刮板等,使表面划出新的伤痕。另外 也有部分伤痕出现在热轧后冷却和卷取的过程中。
带钢的划伤可分为上表面划伤和下表面划伤。 划伤的原料经冷轧后, 在成品带钢表面将形成宽而长的黑条。带钢划伤深度超过带钢厚度 允许公差一半时,轧制后不能消除。
防止划伤的措施是经常检查机组的滚动部件和导板,维护好设备。
(7) 压痕。压痕是指带钢 (钢板 )表面呈凹下去的压迹。压痕形成的原 因是:并卷焊时的焊渣没有吹净,被带钢带到拉辊上,而后在带钢 表面压出了痕;拉辊在带钢表面滑动造成粘辊,使带钢表面造成压 痕;热轧过程中压下失灵,突然压下停车,而后抬起压下轧制等。 压痕深度超过带钢厚度允许偏差一半时, 冷轧之后, 压痕不能消除。 总之,上述带钢表面缺陷,只要精心操作,严格执行酸洗工艺制度 和操作规程,及时检查和维修设备,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3、轧制工序 钢板的冷轧作为一种生产工艺,几十年来经过了多种演变,它由单 机架非可逆单张轧制,到成卷可逆轧制,发展到多机架的全连续轧 制。
冷轧不同于其他的轧制方法,它是将冷坯在常温下进行轧制,和热
轧相比,冷轧轧制时金属变形抗力很大。冷轧的道次压下率小,轧
制设备要求也就特别高。冷轧能够轧制出高精度及性能优异的板带
钢产品,其主要特点为:
(1) 可以生产厚度较簿的产品(分为板带钢和箔材) ,板带钢厚度在
0.10-4.0 之间;宽度在 600—2500 之间;箔材厚度为 0.002-0.2 毫米, 宽度为 200-600 毫米。
(2) 冷轧板带钢表面质量高, 不存在热轧常出现的麻点或压入的氧化 铁皮等缺陷,同时还能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轧制出不同表面粗 糙度的板带钢。
(3) 能够保证产品的尺寸精确, 厚度均匀, 板型平直, 同板差不超过
0.01-0.03 毫米,完全能够达到高精度公差的要求。
(4) 冷轧产品的性能及金属组织能够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对电
磁、深冲性能的要求等。
具有代表性的冷轧产品是:金属镀层簿板(包括热镀锌板带、电镀 锌板带、电镀锡板带等) 、深冲钢板(以汽车板为典型) 、电工用硅 钢板、彩涂钢板、不锈钢板及特殊的冷轧板带钢等。
3.1 轧机分类
冷轧带钢轧机可分为:二辊式、四辊式、六辊式、及其他多种多辊
式。 随着市场对冷轧产品需求的迅速增长,冷轧生产从简单的单机架可
逆轧制,向可逆式、多机架连轧发展。冷连轧生产工艺技术随之得
到迅猛的发展。按照冷轧产品品种、规格,有三机架、四机架、五
机架连轧机及以生产镀锡原板为主要品种的六机架连轧机等。最高
轧制速度可达 41 米 /秒。目前五机架连轧机组使用最为广泛。而且 连轧机的生产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从常规的连轧机组发展到全连续 式冷连轧机组,即将带钢的头尾焊接在一起,进行 “无头轧制 ”,使 连轧机组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3.2 冷轧工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止办法
3.2.1 带钢跑偏 在连续作业机组中,由于机组设备的安装精度、传动辊子的磨损, 特别是带钢板形等因素的影响.带钢运行时往往会产生跑偏现象。 带钢跑偏会影响带卷的质量,甚至损伤机组设备。因此,带钢跑偏 控制是很重要的。减少带钢跑偏主要有以下 4 个措施:
(1) 保证机组设备的安装精度和传动辊子的良好表面形状。
(2) 改善带钢板形,提高带卷质量。
(3) 选择合适的机组工艺参数。 机组速度和张力对带钢跑偏有较大的 影响,增加机组张力能改善带钢跑偏现象,提高机组速度则易产生 带钢跑偏现象。
(4) 机组中安装跑偏控制装置,控制带钢跑偏在一定范围之内。
(5) 合适的前后张力调整和轧制速度调整。 带钢跑偏控制装置一般有 3 种形式:刚性机械导向装置、定心辊装 置和自动校正装置。其中自动校正装置一般由带钢位置检测系统和 自动校正装置本体组成。带钢位置检测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检测带钢 跑偏位置,并转换成某种信号通知校正装置。常用的带钢位置检测 系统,按其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