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干部工作改革创新若干思考建议金明德前言:“不拘一格”及其与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之关系所谓“不拘一格”,笔者认为,是指跳出长期形成的陈旧的与新时代新事物新情况不符合甚至相冲突的惯性框框之束缚,探索并实践与时俱进的机制格局,使人的主观意志及其产物更接近客观实际,促进事物随时代进步而良性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动态创新型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不拘一格”运用于组织工作,就是要破除由思维定势所产生的一切与组织工作相关的陈腐机制,创造包括观念、思维方式及其产物如政策、体制、制度、标准和方法、程序在内的新机制新局面,使组织工作适应并领先于其所要保证的事业。
一、组织工作及其改革创新的含义及意义欲言组织工作创新,先需解读“组织”含义。
所谓组织,既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或结构),又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或系统性”的活动。
可见,组织具有名词和动词的二重性。
按照其二重性来认识和理解组织工作任务,从名词意义看,其工作对象为党的组织和干部组织及其结构;从动词意义看,为该两类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通常所说的组织工作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体且重在后者。
组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组织工作是建设现代化小康事业及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组织工作的客体或曰对象是人才资源,而人才资源是任何事业的根本资源,何况现代化事业;组织及其工作又是政党(含任何政府)生存与发展的载体和根本保证,此所谓“组织保证”。
无此保证,政党、政府无从存在,更免谈发展,尤其执政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发展史实已经证明,无需饶舌。
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意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是运动和发展的”基本哲学原理,历史愈久的事物愈需改革创新,方能与时俱进,否则既危及生存又贻害无穷。
此绝非危言耸听。
因此“组织工作是组织部门的事”的认识片面;一切生存于“组织”体制下的人们及其事业,皆与之悠切相关。
故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是公开的课题,即使谓之“社会课题”也不为过,此由现代化大生产下事物的社会性及其本质所决定;除了必要的保密纪律以外,“组织工作神秘论”应当破除。
所以,组织工作创新势在必行且需走群众路线已无需讨论;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创新。
二、组织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组织工作现状可以一言以蔽之:总体很好。
否则不会有世界第一大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及其辉煌成就。
有一条不成文的经验说:共产党就是靠严密的组织。
虽然片面一点,但也不无道理。
组织工作存在问题勿庸置疑。
笔者孔见认为,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一类是政治体制问题,一类是方法程序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问题。
容当根据组织工作任务的二重性分两方面表述:(一)问题分类及其表现党的建设方面:其一,民主制度两种状况,“一言堂”或“群龙殿”并存。
有些组织凡事皆由一把手说了算,其他人唯其马首是瞻,谓之“高度集中”;有些组织则三人一群五人一伙,谁势力强谁老大,书记、委员轮流坐庄,哪管他良莠美丑是非曲直,竟美其名曰“民主选举”。
其二,党政关系两个误区,以党代政或党不管政。
前者打着“党领导一切”旗号,无敢非议者;后者回避矛盾推卸责任,群众有问题有困难向党组织反映却常遭此托词。
其三,组织发展两个极端,“无成分论”取代“唯成分论”。
所谓成分指人所属的阶级或阶层。
一度时期后者盛行,现在放开“六种人”便忽视党的阶级基础,把许多久经考验的优秀工农平民阶级(阶层)积极分子长期拦在党外;有的因为“摆不平”而多年不发展一个;有的唯恐正义者加入后影响其“结党营私”之既得利益格局。
其四,组织战斗力两向相悖,无战斗力或内战内行。
有些党组织软弱无能,不敢扬正压邪,更莫提“堡垒”作用;有些组织内则勾心斗角,“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毛泽东语),拉山头结帮派党同伐异、嫉贤妒能,任何外来人才和上级派来的领导,都得让他们三分;有的领导甚至干脆投靠帮派,迎合歪风邪气,借机培植自己的势力并公开宣称“为了选票,没有是非可分”。
其五,党员素质两极分化,“两头小中间大”状况令人担忧。
恕客观直言,能在如今市场经济下坚定地按照党章要求规范自己日常言行、坚决履行入党誓词并坚持共产主义信仰者为少数;公然以自己的言行彻底背叛誓言、党章和信仰者也为少数;许多党员随大流,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
这种格局倘为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则是万喜大事,但作为“先锋队”现状是十分悲哀和有害的。
以上情况少数农村或企业基层党组织常见,某些“山高皇帝远”的二线事业单位和人员长期不流动的机关也有。
群众气愤地说:这哪还有半点“先进性”,连共产党员的气味都没有!可是他们却是填过表宣过誓的在册“合格”党员。
干部队伍方面:首先,年龄决定一切。
使用干部不看德才、能力和经验,把“老、中、青三结合”的优良传统丢到九霄云外,唯“年轻化”是取,使多少年富力强的“宝贵财富”失去继续发挥作用的机会。
其次,既定级别决定一切。
任用、提拔(甚至公开选拔)干部先看原有级别,不达既定台阶便没有资格(甚至一些纯专业、纯业务性兼职岗位都按行政级别排座次!),至于其德才、贡献以及原有级别的原因一概忽略,造成多少有才“逸民”永无举用之日。
再次,身份决定一切。
分配利益和落实待遇(含政治、行政、经济等待遇)唯看身份和现有级别,不看能力、资历与贡献,“编制性质”和“现有级别”造成多少人才长期处于不公状态而无人问津,同时又从反面促使一些人钻营爬官。
又次,“政策”决定一切。
明摆着不公现象比比皆是,不去积极努力解决之,以“政策如此我有什么办法”推之一干二净,使多少低级别干部望级兴叹,自认倒霉。
再有,“领导决定一切”。
那些领导身边工作的、身后有“台柱”的、不干实事却总在领导面前转悠捣别人蛋的、帮派拉票的等等,却往往比不在领导身边工作的、身后没有“台柱”的、没有精力去转悠、不愿意拉帮结伙的正直的实干者多有机会。
此现象的实质就是“关系(后台)决定一切”,遂使拍马、谄媚、结帮之风盛行。
有胆敢不从其风者,轻则常受到莫名其妙的找茬、刁难、压制、污蔑,重则“将军再好此地不用”,公然逼你滚蛋走人,就差“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说出口了。
这种“武大郎”“老板”横行现象令多少实干者怀才不遇而心灰意冷!用行为科学理论叫做:使多少人才被迫放弃高层次需求而转向低层次需求。
多么令人痛心疾首!(二)原因及其根源分析凡此种种,说是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实在冤枉。
但表现在汪洋大海般的基层,它们确实与组织工作(或曰组织领导者)有关。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大者上文已有备述,无非是体制政策、方法程序、更多的是思想观念(不排除少数人的丑恶本质)造成的。
笔者且试分类分析其司空见惯的具体原因:1.“入党做官论”、“做官发财论”余毒未除。
因为共产党现在是执政党,官员大多是党员,且级别越高待遇越好,故少数“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中捞到好处的投机家们”(列宁语)把“入党-做官-发财”作为人生捷径和唯一追求目标。
而“官本位”体制正是其封建历史根源。
2. “党不管党”现象客观存在。
因为中心工作已转向经济工作,党组织抓自身建设与管理的精力有限,一些领导整天喊“忙”,只要不妨碍自己做官,明摆着歪风邪气也不管,还自以为“善于平衡”,遂使少数组织客观上形成放任自流局面。
而“忙而谋私”和怕“得罪人”正是其觉悟根源。
3. 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异。
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误区,社会政治资源耗散流失,主流价值体系严重扭曲,为数不少的党员干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变异,“雷锋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竟被看成笑话和梦话。
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是其本质根源。
4. 党员和官员“终身制”依然存在。
一旦入党或提拔,“只要不犯大错误”(指犯罪查出被抓),哪怕其言行与党章、与政府、与人民要求背道而驰,甚至公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照样在会上夸夸其谈,照样在台上指手画脚,照样颐指气使教育别人,照样按“官”分配多拿待遇,上级管不到、同级相沆瀣、下级仿其效,“荣耀和待遇”他将拿到死;还有处级以上机关的科级以下干部缺乏轮岗换行的流动制度,造成视野狭窄、思想僵化、能力单一,且易形成帮派。
而组织发展与用人“门户主义”正是其“圈子”根源。
5. 骄傲自满脱离群众,因循守旧冷酷无情。
一些党员干部级别“混”上了便自以为能力高人一等,不再把群众放在眼里,听不得半点逆耳忠言;文凭“混”上了就认为水平提高了,顽固地坚持定势思维,竭力反对改革创新,怕担风险怕负责任;遇到下级的不公待遇和思想问题,不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和满腔热情,而是简单粗暴、心狠手辣、冷嘲热讽,甚至刁笑下级“要不你也当领导啊”!而“唯我独尊”正是其作风根源。
6. 考察教育不到位,方式方法欠科学。
应当承认,新入党、提干的方法正在改进,要求和程序更严。
问题是对已入党或提拔的官员,其考核考察、教育程序和方式方法明显欠力度、欠科学:整党整风几乎绝迹、学习讨论假大空话、教育只重“一般号召”、组织发展只“纳”不“吐”、党员考核不请群众、在位官员考察过场等等。
而形式主义正是其责任根源。
7. 群众心有余悸,唯恐引火烧身。
因错误吸取“文革”教训,“恐权症”和“俊杰论”流行,群众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不良言行不敢监督更不敢批评,怕被戴上“犯上”、“骄傲”或“人际关系不好”帽子,更怕打击报复,只有逆来顺受;有的甚至昧着良心指鹿为马,成为腐败风气的帮凶。
而民主地位和监督弱化正是其体制根源。
还可举出更多原因,因篇幅所限,容不赘述。
三、兴利除弊、改革创新的几点建议第一,推广和坚持系列“再教育”。
如党员先进性再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系统原理再教育、党章誓言再教育、群众路线再教育、三大作风再教育、唯物史观再教育、辩证法再教育等。
要编制系列再教育的长、中、短期计划并纳入党员和干部的组织发展、提拔任用及年度考核内容。
第二,广泛实行基层锻炼并改革“挂职”制度。
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更要将所有无工厂、农村等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年轻)的党员、干部分期分批派往工厂、农村、建设工地等第一线参加劳动当工人、农民,甚至可将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全部迁去,时间不得短于3年,届时看表现和业绩上调;同时要全面扩大“挂职”锻炼干部面,凡上述对象够挂职条件的必须全部经过此锻炼程序。
这项制度是使党员和干部了解国情与民情、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学会做群众工作的唯一正确途径,否则就不具备党员、干部的基本资格,此由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所要求,忽视不得。
第三,坚持“吐故纳新”,革除党员和干部“终身制”,实行“精党简政”。
党员和干部队伍日益庞大的局面必须改变,应强化各种淘汰措施。
除了犯法者外,对于那些明显违反党章党纪政纪的贪污受贿者、以权谋私者、拉帮结伙者、享受特权特权不顾群众的“己乐不忧”者,应当坚决施行“开除”纪律;对于那些表面上不犯“大错误”,但根本不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公然以言行背叛信仰誓言者,“革命意志衰退”、因循守旧者,工作能力不足却捣蛋有术比“南郭先生”坏得多的“滥竽充数”者,以及混同于一般老百姓的所谓党员,应当坚决除名或劝退,是干部者则降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