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配套课件 16 药疹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配套课件 16 药疹


需积极治疗,及时抢救,有死亡风险。
(十)痤疮型药疹
1.好发部位 (1)面部、头部 (2)胸背部 2.典型皮损 (1)毛囊性炎症性丘疹、丘脓疱疹 (2)囊肿结节 3.常见致敏药物 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碘剂、溴剂等。 4.预后 预后良好。
①抗生素 ④中药
⑦吩噻嗪类药物
常引起药疹的药物
②解热镇痛药
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
⑥抗痛风药物、抗甲状腺功能药 物
⑧各种新型药物:如生物制剂等
二、发病机制
(一)变态反应 包括多数药疹。 1.各型变态反应参与的药疹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特征 ➢Ⅰ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型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 ➢Ⅱ型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型紫癜型药疹、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及粒细胞减少等 。 ➢Ⅲ型变态反应:血管炎型药疹、血清病样综合征等。 ➢Ⅳ型变态反应: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麻疹型及湿疹型药疹等。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九)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
1.好发部位
(1)躯干四肢
(2)手足
2.典型皮损及临床特点
(1)周身弥漫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出
(2)落叶状鳞屑、手套袜套样剥脱、发甲脱落
(3)高热、寒战、内脏受累
3.常见致敏药物
抗生素、抗癫痫药、磺胺类、巴比妥类、解热 镇痛类。
4.预后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A:急性皮损;B:袜套样脱
紫癜型药疹
(七)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
1.好发部位 (1)周身皮肤黏膜 (2)内脏各器官 2.典型皮损 (1)泛发的水肿性红斑、瘀斑 (2)水疱、大疱甚至血疱,尼氏征阳性 3.常见致敏药物 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 4.预后 及时积极治疗有死亡风险。
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
(八)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二、发病机制
(二)非变态反应性药疹 此类药疹较少见。 可能的发病机制: ①药理作用; ②过量反应与蓄积作用; ③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缺陷或抑制; ④药物不良反应及菌群失调; ⑤药物的相互作用; ⑥药物使已存在的皮肤病激发。
三、临床表现
(一)固定型药疹 (二)荨麻疹型药疹 (三)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 (四)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五)湿疹型药疹 (六)紫癜型药疹
二、发病机制
2.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 ②有潜伏期,首次用药4~20天出现临床表现,再次用药,数分钟至24小时 内即可发病; ③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 ④有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现象; ⑤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异,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发生 不同类型药疹; ⑥病程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较轻者可好转; ⑦抗过敏药和糖皮质激素有效。
固定型药疹累及包皮 固定型药疹累及肛周
(二)荨麻疹型药疹
1.好发部位 (1)四肢躯干 (2)头面黏膜 2.典型皮损 (1)红色或肤色风团 (2)持续时间长水肿明显 3.预后 停药,治疗,预后良好。
药物型荨麻疹
(三)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
1.好发部位 头面、躯干四肢、皱褶部位 2.典型皮损 (1)针头至粟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 (2)弥漫性鲜红斑 3.常见致敏药物 (1)青霉素、磺胺类 (2)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 4.预后 停药,及时治疗,预后好。
1.好发部位 周身皮肤黏膜及内脏。 2.典型皮损及临床特点 (1)弥漫性紫红或暗红及灰黑色斑片 (2)松弛性水疱和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糜烂 (3)高热、谵妄、昏迷、继发感染、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 、毒血症等 3.常见致敏药物 (1)抗生素、解热镇痛类、磺胺类 (2)巴比妥类、卡马西平、别嘌呤醇、抗结核等 4.预后 需积极抢救治疗,有死亡风险。
麻疹型药疹
(四)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1.好发部位 (1)面部、躯干四肢皱褶部 (2)泛发周身 2.典型皮损 (1)泛发性无菌性小脓疱、水肿性红斑 (2)可有瘀点瘀斑、非典型靶形红斑和水疱 3.常见致敏药物 (1)普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氯喹 (2)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痛风、抗癫痫等药 4.预后 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重点难点
掌握 药疹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熟悉 药疹的发病机制、易引起药疹的药物
了解 药疹的病因、实验室检查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测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一、病因
(一)个体因素 因每个人个体差异较大,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受遗传因素(过敏体 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 (二)药物因素 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疹,但不同种类药物致病的危险性不同。
(七)多形红斑型药疹 (八)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九)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 (十)痤疮型药疹 (十一)光感性药疹 (十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一)固定型药疹
1.好发部位 (1)皮肤黏膜交界处 (2)四肢 2.典型皮损 (1)局限性水肿性红斑 (2)水疱、糜烂、色沉 3.致病药物 (1)解热镇痛类、磺胺类 (2)巴比妥类、四环素类 4.预后 停药,预后好。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五)湿疹型药疹
1.好发部位 下肢或周身泛发。 2.典型皮损 (1)局限性或泛发丘疹、丘疱疹、红斑、水疱等 (2)糜烂、渗出、苔癣样变 3.预后 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湿疹型药疹
(六)紫癜型药疹
1.好发部位 (1)下肢躯干 (2)胃肠道 2.典型皮损及临床特点 (1)瘀点、瘀斑,可伴风团或血疱 (2)关节肿痛、腹痛、血尿、便血 3.常见致敏药物 抗生素、巴比妥类、利尿剂等。 4.预后 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张学军/郑 捷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第16章 药疹
授课人:XX XX
药疹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甚或脏器炎症 反应。
随着新药不断面世、用药人群增多及滥用药物等,药疹发生率不断增 多,药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