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
Soil pollution
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畴
1. 植物营养生理学
营养元素生理学:研究养分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与
养分的再循环、再利用,养分的吸收、养分在植物体 内的长距离与短距离运输、养分的分配等; 产量生理学:研究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形成、养分的分 配和调节过程、库-源关系及其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研究利用各种内外源激素或调节剂对产量形成 过程的调控和机理; 逆境生理学: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寒冷、 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不足或失调等逆境条件下的 生理变异及适应性变化规律,通过营养调节挖掘植物 抗逆性的基因型潜力。
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总结:植物营养学的范畴
1. 植物营养生理学 2. 植物根际营养 3. 植物营养遗传学 4. 植物营养生态学 5. 植物的土壤营养 6. 肥料及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的最终目的:以植物营养特性为依
据,在原有土壤肥力的基础上,通过施肥 措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 过生物技术,改良植物的营养特性,并在 其它农业措施的配合下,达到高产、优质、 高效的综合效果,并对环境质量和土壤培 肥作出应有的贡献。
荒漠
草地
花生-玉米间作可改善花生的缺铁失绿症 18
花生-玉米间作的田间景观
禾本科植物在缺铁条件下释放的麦根酸活化根际难溶性铁,提高了与其间 作的双子叶植物的铁吸收量,有利于克服这些双子叶植物的缺铁黄化现象, 揭示了我国传统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间互惠互利的作用机制。
5. 植物的土壤营养
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形态、 含量、吸附固定等转化和迁移的规律;有效 养分的形态、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各种养 分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肥力水平与植物营 养的关系;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座谈会、现场观察
(二)试验研究
1. 生物田间试验法 2. 生物模拟法:
盆栽试验:土培法、砂培法和水培法 培养试验:分根培养、流动培养和灭菌培养 3. 化学分析法 4. 数理统计法 5. 核素技术法 6. 酶学诊断法
(一)传统研究方法
1. 生物田间试验法
≤1440
高度
允许熟食
4
≤3100
严重
不允许食用
蔬菜亚硝酸盐国际标准:NO2 < 4 mg/kg
3. 植物营养与土壤培肥和生态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 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 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Eutrophication
肥料
土壤
现代 植物营养学
植物
土壤-植物-肥料的相互作用
植物、土壤和肥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作物)是施肥对象 土壤是施肥条件 肥料是作物丰产的物质保证
施肥原理与施肥技术是施肥指导
三、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
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土壤肥力学:研究在农业耕作条件下,施肥 对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阐明维持和提高土 壤肥力的农业措施与影响条件。
6. 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主要研究各类肥料的理化性状和 农艺评价,在土壤中的行为,对植物 的有效性;建立以有机、无机肥料合 理分配为中心的轮作施肥制度以及建 立电子计算机作物施肥决策与咨询系 统,推行定量化配方施肥新技术。
钾--通常被称为“ 品质元素”
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
(1)商品品质; (2)营养品质; (3)卫生质量;
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分级:
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
(沈明珠,1982)
级别 硝酸盐含量 污染程度 参考卫生性
(mg/kg,鲜重)
1
≤432
轻度
允许生食
2
≤785
中度
允许盐渍,熟食
3
调节施用量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土壤学 Soil science
生态学 Ecology
植物土营壤养学学
Plant Nutrition
遗传学
Genetics
分子生物学
环境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olecular biology
食品科学
Food science
2. 植物根际营养
主要研究根-土界 面微域中养分、水分及 其它物质的转化规律和 生物效应;植物-土壤 -微生物及环境因素之 间物质循环、转化的机 制及调控措施。
3. 植物营养遗传学
主要研究不同植物
种类及品种的矿质营养 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
reality
生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
因型植物新品种。
Farmer’s impression
4. 植物营养生态学
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土壤圈、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各种养分 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其中包括重金属和污染物在食 物链中的富集、迁移规律和调控措施。
不同生态系统地下“透视”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 针 叶 林
植物营养学
基本概念:
植物营养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 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 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 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 素。
肥料——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 一类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
1、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2、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 3、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 4、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 养胁迫的适应性; 5、通过合理施肥,改善生态环境; 6、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 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
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如:
1. 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 2. 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 3. 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4. 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 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 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