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者:吴彦蓉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07期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不仅是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同时也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署以来,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中美贸易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话题。
对此,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意識形态差异;贸易保护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产权中图分类号:F7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9)07-0024-02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1历史上的交锋中美自1979年正式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不乏伴随着摩擦与曲折。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更是备受国际关注,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汇率压力、知识产权等工具被屡次使用。
美国在2010年及以前曾对中国动用五次“301条款”。
众所周知,中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争端由来已久,自1990年美国就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并分别于1991年4月、1994年6月、1996年4月三次使用特别“301调查”对中国知识产权实施特别“301调查”,最终通过谈判分别达成了三个知识产权协议。
除了知识产权调查外,1991年10月美方还对中方发起了为期12个月的有关市场准入的“301调查”,该调查主要针对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设置不公平壁垒问题。
而最近的一次“301调查”是美国针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于2010年10月启动的。
总而言之,近年来,美方通过谈判、调查、拟定报复清单等方式与中方发生贸易摩擦与纠纷的现象层见叠出。
2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表现出全面性、战略性和持续性三大特征。
首先,中美双方的征税领域较为广阔,美国对中国征税涉及机械及零件类、化学品类和金属类;中国对美国征税主要涉及农产品类、机械类、汽车类和化学品类。
其次,中美贸易摩擦表面上是双方就贸易逆差展开的关税谈判,但从征税的领域分析,不难发现,美国此次对中国进行征税的目的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有关。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来,“中国智造”这个概念持续升温。
中国不仅要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高技术含量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而美国为抑制中国制造业发展,针对精密制造业和军工类机械提高进口关税,并抑制相关产业并购,进行针对性调查。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上半年起一直持续,大部分学者和研究机构对贸易摩擦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达成共识,清华大学国家研究院院长朱民也认为中美贸易争端在2018年重塑了世界经济和金融格局,并可能在未来几年一直延续下去。
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GDP增长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下降最多达05%,并不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震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虽然对沿海个别地区和城市影响较大,但对多数地区影响并不大。
但是贸易摩擦带来了人民币汇率贬值而造成的压力,也加速了国内股票下跌的程度,打击了国内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国内消费者购买行为,对中国造成一定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的情绪面影响显著,贸易摩擦的不断发酵升级有可能致使美国调整对中国的留学生政策和恶化台湾问题。
从国际角度来看,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会对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产业链、产业结构造成一定破坏。
二、中美贸易摩擦成因1意识形态差异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美贸易摩擦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所做出的种种抑制行为,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来看,是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对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强国崛起的抵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世界的抵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迈向全球的抵制。
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摩擦,更是一场政治斗争、意识形态的斗争。
除了国家性质的差异外,美国的信仰、价值观以及“美国例外论”“美国优越论”的霸权主义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政策和行动。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美洲大陆被发现的短暂时间里,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从欧洲迁徙而来的各界精英,他们建立了美国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制度,这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优越感,也正是在殖民时期,出现了“美国例外论”这一思想。
美国的霸权主义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霸权主义做法更是屡见不鲜,例如2018年美国疯狂的“退群热”(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协定,伊核协议等),例如,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这些都是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所造成的。
2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种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是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借中美贸易逆差大做文章。
美国长久以来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市场,它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购买力与资本,这导致美国对其他国家常常处于贸易逆差。
特朗普认为美国的净出口逆差仅有利于贸易伙伴,却使美国国内资源及工作岗位流失,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其政府迫切希望改变这个现状,于是夸大中美贸易逆差,借机从中国下手,保护本国不道德的利益。
美国保护低附加值的本国工业和民众就业率。
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最重要的支柱力量,在美国大选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美国中产阶级更是为特朗普的上台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
既然大选与中产阶级有着密切关系,美国政府就必须解决中产阶级的就业和待遇问题,为达成这个目标,保护本土低附加值工业和促进工业回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其工作的重点。
美国抛弃“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原则,逃避强国所担责任,反全球化。
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是跟自己国家的实力成正比的,但在特朗普看来,美国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才是第一世界国家。
特朗普宣称贫穷不是资本主义,必须要让美国重新富裕起来,实现美利坚民族伟大复兴。
他认为自由贸易使得美国制造业大量流向中国、墨西哥等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使得美国制造业的劳动岗位愈发稀少,而这种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美国资本、产业和就业外迁会造成其经济的空心化,因此特朗普选择了反全球化,大搞基建,努力实现再工业化,取消自由贸易协定,提高贸易壁垒,实行美国优先政策。
这虽然使得美国制造业重返美国本土,增加其就业机会,但是这种毅然决然地甩开大国责任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3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WTO给予我国15年逐渐达到自由市场标准的宽限期,如今,许多国家已经客观公正地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约半数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他们认为,中国在诸多方面未达到市场国家标准,而被贴上了“非市场经济”标签的国家,可能被其他成员国征收高额关税,这对我国经济构成一定威胁。
同时,美国政府长期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感到不满。
美国称其因产权被别国侵犯每年损失600多亿美元,每年美国海关都能在边境上查获大量来自中国的冒牌货。
然而,中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出的努力,美国熟视无睹。
三、中国的态度和应对措施伴随着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摩擦已经不可避免,面对当下的国际形势,中国又该以怎样的态度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不可否认,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可自乱阵脚。
贸易摩擦意味着两败俱伤,损失的不仅是中国,美国的损失也完全不亚于中国。
要想顺利化解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弊端,中国首先应该沉着冷静地分析中美贸易冲突点及美国出台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的原因与目的,站在美国的角度思考我们中国的缺陷,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完成未来道路规划。
面对美国有失道义的措施,我們也应做好充分准备,坚决捍卫中国的合法权益,我们绝不惧怕美国与中国的贸易纠纷,几十年来的不断成长,中国有信心迎接未知的挑战。
另外,中国的沉着、冷静与自信不应仅限于政府,更应该体现在中国国民身上,中国国民应该用正确的心态和充分的信心面对两国的矛盾,而不是打着“爱国”的旗号,做出偏激的行为,不要再让钓鱼岛事件时期“不理性”事件重演。
除了冷静与自信,中国也必须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
前文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就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进行的,中国正在努力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要想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纵观历史,西方国家在几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方面都经历了较快的发展时期,更是抢占先机,称雄世界,而工业革命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高端科技。
而去年轰动一时的中兴事件更是警示了中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中国发展的巨大阻力。
既然核心技术求不来、买不到,又如此重要,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研发创新。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
总体来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应加强协商与谈判,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加强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制造业强国,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四、结论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了解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并理解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中国应该针对摩擦出现的原因积极应对、综合施策,做好出口受阻企业的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进口结构,稳定就业等,化解重大风险,并进行更长远的规划,建立健全教育体制和创新保护鼓励机制。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努力化解此次矛盾,让世界在和平中发展。
参考文献:[1]阎学通中美两极化趋势与国际体系研究的思考[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8-03[2]李仲周反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心腹大患[J].WTO经济导刊,2018,(10)[3]中美双方征税清单来源于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4]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5]李仲周美国疯狂警醒全球[J].WTO经济导刊,2018,(1)作者简介:吴彦蓉,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