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生态ppt课件

微生物生态ppt课件


与人体健康联系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 IBD )
IBD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和克罗 恩病 (Crohn 'S disease,CD )。
• 通过 16S rRNA 探针技术分析比较UC 和CD 患者与 其各自对照组肠道菌群的组成, 发现 UC 和 CD患 者肠道益生菌群下降而致病菌群上升。其中急性 期 UC 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下降而小梭 菌、肠球菌数量上升;急性期 CD 患者亦有双歧 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同时酵母菌、肠杆菌 数量上升。
肠道菌群的平衡
• 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微生态平衡。 • 脆弱的平衡
与人体健康联系
首先,肠道菌群的存在能通过自身屏蔽和影响机体免疫 系统,阻止病原菌入侵人体。 其次,肠道菌群对肠道自身具有调节和营养作用。
再次,近期的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人体的代谢疾 病具有重要关系。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造成肥胖、糖尿病 等多种多种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生物生态
前言
人体中最多的成分是什么?
微生物 仅在我们人体肠道中,就含有超过100万亿个细菌。 肠道中与人体共生或寄生的微生物如细菌、 原生动物、病毒等可被称为人类的“第二 基因组”。
细胞?
基因?
人类的肠道系统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 器官。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疾病防御堡垒和免疫器 官。 •肠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肠是消化管中 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哺乳动物的 肠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3大段。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 大肠分为:盲肠(包括阑尾)、升结肠、结肠右曲、 横结肠、结肠左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微生态制剂
• 微生态调节剂是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益生 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益生菌生长的物质 的制品。Βιβλιοθήκη 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
展望
• 随着人类微生物组等计划的展开,近年来已经获 得了肠道微生物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肠道微生物 的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但就目前来说,肠道 微生物对宿主生理代谢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及作用 机制尚需深入研究;膳食模式、肠道微生物两者 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仍有待于明确。有理由相信 在未来的研究中,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探索和认 知必将取得更大、更深远的进步。
最后,肠道菌群与健康还有其他更多元的关系。比如, 肠道菌群产生的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脉 粥样硬化和中风的风险。
与人体健康联系
•肥胖症
消瘦与肥胖个体肠道菌群之间的组成和活性有显著差 异。研究发现,与瘦志愿者相比,肥胖者肠道内拟杆 菌门比例降低,放线菌门比例升高。与正常个体比较, 肥胖个体肠道中厚壁菌门比例较高。 对肥胖和瘦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 现,肥胖小鼠中涉及能量吸收的菌属增加。
肠道菌群的功能
• 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 肠道微生物可以降解多糖,供宿主吸收利用; • 肠道菌群可以将蛋白质和多肽转化为短链脂肪酸、支链脂 肪酸,为机体多个器官提供能量。
• 肠道微生物的免疫功能
• 人体正常菌群可促使免疫器官成熟,促进免疫细胞分化; • 肠道微生物可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和清除功能,如抗体表达, L细胞分化和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等。
与人体健康联系
图a,胖小鼠从相同食 物中吸收的热量更高。
图b,无菌鼠在接种胖 小鼠体内菌群之后,也 变胖了。反之,在接种 瘦小鼠菌群之后它们长 得并不胖。
与人体健康联系
• 糖尿病(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中等程度的肠道微生 态紊乱,且表现出产丁酸细菌种类的缺乏。 Ⅱ型糖尿病人肠道内厚壁菌门比例下降,而拟杆菌 门的比例上升;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与血糖 浓度呈正相关。
人体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分类:按细菌生长方式分为需氧、兼性厌氧 和厌氧菌。
人体肠道菌群
• 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分布
人体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数量
人体肠道菌群
•影响因素:
人体肠道菌群
• 肠道细菌 80%以上对人体有益,如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乳链球菌等,但也有少数是有害 的 ,如产气荚膜杆菌、假单孢菌、葡萄球菌、 绿脓菌等。
人体肠道示意图
人体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 • 成人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分为细菌(Bacteria)、 古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arya)三大类。 •肠道微生物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基本分属厚壁菌门 (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 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6大门,其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 主要优势菌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