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本文中我将继《当代艺术研究》课程中对于当代艺术中的当代绘画艺术和实践的例子所引发的思考进行阐述。

真正的自我是自主,自由的个体。

自我应该是完整、稳定、独一无二的,并能独立行动,具有富有意义的意向和连贯统一的内心。

这段话,自从我第一次听到后就被抄写下来贴在我的床边,每天我睁开眼睛时就能够看到,能够使我不断坚持执着的去做我自己,而不被任何外界的诱惑所干扰。

通过了解许多当代的艺术家,使我从实际的例子中真正的去了解我的意义,从真正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我。

在西方绘画史上,伦勃朗是欧洲 17 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一生留下 600 多幅油画, 300 多幅蚀版画和 2019 多幅素描,几乎画了 100 多幅自画像,有他不同时期的真实写照,他对着镜子中描绘自己时的一笔一划间,无疑,是对自己的解读。

梵高一生都在坚强的保留自我的艺术方式,留给世人的不光是艺术作品本身,还有创作过程中的坚持和自我的信念,这种在精神层面顽强的保持自己风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80 年代‐90 年代在纽约举办过大量关于身份的展览,其中1989 年在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展览大地魔术师。

1 / 6
它被视为对 1984 年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轰动一时的展览20 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
种族与现代的联系的回应,并且是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的重要起点。

对于世界,这是第一次西方与非西方艺术的平等对话,对于中国,这是第一次有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参与的世界性展览。

回顾大地魔术师。

这是一次另类的现代艺术大展,是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现代艺术好汉们的展览,并非只有人们所熟悉的现代西方艺术。

当然包括欧美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们,此外还有来自北美的印地安人和纽约的另类或边缘性艺术家,当然这是此展览的特色之一,还有不少展出的艺术家们,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也是艺术家。

其中三分之一是西方著名艺术家,三分之二则来自非西方,人们对他们都相当陌生,大都在其本土上生活与创作,或从事其他职业,他们在封闭或半开放的社会资讯里,大都不受外界(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文艺潮流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本土艺术风格和特色,且从艺术家们的各别身份,就能了解其文化、传统、地理环境、气候、景观及人生哲理与态度的差异,从中就能理会他们别致的视觉造型语言,在人类本能里展现,并没有什么前卫、现代或新潮的问题困扰,诉求于个人的敏锐度和感性,比起各种迷惑人的名词来得更实在更真实。

这些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们都带着各自的文化、传统、
---------------------------------------------------------------最新资料推荐------------------------------------------------------ 生活状态及地理环境,当然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的背景下,造就出各种别开生面的视觉造型语言风貌。

例如材质上都是就地取材,例如来自寒带北极圈的爱斯基摩艺术家和热带气候的非洲艺术家,就有相当大的区别,北极圈的以海象牙为主,非洲大都是木头。

在造型上,寒带的深思、精简并带神秘性,热带的直接、开朗并纯化,共同点都是以身旁生活景观及传奇故事为题材,都是一种文化真实的展现。

艺术的表达并不因生活环境、文化传承、时空背景、材质异同而有所优劣之别,只要是出自真实与本能的作品,艺术都将是等值功效,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资产。

在这个大地上的魔术师展览中,尚有一种难得的理念、一股自由的气息,人类似乎很久没听到这么多元、这么真实、这么深沉、这么微妙的声音,看到这么异乎寻常的色彩及形式,这么丰富的隐喻和这么巧思造化的想象力,真是难以想象。

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各式各样大型展览中就可看出:
双年展、文献展或主题展(例如大地上的魔术师)都是别出心裁,邀请非西方艺术家们的参与,这意味着什么呢?未来可能把非西方的艺术,纳入西方当代艺术版图,品尝一下异国情调,如此,将丰富西方人文艺术并解决资本主义下的文化窘态。

从这个大地上的魔术师展览的启示中,这是可以期待的。

3 / 6
这个让人另眼相看的展览,给人们的期望很高,从展出主题就引起前所未有的好奇感,这是首次以非西方艺术为主体的大展,却不知魔术师这个名词的意图是什么。

或许是隐喻艺术至高无上的想象,化腐朽为神奇,更妙的是能无中生有。

那么你还相信艺术家能耍技巧无中生有吗?当然更无法想象,大部分西方艺术家们在接受访问时,都不承认自己是魔术师,连艺评家们都不赞成。

然而魔术师到底是指谁?当然非西方的创作者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更因艺术市场根本不存在,自负为艺术家的并不多,依工作更确切的称呼,有公务员、教师、巫师、神的媒介等等,他们并不自负为艺术家。

当然在博伊于斯时代的眼光中,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具有创作力的人都是艺术家,这绝对是正确的。

我也很想在多年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中国的女性艺术家,那目前就先从艺术工作者做起吧。

2019 年 6 月 29 日,一次课程实验中我创作了名为《没有绝对》的视觉实验作品,作品的简介是这样描述的通过课程实验,此次作品展示,我将通过行为艺术的展现为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表演者和道具展现在空间中(风的记忆)产生的偶发性动作所留下的痕迹,表现由涟漪到荷叶直至淹没整个舞台的过程。

作品时间为 3 分 03 秒,将分为 3 个篇章,关键词涟漪痕
---------------------------------------------------------------最新资料推荐------------------------------------------------------ 迹淹没行为艺术。

音乐选取的是爱尔兰风笛版的 NeverAnAbsolution(电影《泰坦尼克号》配乐)。

风的记忆是韩立勋先生在天马乡村俱乐部创作设计的一个户外异形舞台,设计的构思来自于风飞过时定格一页纸的曲线,实验过程中需要颠覆风的记忆,逆向思维的误读,并且研究舞台上的物质和影像的视觉关系。

我把此次实验当作是一个当代艺术来创作,描述一个诗意的故事:
风轻轻吻了湖面有了涟漪涟漪眷恋着荷叶。

荷叶愿随波逐流却无法摆脱生命的连接荷叶义无反顾却不知涟漪已跟随风的脚步越走越远莫怪涟漪无情只因风处处留情故事很简单,我在空间的安排上,让一名身着蓝色服装的舞者(涟漪)通过肢体语言在舞台上运用不同的道具尽可能的去表现故事中的诗意情感,最后用一块巨大的布从台口开始把舞台慢慢淹没,瞬间造成湖水涌上来的感觉,在风的作用下体验偶发性的惊艳。

当然,那个舞者就是我,我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重要的也并不是舞蹈技巧是否高超,而是当时情感的表达和宣泄,配乐的使用我认为和我所要表达的主题十分的贴切,在淡淡的风笛声中包含着那一丝的忧伤和无奈。

(以下图片为视频截图)此作品献给 25 岁时的我如果将来有
5 / 6
机会的话,我希望这个作品能够和更多的人们见面,虽然还有些许
不成熟,依然希望大家能感受到艺术带给心灵的感动。

童玥
2019 级舞台设计专业MFA 2019‐12‐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