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离子光固化基础2011

阳离子光固化基础2011

HCl + O ClCH2-CH2OH
n O: + O
O
X O -CH2-CH2O-H + n
HX
X- =BF4-, PF6-, AsF6-, SbF6-
负离子对鎓盐活性的影响

SbF6 > AsF6> PF6> BF4
阳离子固化反应
鎓盐的增感

二芳基碘鎓盐和三芳基硫鎓盐的吸收区在深紫外区,吸收波 长一般在200~300nm之间,在300nm以上基本无吸收,而目 前所用的紫外光源大多为300nm以上的近紫外光源,与近紫 外光源不相匹配. 解决的办法:1.添加增感剂;2.改进鎓盐结构
自由能变化值(ΔG)小于零时,电子转移过程是热力学可行的。ΔG可按下面的 公式计算:
ΔG=97(E1/2ox – E1/2red) – E(PS*)
二苯基碘鎓盐的E1/2red为-0.2V,三苯基硫鎓盐的E1/2red为-1.2V。通常,当ΔG小 于等于-40 KJ/mol时,直接电子转移增感可有效进行。由于硫鎓盐的半波还原电 位低于碘鎓盐,因此一般而言碘鎓盐较硫鎓盐更易于发生直接电子转移增感。

双分子反应的分子扩散速度问题:
1. 增感:增加共轭程度或引入发色基团 2. 电荷转移: 是双分子反应,受分子运动制约: 减少反应分子间距
XS+
CH2 S I+ X-
(CH2)n
分子内含蒽基鎓盐的合成:二苯基蒽丙基 硫鎓六氟锑酸盐
具有分子内敏化作用的新鎓盐

二苯基蒽丙基硫鎓六氟锑酸盐的 敏化作用发生于分子内,有单分 子反应的特点,不受扩散速度的 影响。比相应三苯硫鎓盐引发多 环氧化合物固化的速度快10倍以 上,比三苯硫鎓盐与蒽组成的分 子间电荷转体系快6倍
(2)链终止反应
阳离子聚合中除链转移反应会导致增长链失活外,还可 发生以下的终止反应:
(i)链增长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结合
如 Cl3CCOOH/TiCl4 引发的异丁烯聚合
易发生在抗衡阴离子亲核性较强或溶剂极性不利于
抗衡阴离子与链增长碳阳离子的离解的聚合体系中。
(ii)链增长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基团中某阴离子结合
XS+ (CH2)n
分子内直接电子转移 n为何值时为最佳?
XS+ (CH2)n
酸增值剂
二乙烯基醚单体
环氧化物单体
混杂光聚合

增感剂的增感作用
电荷转移作用
1)直接电子转移

当增感剂为蒽、芘、噻吨酮、吩噻嗪时,增感机理 为直接电子转移,示意如下:
直接电荷转移中增感剂与鎓盐的电位匹配问题

PS为增感剂,光照后PS吸收光能后成为激发态PS*,激发
态PS*的电子可以直接转移到硫翁盐上,产生一个活泼的增
感剂游离基阳离子,此阳离子可直接引发聚合或夺取H而生 成质子,由质子引发聚合。增感剂可以是芘、蒽和噻嗪(Ⅺ) 也可以是硫杂蒽酮(Ⅶ)和氧杂蒽酮(Ⅷ)但后两者仅可以 与碘翁盐配合,因为碘翁盐更容易被还原。三苯基硫盐还原 势为-1.2V而二苯基碘翁盐为-0.2V。
OCH 3
Ph2I.
光致产酸物
光致产酸物
其他阳离子引发剂
鎓盐的改性
增加鎓盐的共轭结构
S + X-
S
S
S +
X-
S
S
S
+
S
+
S
2X-
引入发色基团
裂解产生自由基的间接电子转移
O C
I
+
PF6
引入发色基团
直接电荷转移
X S+ (CH2)n
-
提高鎓盐的溶解性和降低毒性

(1)在鎓盐的芳环上引入较长的烷基链或烷氧基链。如: 当烷氧基链的碳原子在八个以上时,鎓盐基本无毒且在非极 性单体中的溶解性显著增强,还使最大吸收波长λmax红移 约20nm或更长。 (2)把碘鎓盐引入聚合物链中,可以是主链也可以是侧基。 (3)把阴离子引入聚合物链中。 (4)以四(五氟苯基)硼酸根:[B(C6F5)4]-为阴离子的鎓 盐引人注目。如四(五氟苯基)硼酸二芳基碘鎓盐:
+
(CH3)2C-OH + Ph2I+ Ph2I Ph + (CH3)2CH-OH Ph2C-OH (CH3)2C-OH
+ +
α-裂解产生自由基的间接电子转移
O Ph C OCH 3 C Ph hv Ph O C. + OCH 3 .C Ph
OCH 3 OCH 3 Ph C . OCH 3 OCH 3 Ph C+ OCH 3 + Monomer Polymer + Ph2I+ Ph OCH 3 C+ + OCH 3
但一旦生成链碳阳离子后,给电子取代基分散碳 阳离子的电正性,降低链碳阳离子的活性,起稳定链碳 阳离子的作用,即单体的反应活性与其形成的增长链活 性相反。
(2)链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影 响链增长活性 链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越弱, 两者越易离解,链增长活性越高。
(3)聚合产物结构 (i)化学结构 通常,乙烯基阳离子聚合得到能使链增长碳阳离 子稳定化的首-尾加成结构,
DtBP由于两体积大的特丁基的立体阻碍,只能与 H+反应生成稳定的鎓离子,从而抑制了向单体的链转 移反应。 能降低分子量分布。
(ii)苯环烷基化反应:
(iii)增长链碳阳离子从其它链 夺取H-生成更稳定的碳阳离子:
引发单体聚合
生成支化高分子
(iv)向溶剂的链转移,如:
(v)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如:
生成稳定的共价键
如H2O/BCl3引发的异丁烯聚合
抗衡阴离子基团中B-OH键比B-Cl键强,更易脱去Cl-,与 增长链碳阳离子结合生成较稳定的C-Cl键,而新形成的 Lewis酸BCl2OH不足以活化C-Cl键产生碳阳离子,从而 导致反应终止。
重要的阳离子聚合产品
聚异丁烯; 丁基橡胶(气密性特别优异):异丁烯和少量
(4)阳离子聚合中的异构化反应
再如β-蒎烯的阳离子聚合:
链转移反应
以苯乙烯聚合为例
(i)向单体链转移:增长链碳阳离子以H+形式脱去
β-氢给单体,这是阳离子聚合中最普遍存在的也ction):
脱H+链转移易导致聚合产物分子量的下降和分子量分 布变宽,可通过添加 Lewis碱 加以抑制。 如在聚合体系中加入“质子阱”2,6-二特丁基吡啶 (DtBP):
聚合反应。如:
两种Lewis酸复合时,酸性较强的起受体作用,从酸性 较弱的一方夺取负离子而产生离子化,如:
(3)碳阳离子引发剂
碳阳离子源/Lewis酸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 碳阳离子源是指在Lewis酸的活化下能产生碳阳离子的化 合物:三级(或苄基)卤代烃、醚、醇、酯等,在Lewis 酸的活化下产生碳阳离子引发聚合反应,如:
直接电荷转移中增感剂与鎓盐的电位 匹配问题

加入增感剂,很多增感剂以使碘鎓盐和硫鎓盐的光敏体系在363nm处产生 阳离子,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低能量的光来产生可以引发聚合的阳离子, 碘鎓盐一般还原势较高,大量的增感剂可以利用,而且还可以利用间接 的电子转移光引发原理来提高光敏性; 硫鎓盐则受到一此限制,因为它不易被还原。 利用增感剂作为增加效率的手段受到扩散速度限制,因为增感剂必须和 鎓盐相互作用(双分子反应),但光固化系统的粘度是随着聚合进行而升 高的,在粘稠介质中, 分子运动困难, 相应碰撞的机会越来越少,增感的 效率也越来越低。 了具有分子内敏化作用的新盐,它的敏化作用发生于分子内,有单分子 反应的特点,不受扩散速度的影响
该反应中
既是引发剂又是链转移剂,通常叫
做链转移引发剂(inifer)。
如果聚合反应中不存在向单体等其它的链转移反应,
就可获得末端含-Cl的聚合产物。
所含的末端-Cl功能基可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 化为其它的功能基,而赋予聚合物特殊性能与应用。
假如用的是二功能引发剂就可获得遥爪高分子
(telechelic polymer),如:
(3)杂环化合物
环结构中含杂原子。
包括环醚、环亚胺、环缩醛、环硫醚、内酯和 内酰胺等。 如:
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主要包括以 下几类:
(1)质子酸:其引发阳离子为离解产生的质子H+,
包括:
无机酸:H2SO4, H3PO4等 有机酸:CF3CO2H, CCl3CO2H等 超强酸: HClO4 , CF3SO3H, ClSO3H等
阳离子聚合
阳 离 子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一般特性
1. 链增长活性中心多样化;
2. 单体与引发剂之间存在选择性;
3. 无双基终止。
单体
(1)带给电子取代基的烯烃
如:
偏二烷基取代乙烯 CH2=CRR’,
共轭双烯 CH2=CR-CH=CH2,
芳环取代乙烯 CH2=CHAr,
(π+p)给电子取代乙烯,如:



2)间接电子转移
Ph2C=O
3
hv
isc
3
(Ph2C=O)* Ph2C-OH + (CH3)2C-OH Ph2C-OH + Ph2I (CH3)2C-OH + Ph2I PhI + Ph PhH + (CH3)2C-OH Ph2C=O + H+ (CH3)2C=O + H+
+ +
(Ph2C=O)* + (CH3)2CH-OH Ph2C-OH + Ph2I
阳离子聚合的关键
环氧基是给电子基团,是一种碱;
要环氧基团聚合必须便环基氧基上的碳具亲电性, 易于遭亲核进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