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霉菌毒素的危害和来源

霉菌毒素的危害和来源


三,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4,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
产生原因:(1)未完全晒干的整粒玉米。(2)玉米储存期间环
境温度高低交替。(3)可在玉米收割前的田间产生。
具有雌激素作用使其引起病变的原因。
母猪出现雌激素综合征(流产,子宫内膜炎,屡配不孕,阴户红肿,乳房肿胀,
阴道粘膜外翻。)
公猪出现雌化综合征(乳房肿大,包皮水肿,睾丸萎缩,性欲减退。) 仔猪出现八字腿(虚弱,阴户红肿,后肢外翻。) 中大猪出现脱肛现象(脱肛,阴户红肿呼,吸道综合征。)
四,霉菌毒素的预防
2,轻度霉变的添加一些防霉剂:苯甲酸钠, 双乙酸钠,丙酸钙,山梨酸。霉变严重的 放弃使用。
3,日粮中提供充足的优质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可明显减轻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
4,最有效的措施是定期检测饲料中霉菌毒素 的含量,更换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
四,霉菌毒素的预防
5,霉菌吸附剂 (1)传统的吸附剂,蒙脱石,沸石,硅铝酸
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影响
◆1~5ppm:后备母猪阴部红肿,假发情。 ◆>3ppm: 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发情。 ◆10ppm: 保育及育肥猪增重减缓,仔猪脱肛,八字 腿。 ◆25ppm: 母猪偶发性不孕。 ◆25~50ppm:窝数少,新生仔猪体型小;新生小母猪 阴部红肿。 ◆50~100pm:假怀孕,乳腺变大,乳汁渗出,出现临 产前的征兆。 ◆100ppm:持续性不孕,乘架其它母猪,卵巢萎缩变 小。
右图:猪中毒引发腹泻
左图:赭曲霉毒素中毒 皮肤红色小逗点
右图:单端孢霉毒素中毒 腹部皮肤脱落
左图:单端孢霉毒素中毒 头部皮肤溃烂,结痂。
右图: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 小母猪阴户红肿
左图:黄曲霉毒素中毒 肝脏肿瘤结节
右图:黄曲霉毒素中毒 肝脏黄白色坏死灶
左图: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 母猪阴道脱出
右图: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 仔猪外阴红肿,八字腿
合理而且有效实用的预防方案应成为每化霉
1、要有效防控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最有效的手段是脱霉的同 时可以解毒,而且更侧重于解毒,即解除霉菌毒素已经对畜禽造成的 毒害。化霉中的生物活性因子可与真菌胞浆膜上的固醇结合,改变胞 浆膜结构通透性,使胞浆内容物渗出,从而抑制真菌生长。 • 2、其实,除了霉菌毒素给畜禽造成的毒害,过多的疫苗接种、饲 料中超标的重金属以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造成的药物残留都会在畜禽 体内累积形成毒素,损伤畜禽肾脏器官和免疫系统。化霉可以减少霉 菌毒素和残留毒素对机体器官(肝脏、肾脏、生殖系统等)的损害,解 除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由霉菌毒素引起的畜禽繁殖障碍, 降低疾病的易感性,全面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二,霉菌中毒的产生
1, 霉菌→→→霉菌毒素
↖ 可杀死或抑制
↗ 耐受性强
无效
饲料碾磨→高温 高压
2,动物霉 外因:动物接触到被霉菌毒素污染的谷物饲料。
菌中毒 内因:动物日粮中缺乏蛋白质 硒 维生素。
① 同一谷物上同时产生几种霉菌毒素的可能性很小。 ② 霉菌毒素可改变动物的免疫功能。
三,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 3、化霉既能吸附霉菌毒素又能同时解除霉菌毒素、血液内毒素
以及抗生素毒副作用,还能显著抑制动物肠道有害菌的繁殖,同时抵 抗胃酸、胆盐、高温等不利环境而正常生长,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和抗 逆性,具有益生素作用,增强畜禽免疫力、促进生长。
急性中毒症状是呕吐、腹泻、脉微弱、昏迷。
皮肤刺痒、头晕、感觉迟钝、痉挛、昏迷,严重者可死于 心力衰竭。
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区域分布和来源
• 毒素分布
• 毒素来源
霉变的原料(没有被抛弃,都变成了饲料。)
霉菌(电镜下美丽的画面)
霉菌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化
左图:霉毒引起的母猪流产的胎儿
盐等只能吸附单一霉菌,吸附营养物质。 (2)甘露寡糖,能吸附黄曲霉和赤霉烯酮毒
素,对病猪无治疗作用。 (3)生物降解型脱霉剂,机能吸附饲料中的
霉菌毒素,又能降解猪体内残留的霉菌毒 素,使用比较理想。
霉菌毒素的困惑

霉菌毒素的危害对于养猪者和兽医都
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确诊有时较为困难,
实践中又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个
干旱的玉米—田间霉菌毒素
田间虫害—霉菌毒素
环境高温对玉米的影响
环境高热对玉米的影响
一,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来源
3,仓库霉菌毒素的产生
(1)收割后,贮藏于稍高于最适温度的谷物,可继续呼吸并产生水分, 最终部分粮仓可达到开放贮藏的湿度,从而促进霉菌生长并产生霉菌 毒素。 (2)秋,春季节由于冷暖温度交替有利于粮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 使粮仓内部分谷物的水分增加,一些破裂或粉碎的谷物就容易被霉菌 感染。 (3)储存于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饲料,仅在数天内即可发霉并产生 霉菌毒素。
规模化猪场霉菌和霉菌毒素的 防控
河南众科博奕集团∙辉凌生物∙技术部
一,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来源
1,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 它们是由于各种植物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激反应或霉菌生 长条件改变造成的。
谷物饲料: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饲料。
↗田间霉菌:镰孢霉
霉菌→代谢 →产物→霉菌毒素
三,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5,烟曲霉毒素
生长后期的玉米遇到干旱天气后持续降雨或高湿气候的 应激,可出现烟曲霉感染。
临床上出现肺水肿和胸膜腔积水,表现为发烧,咳凑, 喘气等症状。个别猪可出现脑炎等神经症状。
肺脏表面可见到灰白色的霉菌结节和霉菌斑。也可出现 脑软化和消化系统炎症。
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 6.T-2毒素
↘仓库霉菌:曲霉属 青霉属
一,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来源
2,霉菌产生的条件
霉菌生长 的 外部条件
(1)碳水化合物(谷物饲料提供)
(2)充足的水分 (3)氧气 (4)温度(12度-25度)
植物生长中的 应激因素
(促使霉菌感染)
(1)干旱 (2)环境温度过高 (3) 虫害 (4)收割时的机械埙伤(使植物的活力降低)
1,严格控制原料中(特别是玉米)的水分含量,做 好饲料产品包装的改良、饲料运输和销售环节中 的防潮工作。
饲料中水分大于15%,霉菌可大量生长繁殖。
饲料中水分达到17-18%,真菌可迅速繁殖。
水分安全的最低标准:
玉米、稻谷、麦类等谷物饲料,不高于14%。
大豆、糠麸、豆粕类饲料,
不高于13%。
棉粕、菜籽粕、鱼粉、肉骨粉, 不高于12%。
1,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
临床上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毒性最大。其代谢 产物与核酸和蛋白质共价结合,使机体蛋白质合成受埙, 继而不能分解脂肪,引起肝癌,中毒,机体埙伤,增重率 降低。如果日粮中缺乏蛋白质,机体对毒素更易感。
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 全身皮肤黄染,异食癖。严重的突然死亡。肝脏变黄并纤 维化,肝脏质地坚硬。
左图:赭曲霉毒素中毒 肾脏肿大,苍白,纤维化
右图:猪烟曲霉毒素中毒 肺脏霉菌灶,肺炎病变
左图:猪烟曲霉毒素中毒 肺脏表面霉菌结节
右图: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 仔猪八字腿
• 仔猪八字腿
左图:赭曲霉毒素中毒 皮肤紫斑
右图: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 仔猪外阴红肿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
脱霉剂的使用
四,霉菌毒素的预防
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 7,麦角碱
寄生于大麦及其他谷类穗中的麦角菌菌核所含多种生物 碱的总称,如:麦角毒碱、麦角胺和麦角新碱。有兴奋子宫 肌的作用,作用强大而持久。对怀孕子宫更敏感;临产和新 产后小量即有明显作用,甚至产生强直收缩。
麦角菌是致禾本科植物病害的一种真菌。麦角菌的孢子 落入三麦花蕊的子房中繁殖发育,形成菌丝,经2~3周后, 即在麦穗上形成麦角。
黄曲霉中毒一般是群发疾病,没有特效药物。日粮中 增加高品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添加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由于该毒素破坏免疫系统,可并发各种传染病,需要配合 抗生素治疗。
黄曲霉菌落和图片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
• 敏感性:猪>牛>鸭>鹅>鸡 1.采食量降低或拒食。 2.生长迟滞,饲料报酬变差。 3.免疫功能降低。 4.造成肠道及肾脏出血。 5.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6.影响生殖系统,胚胎坏死,胎儿畸形,盆血。 7.母猪泌乳量下降。乳汁中因含有黄曲霉毒素,从 而对哺乳小猪产生影响。
特征: 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1.主要由三线镰刀真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小麦、大麦、燕麦。 3.对猪、乳牛、家禽和人都有危害。 危害: 1.为毒性高的免疫抑制物质,破坏淋巴系统。 2.危害生殖系统,可引起种猪不孕、流产或产下虚弱仔猪。 3.采食量降低、呕吐、下血痢甚至死亡。 4.目前被认为是对家禽最毒的毒素,可引起口腔和肠道出血、 溃疡,降低免疫力,产蛋量下降,体重减轻。
三,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2,赭(zhe)曲霉毒素
由赫曲霉产生的一种霉菌肾毒素,多产生于玉米,大麦, 黑麦和小麦。临床表现为烦渴,尿频,尿血,脱水,生长 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
病理表现为肾脏埙伤,出现脂肪变性和坏死。肾苍白, 坚硬。胃溃疡也是常见的特征性埙伤。
3,单端孢霉毒素
以仔猪和小猪多见,该毒素对皮肤造成直接刺激,引 起皮肤坏死。鼻,唇,口腔周围皮肤出现溃烂,出血和结 痂,继而腹部皮肤出现脱落。呕吐,腹泻,体重下降,饲 料利用率下降。母猪不孕、肺水肿、呼吸困难、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