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_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因素
第二章_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因素
地方建立新首都,于是选了这块距悉尼238公里,距墨尔本507公
里的空地。这就是堪培拉的雏形。 政治决策对某些城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
第二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 件,而自然条件则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 础。 社会需要发展城市,而城址又往往选于自
城堡向“城邦”的过渡,产生了以“城”为标志的“城邦”。
第一节 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经济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城市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产的变化而变化。
每个时代的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时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由于每个时代的生产方式不同,每个时代的城市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 性质和作用。
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发展、运输状况以及社
会需要决当时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布局。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筑成技术的提高,人们有可能建造 大城市,于是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从美国城市的发展可以更好地看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 的影响状况。 美国 1625 ~ 1800 年只有 24 个 2500 人以上的中小城市,没有 一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当时运输方式是马车与水运。这24个城 市绝大多数分布在沿海、沿河、沿湖地带,都是一些商业城市。 1800年以后,由于沿瀑布线地带的城市利用瀑布作动力才发 展起具有工业性质的城市。 1830年后铁路的敷设和工业的发展使美国经济逐渐向内地发 展。到 1850 年 2500 人以上的城市已发展到 236 个,而且出现 6 个 10万人以上的城市。但城市多为港口或者铁路枢纽。
人以上的城市达50个,已有3个百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洛杉矶、底特
律也都向百万城市发展。同时还形成了大城市地域和大量卫星城市。 到1940年,由于飞机的普及,2500人以上的城市已达3464个,
1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9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有5个。
经济条件对城市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交通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交通是地区联系和物资交流的重要手段。
重要城市皆为交通枢纽,并以交通网使它与腹地联系起来。 交通建设可促使其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
中国的二连浩特市,原为一荒村,建国后由于北京至乌兰巴 托铁路的建设,使它成为中蒙边界的重镇,并设市,现在人口已
达7万人。是中国唯一与蒙古国接壤的口岸城市。“二连浩特”是蒙语
二河流域(幼法拉第河、第比利斯河)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 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
城市的形成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
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 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 力。 A B 离。 C 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 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
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面积2395平方公里,50%以上的
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东北距悉尼 240 公里,西南距墨尔本 500公里,人口30万。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为定都问题,悉尼和
墨尔本两大城市争执不下,一直争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联邦 政府通过决议,在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个风调雨顺、有山有水的
1880 年以后,随着煤、铁矿的开采,欧洲、亚洲移民的大量移
入,以及铁路网的逐渐形成( 1890 年铁路总长度达 26.3 万千米),
在东北部地区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2500人以上的城市已发展到939 个,10万人以上城市达20个,纽约人口已超过100万,芝加哥、费城
也向百万城市发展。
1910年以后(尤其是1920年开始利用汽车以后),美国经济 发展迅速,城市处于暴涨的时代,2500人以上的城市 2262个,10万
不同基础地质地基的承压力差别很大。 a 沿海地区淤泥仅4~10吨/ m² ; b 细砂(湿、中、密)为12~16吨/m² ; c 碎石(中密)40~70吨/ m² ;
d 粘土(固态)为25~50吨/ m² 等等。
不能承受之重
地质基础好对城市建设有利。地质条件在生产力低
下的情况下影响较大。
例如: 日本建设平安京(现京都)时,当时建有左、右 对立的二京,然而,左京很快就衰落荒废,原因在于 其地质由腐殖粘土组成,水质恶化,排水困难等因素
意大利庞贝古城——一座毁于火山灰的城市
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从地形上看,平原最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地势平坦便利市域扩大,利于各种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发 展农业,所以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区。如我国的上海、 北京、广州、汉口等。世界上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柏林、 巴黎、东京、芝加哥、莫斯科、加尔各答等也皆位于平原区。 据沈汝生1937年统计,当时中国有193个5万人以上城市,其
日本首都东京(tokyo),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水资源丰富,人口约
1229万(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日本大阪ban市位于本州西南,面临大阪湾,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 约300万,是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有高科技企业集中的大阪经济园区。
英国首都伦敦(london)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 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面积1580平方公里。人口为718.8万,是世界最大的国际
的汉译音,“二连”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意思 ,“浩特”是指城市 ,所 以二连浩特从意义上理解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文化、政治因素
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1.人类的文化活动也能促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
宗教活动,使世界形成许多宗教城市,如耶路撒冷、
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成田(日本)、伊斯 坦布尔、布达加雅(印度)等等。
国有名的大银行总部和90%的外国银行驻加分支机构全部在此。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 2240米,包括墨西哥城和附近的17个城镇,面积约2018平方公里,人口为 2000万(含卫星城),居世界之首,是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猜猜连线
北京 上海 巴黎 开罗 开封 西安 伦敦 巴格达 杭州 新奥尔良 黄浦江 黄河 塞纳河 底格里斯河 渭河 密西西比河 富春江 永定河 泰晤士河 尼罗河
广州——依托珠江、西江、北江,建在珠江冲击平原上的一座城市。
香港位於珠江出海口东侧,是东亚地区的地理枢纽。
哈尔滨——东北平原上依托松花江而建的北方城市。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平原面积和丘陵、山地面积各占一半。
重庆——建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一座山城。 重庆的视线总是被山阻隔,是一座不需要自行车的城市。
工业中分离。
第三次社会分工后,“商业”的产生直接催化了“市”的诞生。
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A
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
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B 对远古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加深,对“城内”居住条件的
改善,使“城内”分人的标志。 C 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产业了部落
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地质条件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固体基础。
岩石裸露处不便于城市的建设,岩石风化形成的
砂、砾、粘土层便于人类活动和城市的发展。 一般城市的发展,建筑结构等都受到地质务件的 制约。
例如: 建筑物层数,一层地基承压力要求为 7.5 ~ 10 吨
/m² ,四层以上者要求25吨/ m² 以上。
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洛杉矶濒临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圣加 布里埃尔山,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 洛杉矶地区由大小80余个大小城 镇组成,是美国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拥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数 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称号,著名的硅谷就坐落这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聚落:乡村——城市
第一节 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
由此看出,许多 城市都是沿河流 发展的。 那么城市沿河流 发展有哪些优势 呢?
河流可以为城市密集人口的生产生活提 供丰富的水源 水运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运输方式之一, 这也是早期城市沿河流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冷兵器时代天然水道还有很好的防御 功能 在现代有大河流经的城市又成为水陆转 运的重要枢纽 水源紧张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中90个分布于平原区,83个分布于丘陵地区(二者占全国城市的
90%)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 形
平 原
城市分布 特点
影响分布的原因
典
例
濒海、濒湖、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 沿河的平原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地区城市密 减少投资;土地平坦, 集 利于农耕,为城市居民 提供农副产品 沿谷地或低 谷地或低地海拔低,地 地分布 形平坦,利于农耕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北美五大湖地区最大工业中心。由周
围许多卫星城镇和印第安纳州西北滨湖地区诸城组成平原湖泊型城
市。以芝加哥为中心的48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美国近20%的人口。
多伦多(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会,地处安大略湖的西北岸 ,是加拿大 第一大城市,位于加拿大心脏地区的平原地区。高科技产品占全国的60%,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