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教学策略 构建有效课堂

优化教学策略 构建有效课堂

优化教学策略构建有效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而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全班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在合作
学习中体验与感受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知,最终实现塑造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目标。

在教
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要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
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的品生(社)课堂以“创境——分疑——同探——运用”为基本教学策略落
实以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的课程理念。

“创境——分疑——同探——运用”教学策略紧跟学生的成长,注意活动的连续性,体现内容的螺旋上升,在层层推进
中不断深化学生经验和体验,进而获得系统的知识。

下面我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成长的脚印》教学为例,谈一下我是
如何利用该策略在教学重点内容与环节上进行突破及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的。

一、创境(创设情境,亲身经历)
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
促进儿童的成长。

由照片实物和身边的事导入,创设“儿时回顾,体验成长”的情境:1.请学
生猜一猜,他们是谁? 2.你们从中发现什么变化了吗?3.谈一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将孩子带入到情境中,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感受成长的变化,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学生熟知的或亲身经历的教学情境,用学生最为喜欢的趣味性活动把“问题”带进课堂,注重感受性与渗透性,让课堂教学从“润物细无声”开始。

由照片实物和身
边的事导入,将孩子带入到情境中,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感受成长的变化,也为下一个教
学环节做好准备。

此时学生愿意在“身临其境”中充分交流,积极参与,探究发现,为下一个
教学环节做好准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疑(发现问题,探究质疑)
学生通过融入情境后,主动探究交流必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在教学“我懂事
多了——我成长我懂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中,教材中提示的“照顾妈妈、敬老爱幼”说明了自
己的成长与进步,但我们教师不应将其作为知识的载体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作学生探究知识
的范例,让学生结合成长经历,以讨论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1.提出问题:“是不是一定要长大后才能孝顺父母呢?现在你能做些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通过组内共同讨论、
交流,填写“懂事卡”等形式,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应用,做一个懂
事的好学生。

本课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

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
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构建,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探究、合
作学习等途径和方法进行辨别、分析,最终形成一致的问题结果,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同探(生生同探,解决问题)
课标指出:本课程活动应注意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层层递进。

加强教育活动之
间的整合与连续对提高课堂的实效至关重要。

为此,设计“我成长我感恩”环节,是“我懂事多了”活动的延伸。

1.安排现场采访环节,遇到下面情况你们会怎么办?与同学们一起探究评价。

(1)邻居宝宝在睡觉,你会怎么做?(2)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3)爸爸下班回家后,你会怎么做?(4)回家看到一个小孩跌倒,你会怎么做?学生在仿真性体验中获得道
德力量。

2.学生谈谈“自己已经长大了,现在打算做什么?有哪些人关心过我们的成长,怎样
感谢关心过自己成长的人?”。

3.制作“感恩之树”,学生的道德情感进一步得以升华。

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在通过生生互探的互动过程很好地得到解决,活动过程达到了课标提出“要促进儿童之间的互相认同、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交流,从而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要求。

“同探”目的不是为了追寻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而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
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四、运用(深化理解,实践运用)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更需关注活动的后续效应,重视将教学延展到课
堂之外的儿童生活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与思
考题、制作题等,进行实践活动。

可以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等,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总之,在构建与优化小学品生(社)的课堂中我采用“创境——分疑——同探——运用”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探究,实现主动建构知识,实现了课堂最优化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
目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锲而不舍地追求与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形成积极美
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就让教师更用心地处理更为完善的教学方法、更为优质的教学模式与
策略,以及创建更为有效高效课堂,真正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让品德教育
水到渠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