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抗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抗原
具有异物
性的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某些自身物质
• 异种物质: 如细菌对于人;
鸡卵蛋白对于鸭:弱抗原 对于人:强抗原 猴子体内的成分对于人:弱抗原 对于老鼠:强抗原
• 同种异体物质:换肾,输血 • 自身物质:眼晶状体蛋白
三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1、微生物(特别是病原生物)
抗原结构复杂, 是多种抗原的 复合体。 1)可用于制备 疫苗 2)帮助诊断疾 病
• (三)异嗜性抗原是一类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 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和蛋白质抗原与人的心肌、心瓣膜 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有共同抗原存在。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异嗜性抗原。 (四)同种异型抗原 1.红细胞血型抗原 (1)ABO血型抗原 (2)Rh血型抗原 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 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参与免疫应答、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调节
(二)动物免疫血清
是用类毒素免疫动物马制备的含有相应 抗毒素的动物血清 对人体具有二重性
1、抗毒素(抗体):可中和外毒素的毒 性作用。 2、异种蛋白(抗原):可引起超敏反应。
第一节 抗原
(二)动物免疫血清 • 临床治疗疾病使用的抗毒素,是将类毒素给马注射, 从马血清中提取的 • 抗毒素注入人体,可中和相应的外毒素,起到防治疾 病的作用 • 此抗毒素是异种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 生抗马血清抗体,反复使用可引发超敏反应,故注射前应 做过敏试验
产生抗体
抗原乙
↙
抗原甲
抗体1
↘
抗原乙
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 不同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第一节 抗原
• 如两种抗原含有一种相同或相似的表位,能与同一抗 体发生反应,则这两种抗原称为共同抗原 • 抗体或效应T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 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抗原A 抗血清A
抗原B
抗血清B
2.Rh血型系统:
人RBC 恒河猴RBC 共同抗原,称Rh抗原。
实际意义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 胎儿(Rh+)
↓ 抗Rh抗体 + ↓ 新生儿RBC (Rh+) ↓ 溶血反应
第一节 抗原
(五)自身抗原 1.隐蔽的自身抗原
如甲状腺球蛋白、精子、脑组织和眼晶体蛋白等
2.修饰的自身抗原 (六)肿瘤抗原 1.肿瘤特异性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
练习题
5、下述哪种物质为人体隐蔽性的自身抗原( )
A.眼晶体蛋白 B.皮肤 C.肾 简答
1、抗原的免疫原性决定于哪些因素?
2、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为什么具有双重性作用?其有哪些利 弊? 3、不同血型的人相互之间输血后引起什么后果?原因是什 么?
D.肝
E.骨髓
4、类毒素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用途?
5、简述医学上重要抗原的类别及重要的抗原
1.ABO血型系统:
A、B、AB、O四型
血型 抗原(RBC) 抗体(血清) —————————————————— — A型 A抗原 B抗体 B型 B抗原 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A、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A、B抗体 —————————————————— — 不同血型的人相互之间输血可引起 严重的输血反应
反应原性
T
T
免疫原性
效应T细胞
抗原
B
浆细胞
3、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具有 免疫原性和免疫 反应性的物质。 如细菌、病毒、 血清、大多数蛋 白质。 半抗原:只具有免疫 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 原性的物质。如大多 数多糖、某些药物, 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 完全抗原。
如: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如:多糖、类脂、某些药物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三 抗原的特异性
一、特异性:即专一性 指物质间相互结合的对应性,由抗原 物质表面的特殊结构抗原决定簇决定 的。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反应原性的特异性:
伤寒杆菌——抗伤寒菌抗体——免疫反应(+)
痢疾杆菌 免疫反应 ( -)
意义: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 也是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
如黑色素瘤的抗原
指与某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不是该肿瘤细胞所特 有的抗原物质。如肝细胞癌变时,体内的甲胎蛋白(AFP)含 量明显增加
第一节 抗原
四、佐剂 • 先于抗原或同时注射入机体,能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或改 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称佐剂 • 包括①微生物及其产物:如短小棒状杆菌、卡介苗 (BCG)等;②无机化合物:如明矾、氢氧化铝等;③油剂: 如弗氏佐剂等 • 佐剂能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刺激时间,刺激抗原提呈细胞 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发挥佐剂作用
1.半抗原的准确含义是( ) A.异种物质 B.只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C.只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D.分子量>10kD的物质 E.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 2、下述免疫原性强的物质是( ) A.脂蛋白 B.糖蛋白 C.多糖 D.蛋白质 E.类脂 3、在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特异性抗原 E.不完全抗原 4、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 ) A.抗原 B.抗体 C.是无毒性的物质 D.具有免疫原 性的物质 E. 既是抗体又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第一节 抗原
机体
抗原
抗体
抗原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抗原的特性示意图
二、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特定的免疫细胞, 并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 应物质(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
T T 致敏T细胞
Ag
B 浆细胞 抗体
2、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诱生的 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产 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第一节 抗原
抗原决定基
• 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 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般由几个到十几个氨基酸构 成。 • 表位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础,它是与抗体、免疫 活性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2、抗原为什么会有这种特异性呢? 因为抗原分子表面有 抗原决定簇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 结构,又称表位或抗原 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பைடு நூலகம்表位
Ag1
Ag2
表位是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基础
抗体
Ag
二、 共 抗原乙 抗原甲 同 抗 原 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相互间 和 存在的部分相同的表位 交 共同抗原: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 叉 不同抗原叫做共同抗原又叫交叉 反 抗原 应
三 、 共 同 抗 原 、 交 叉 反 应
抗原甲
刺激机体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通过识别“自己” 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 除的生物学效应总和。这些非己物质就是抗原。 理论上抗原可以是自然界中所有的外源和自身物质
一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T
T
抗原
B
浆细胞
效应淋巴 细胞
抗体
一.抗原的概念: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 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 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作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重点 1.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应答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4.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难点 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抗感染免疫的组成及意义。
学习目标
1.具有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理解免疫现象。 2.掌握抗原、抗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感染免 疫的概念与功能。
(一)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外毒素和类毒素
外毒素→机体→抗毒素 ↓脱毒
类毒素→机体→抗毒素
中 和 外 毒 素
第一节 抗原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 微生物化学组成复杂,免疫原性较强 • 细菌的外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 免疫原性 •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 称为类毒素 • 注射类毒素,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即抗毒 素),能有效中和外毒素
小
•
结
• • •
•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包括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表位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础。 抗体或效应T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 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 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 原。
二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第一节 抗原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 ①异种物质 ②同种异体物质 ③自身物质 (二)理化性状 1.分子大小与化学组成 分子质量一般在l0kD以上,且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 表位越多,结构越复杂,则免疫原性越强 2.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一、抗原因素 (一)异物性: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 指抗原与自身组织成分的差异程度。凡胚 胎期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均视为 异物。 异种物质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六节 抗感染免疫
韩月皎 潍坊医学院研究生院 174435238@
目录
第一节 抗原………………………5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17
第三节 免疫系统…………………28
第四节 免疫应答…………………50
第五节 抗感染免疫………………65
重点难点
3.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特性、抗体产生的规律、细胞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