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向筱原一男学习访谈_长谷川豪_柳亦春_郭屹民_陆少波
向筱原一男学习访谈_长谷川豪_柳亦春_郭屹民_陆少波
翻译/整理 陆少波1 李一纯2 平 辉3
摘要 通过长谷川豪、柳亦春和郭屹民三人的对 谈,从贯穿筱原一男整个创作生涯的“传统”、 “抽象”等关键词出发,通过对谈进而对“构 成”、“即物性”等方面的展开,深入讨论了筱原 一男作品中对于国内读者而言晦涩难懂的阅读障 碍。同时也对诸如教育、海外影响以及对日本当代 建筑的意义等方面触及,试图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来 呈现筱原一男作品的深度及其意义。 关键词 筱原一男;传统;抽象;即物性;教育 ABSTRACT The dialogue between Go Hasagawa、Liu Yichun and Guo Yiming is focoused on the keyword “tradition”、 “abstract”and thinking deeply of “composition”、“Sachlichkeit”,which is intended to give a highlight on the projects of Kazuo Shinohara,abstruse to understand for Chinese architects.Meanwhile,the education and influence on abroad is discussed to show the
1 架构与存在 郭:中国的读者对筱原一男的作品和思想虽然 有所接触,但对于它的全貌,例如从“第1样式” 到“第4样式”的大致演变经过有一定了解,但对 于具体建筑作品或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完全清晰。在 这里,我想首先想问一下长谷川,对于你来说,最
2013.5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Studies on Shinohara Kazuo 筱原一男研究 35
续的,这种自然和土地连续的空间与建筑虽然是完 全相反的存在,但在这当中形成了一种紧张感。而 我对这样同时创造建筑和自然的基本空间状态也很 感兴趣。其实看“上原的住宅”,单看照片的话会 觉得室内的柱子极其强大,但其实如果你在里面坐 十分钟以上,你会觉得柱子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 不可思议的。在里面喝上十分钟的茶,就会觉得柱 子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墙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 同。无论是它的尺度也好,内部的分割方式也好, 存在的方式也好,跟一般的住宅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就是筱原一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他能够 从一种强大的,视觉上不可思议的空间当中获取一 种非常亲切和存在感的空间。我去过三次了。包括 比例和尺度、天花,一切都很正常,只要进到里面 就会发现那是一个普通的起居空间。从这点而言, 筱原一男的手法是极为了得的。所以看他的房子不 仅仅是架构,而是需要将整体因素作为一种策略来 处理。不同要素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郭:在室内可能会觉得这个结构成为了墙面的 延伸,只是作为一种存在。 长谷川:是的。这种状态应该是“即物性”。 架构的确是异常的,但是实际去看却让人觉得很自 然,这确实是筱原厉害的地方,这正是表现与实际 的差异。所以想告诉中国读者的是,从照片上看到 是这样一种状态,而进入到真实的空间又可以感觉 到到身体尺度的存在,或者可以说那是一种新的自 然状态。筱原在某一时期也曾说过,通过人工的建 筑去创造新的自然空间。这就是我对“上原的住 宅”2层的起居室感到惊讶的地方。 柳:刚好前两天看了长谷川豪和门胁耕三11)对 坂本一成的一次访谈,是关于“地面”12)的。其中 坂本就提到了筱原的“谷川的住宅”中“地面”是 如何存在的。大意说的是“谷川”室内的地面,其 存在是由上部的屋面的覆盖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在 那里,覆盖是倾斜的地面能够成立的前提。坂本那 次同时也对长谷川的“樱台的住宅”(图9)中既 是地面又是桌面的定义提出了质疑呢。(笑)关于 “谷川的住宅”,那个直接裸露的生土的倾斜地面 确实有着一种原始感,我想这一定会让身处其中的 人产生关于“活着”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存在感吧。 长谷川:我觉得筱原一男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是 他和丹下健三13)的不一样,和柯布也不一样。柯布 是以一种“人体尺度”(human scale)来为身体 服务。而筱原对“人体尺度”(human scale)是 否能够呈现出一种存在的意义,是持有非常质疑态 度的。筱原一男恰恰是通过一种非人类的存在,甚 至是超尺度的存在,来让我们身体重新唤起一种共 鸣,一种生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筱原一男
1 访谈现场三人合照
2 长谷川豪
3 柳亦春
4 郭屹民
34 筱原一男研究 Studies on Shinohara Kazuo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3.55来自678
原一男艰深的言语和难以解读的形式,并由此能够 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当代建筑,了解筱原一男的艰 深的建筑理论和空间形式。 与在日本对筱原一男所具有的广泛认识不同, 对于中国杂志的读者来说,对于中国的建筑师、学 者及学生而言,筱原一男的建筑具有怎样的意义 呢?进一步来说,长谷川豪和柳亦春各自的建筑语 言受到筱原建筑怎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展开今天 的访谈,我设定了以下几个关键词。 首 先 是 筱 原 在 “ 第 1 样 式 ” 4)中 的 主 题 —— “传统”。他的“传统是出发点,而非回归点”对 于我们当代中国建筑而言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 直面着的课题。某种程度上说日本当代建筑已经跨 越了如何面对“传统”的阶段。那么作为日本新一 代的年轻建筑师又是怎样来理解筱原,又是如何来 超越筱原的呢?它对于我们中国当代建筑所面临的 “传统”课题或许会是一种启发。 第二个是关于“抽象”。因为阅读筱原一男 的建筑显然和隈研吾5)、安藤忠雄6)相比显得非常 难以理解。那么在这些形式表象的背后,存在着
吧。 最后一个是长谷川豪现在瑞士的门德里西奥建 筑学院10)作为客座教授参加教学,因此也想就筱 原一男对于瑞士以及欧洲建筑师的影响展开讨论一 下。 对于这些讨论的关键词,请两位看看还有什么 补充吗? 柳:我对结构在筱原作品中的意义及其作用非 常感兴趣。“第1样式”和“第3样式”当中,都 有一个关于结构的裸形的东西在空间里面出现。 然而,我觉得在“第1样式”中结构出现的意义和 “第3样式”中出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个应该 也是值得讨论的。
访谈者简介 长谷川豪 长谷川豪建筑设计事务所;瑞士门德里 西奥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 郭屹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译者简介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硕士研究 生(上海,210092);2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研究 科,建筑学硕士研究生;3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 博士课程
郭:很高兴今天能作为2013年10月“南方建 筑”的《筱原一男研究》的特约主持,来跟长谷川 豪和柳亦春两位对于“筱原一男建筑论”进行访 谈(图1~4)。长谷川豪既是东工大1)传承的一 员,同时也作为日本新锐建筑师70后的代表之一, 无论是从哪一方面都与筱原一男而来的影响是分 不开的。柳亦春作为中国当代新锐建筑师的代表之 一,一方面耕耘在国内的设计实践第一线,另一方 面对日本当代建筑抱有很大的关心。这些年通过与 日本建筑界的接触与深入了解,特别是同以坂本一 成2)为代表的“东工大学派”3)的交流,想必也一 定对筱原一男有着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希望通过 今天这个机会能够从中日这两方面的不同视角来探 讨筱原一男建筑论的一些主要问题,看看这其中我 们存在着哪些共识及不同的理解。非常期待这个访 谈能够对我们读者理解筱原一男建筑的理论有所裨 益。同时我也希望今天的访谈以中国读者更好地理 解筱原一男建筑论为目的来展开,帮助他们跨越筱
2013.5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Studies on Shinohara Kazuo 筱原一男研究 33
向筱原一男学习
访谈:长谷川豪&柳亦春&郭屹民
Learn From Kazuo Shinohara Interview: Go Hasegawa & Yichun Liu & Yimin Guo
5 谷川的住宅 6 上原的住宅 7 白之家 8 森林中的阁楼 9 樱台的住宅
喜欢筱原的哪个作品。另外,筱原的“第1样式” 到“第4样式”,哪一个样式对你的影响最大? 长谷川:我对两个房子印象特别深,一个是 “谷川的住宅”(图5),一个是“上原的住宅” (图6)。这两个住宅都是“第3样式”的作品,也 都是筱原的名作,当然“白之家”(图7)也是。 我在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到现场看了这两个 房子,当时令我相当的震惊。在那之前的作品都 是属于正统的“好建筑”,比如“白之家”就是属 于非常正统意义上的美的建筑。“上原的住宅”是 在一种复杂环境中所取得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平衡。 当时便被它深深吸引了。当时我还刚刚开始学习建 筑,看到那个著名的拱形屋顶就那么生生地架在上 面。就这样,整个房子虽然具有整体性,但又不像 是处于建筑师控制下的整体性。它让一个房子具有 了复杂性,却并不是混乱,而是获得了某种平衡的 状态。这种体验是我在参观“上原的住宅”时第一 次感受到的。这也是筱原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地 方,自己也从中受到影响。另外一个是“谷川的住 宅”。与其说它具有抽象性,不如说是它具有一种 即物的美。当然筱原的其他作品也是。不论是面对 自然还是城市,筱原总是会即物地去构筑建筑, “即物性”指的并不是胡乱地建,而是以一种非常 诗意的方式去构筑,但最后建筑又是以一种即物性 的方式得以呈现。面对自然和城市,它似乎是一种 直接的对应,既洗练又粗暴的方式。 郭:我的理解是“白之家”是一种正统的美, 或者说是洗练的,精炼的美。而“谷川的住宅”是 一种即物的,复杂的表现。“上原的住宅”则是通 过复杂来表达某种平衡。 柳:非常有意思的是令长谷川印象深刻的这三
profound meaning of Kazuo Shinohara. KEY WORDS Kazuo Shinohara; tradition; abstract; sachlichkeit;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0-0232.2013.05.033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3)05-0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