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粗轧机区域1

粗轧机区域1


粗轧机(工)换辊程序
选择粗轧机换辊模式。 接轴定位并关闭轧辊冷却水。 打开上下工作辊清辊器(WIPER),下工作辊平衡卸荷。 压下螺丝抬升至上限(上辊系和接轴平衡同时抬升),支撑辊安全锁栓 锁紧。 上接轴抬升到位并锁定。 工作辊换辊轨道抬升(下接轴平衡同时抬升)。 下接轴夹紧缸夹紧,下接轴平衡缸卸荷。 工作辊推拉缸推至轧机后挂钩并将下工作辊轴端挡板打开。
电动小车
移动行程:
约20m 移动速度: 17.8m /s 传动功率: 15kW@580rpm 速比: 47.4:1 工作辊直接由电动小车送入轧辊间
支撑辊换辊系统
推拉缸行程:
系统压力:
换辊速度:
约6500mm 160bar 最小35 mm /s 最大70 mm /s
系统压力: 160bar 操作速度: 25mm/s l 轨道的提升和下降由液压缸完成 l 轨道上装有耐磨衬板

工作辊,工作辊轴承座及轴承

辊子直径:
l l l l l
最大1200mm 最小1080mm 辊身长度: 1750 mm 辊子材质: 无限冷硬球磨铸铁 辊子硬度: 60-65肖氏硬度 轴承座材质: 铸钢 轴承类型: 4列圆锥滚子轴承 工作辊材质为无限冷硬复合球墨铸铁 工作辊轴承座由铸钢制成,装有可更换耐磨衬板 工作辊轴承采用四列圆锥滚子轴承 非传动侧的工作辊下轴承座上,装有与换辊油缸连接的卡座 轴承的润滑为手动干油润滑
支撑辊,支撑辊轴承座及轴承
l 支撑辊材质为锻钢
l 支撑辊轴承座为铸钢件
l 支撑辊轴承为摩根轴承 l 轴承座表面润滑由集中干油润滑系统提供 l 油膜轴承通过快速接头与稀油润滑系统连接 粗轧机和精轧机的支撑辊和油膜轴承完全相同,可以互换
支撑辊平衡系统


系统压力: 160bar 操作速度: 30mm/s 支撑辊平衡采用液压平衡
工作辊支撑辊的冷却系统
运行压力:
10bar 集管数量: 4 工作辊设有冷却集管,安装在牌坊之间的进口和出口导卫上 运行压力: 10bar 集管数量: 2 支撑辊用水冷却,冷却集管位于进口及出口导卫上
入口及出口除鳞系统
系统压力:
200bar 出口压力: 180bar 集管数量: 2×2 水流量: 180m3/hr×2 除鳞集管分上、下两部分,轧机的进口出口均装有除鳞集 管
粗轧机出口侧导板





推床开口度: 最小 750mm 最大1750mm 辊道速度: 0—100mm/s(每边) 最大夹紧力: 50t 总长: 约9850 mm · 侧导板由平行推头组成,安装在粗轧机出口侧辊道上 · 液压驱动,液压缸带位置传感器 · 推头带有可更换耐磨衬板 轴承的润滑由集中干油润滑系统提供
粗轧机(支)换辊程序
导杆、入口和出口侧导轨


导杆为铸钢件,分别装在轧机轧制线上下 入口和出口导轨安装在轴承座和轧辊托架上
粗轧机
类型:



四辊可逆式轧机 辊长度: 1750mm 最大轧制力: 40000kN 最大轧制速度: 5.5m/s(每边) 主传电机功率: 2×5000kW 立辊轧机位于粗轧机入口处。 l 型式:四辊可逆式 l 电动压下,预留HAGC液压缸位置 l 设有工作辊快速换辊系统 l 机架入/出口侧导卫上装有除鳞装置
l

Hale Waihona Puke 支撑辊由液压缸从轧机中拉出,用天车将更换的支撑辊吊走
支撑辊换辊时,由天车将盖板及横移小车吊走
粗轧机输出辊道
辊道长度:
辊距:
辊子数量:
约14800mm(在两个端辊中心线之间) 800和1000mm 19 Φ 400mm×1750mm
辊子尺寸:


辊道速度: 0-5.5m/s 驱动功率: 31.0kW · 输出辊道安装在粗轧机的出口侧 · 辊子为实心锻钢 · 辊身全长水冷 · 轴承与集中干油润滑系统连接 辊子通过齿式联轴器由电机直接单独传动
入口推床
推头
箱体
立辊轧机
类型:




全液压驱动型 辊缝开口度: 最小 700mm 最大1750mm 速度: 0-5.5m/s(每边) 最大减宽量: 90 mm(45 mm每边)对220厚的板坯 驱动功率: 2×900kW 转速: 0-180/480rpm 速比: 4.8:1 l 立辊通过齿轮箱和重型万向传动轴由立式马达(每辊配一个电机)传动 l 主传动马达电气同步 l 齿轮润滑采用稀油循环润滑
工作辊平衡系统
系统压力: 平衡液压缸:
160bar 上平衡缸4 下平衡缸4
支撑辊,支撑辊轴承座及轴承
辊子直径:
最大1450mm 最小1300mm 辊身长度: 1750 mm 辊子材质: 合金锻钢 辊子硬度: 55—60肖氏硬度 轴承座材质: 铸钢 轴承类型: 油膜轴承54”-75KLS 止推轴承: 锥形滚子轴承(非传动侧) 工作辊的平衡由设在平衡块上的液压缸平衡
工作辊推拉缸将下辊拉出220mm。
上工作辊平衡卸荷(下接轴同时下落),上接轴夹紧缸夹紧。 上接轴平衡泄荷,上工作辊轴端挡板打开。
粗轧机(工)换辊程序
工作辊推拉缸将辊拉出至横移位置并向前推25mm自动脱钩,退回初始位
置(油缸完全缩回)。 横移小车横移。 工作辊推拉缸将新辊推入轧机,调整入出口导卫板(STRIPPER)的正确 位置。 上接轴平衡ON,上接轴夹紧缸打开,上工作辊轴端挡板闭合,上工作辊 平衡ON。 上接轴平衡解锁。 工作辊推拉缸将下辊推到位并闭合下工作辊轴端挡板。 工作辊推拉缸退至中间位置。 下接轴平衡ON,下接轴夹紧缸打开。 工作辊轨道抬升缸下落,下工作辊平衡ON。 上下清辊器闭合,支撑辊安全锁栓解锁。 开启轧辊冷却水,启动主传爬行。 数据设定(调零),轧机设定(下一块板坯)。
机架辊
机架辊 机架辊 传动轴 轧机牌坊 机架辊 离合 机架辊 电机
工作辊更换系统
推拉缸行程:




约7800 mm 侧移缸行程: 约1650mm 系统压力: 160bar 换辊速度: 最小50 mm /s 最大200 mm /s 侧移速度: 100 mm /s 翻转速度: 70 mm /s l 工作辊换辊系统位于轧机非传动侧 l 工作辊换辊系统主要由拉出液压缸,横移小车等组成 工作辊推入、拉出及横移小车横移均为液压传动
入口和出口侧机架辊
辊子数量:
2(每边1根) 辊子尺寸: Φ450mm×1660mm 辊道速度: 0—5.5m/s 驱动功率: 60.0kW l 入口和出口侧机架辊位于下工作辊两边 l 机架辊为实心锻钢 l 机架辊单独传动、带冷却集管 l 轴承箱采用防水密封结构 机架辊的润滑由集中干油润滑系统供给
入口主辊道
滑架
辊子
联轴器
电机
长轴
粗轧机入口推床
推床开口度:




l
最小 750mm(在两个端辊中心线之间) 最大1750mm 速度: 0-100mm/s(每边) 总长: 约13700 mm 喇叭口长度: 约4800 mm 平行断长度: 约8900 mm l 侧导板由平行梁部分及拖梁组成,安装在粗轧机入口辊道上 l 侧导板为液压驱动,液压缸带位置传感器 l 侧导板平行梁部分及拖梁可快速拆卸,以便辊道检修及维护 轴承润滑由集中干油润滑系统提供
立辊轧机牌坊

l l
牌坊:铸钢结构 牌坊上装有可更换的耐磨衬板 滑动面的润滑由集中干油润滑系统提供
液压AWC(宽度自动控制)系统
宽度控制




液压缸驱动(每边2个) 系统压力: 290bar 工作压力: 250bar 液压缸行程: 575 mm 速度: 短行程(25m) 125mm/s 长行程40mm/s 平衡 液压推拉缸(每边1个) a) 立辊轧机装有用于轧辊辊缝设置、AWC调整、SSC功能的液压 缸, 液压缸带位置传感器。 b) 液压缸为电气同步。 c) 立辊的轧制力由AWC压力传感器测量
立辊轧机轧辊、轴承、轴承座和轧辊托架
辊子直径:

l l l l
l
最小1300/1000mm 最大1300/1100mm 辊身长度: 630 mm 辊子材质: 合金锻钢 辊子硬度: 45-50肖氏硬度 立辊轧机轧辊为锻钢件,采用抗磨圆锥滚子轴承 轧辊和轴承座可快速更换 轧辊采用水冷却 轧辊更换时,接轴由液压缸提升 轧辊平衡为液压方式
压下螺丝、螺母
压下螺丝
压下螺母
球面垫
轧机传动轴及电机中间轴
数量: 2 类型:十字轴式万向接轴 两接点之间距离:约11000mm 最大额定扭距: 2150kNm 最大设计扭距: 4000kNm 轧机传动轴为十字轴式万向接轴 工作辊通过万向接轴由电机单独传动 上、下万向接轴为液压平衡,并在维修时有液压传动 的锁紧装置 万向接轴两端的润滑均为手动干油润滑 电机中间轴
粗轧机
粗轧机机架、耐磨衬板及机架底板
牌坊立柱横切面面积: 约7000cm2
轧机刚度:




6MN/ mm 窗口尺寸: 7365 mm×1930 mm 机架高度: 约10500 mm 机架宽度: 约4500 mm l 轧机机架由两片铸钢牌坊及上下横梁组成,牌坊为闭式结构 l 在牌坊窗口内装有可更换的耐磨衬板。 l 机架底板用于牌坊固定 l 底板设有调节阶梯垫 测压头装在牌坊的下方
立辊轧机
立辊减速机 立辊提升装置
立辊牌坊
立辊万向轴
立辊扁头套 立辊轴承座
立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