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
“未来教育的目标是充分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而实施创新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创新教学就是根据相关的创新理论,采用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不但是一种教学思想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本质就是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施创新教学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学思想。
在教学思想上,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上,要使传统的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管理上,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兴趣培养,根据学生个体问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将“创新”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二、小学作文题材的创新
传统作文教学观认为,只有歌颂美好生活、赞扬伟大精神、表明远大理想之类的文章,中心才算是健康向上的,才是值得倡导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习作似乎成了样板戏、八股文。
叶圣陶
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避开传统题材,将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的形式真实地表现出来,不必刻意粉饰什么,哪怕是反映社会的阴暗面,或是对某种社会现象表示困惑、迷茫甚至是批判,真正做到“言论自由”。
这样,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作文真真正正地成了他们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方式。
三、批改的宽容度和多样化
作文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五花八门地写,正反映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
而教师应该既是仁者又是智者,要有创新意识、独到的见解,要敢于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长处,使他们对习作充满信心。
为使学生尽可能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大胆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角度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作文,给予指点或鼓励。
而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多鼓励”。
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为学生的主动独立学习创设一个愉快的气氛,减少紧张和危险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调节他们在学习中的焦虑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感觉,感受到写作的无穷乐趣。
四、创新教学在小学作文指导中的运用
小学作文的写作就是要求学生把平时所听、所见、所想的或是亲身体验,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搞好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创
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创新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创新性的教学是教育的新形式、新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新要求探索着作文前的指导这一环节。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抑制欲望,把文章写得有物、有序、有情。
只要孩子们酷爱的事情,干起来再苦再累也乐此不疲。
五、创新教学方式,发掘学生潜能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制度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小学生在写作前还离不了作文选或者其他的作文参考资料。
要想实现创新教学,必须在作文课上革新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一味模仿参考的写作误区,小学作文教师要试着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不是以优秀作文为参考,以评判模版为基准就能够实现的,真正优秀的作文是往往都是那些来自于作者内心的,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东西可写。
要有东西可写,就得对生活仔细观察,充实生活。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
因此,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要多参加课外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的素材。
除了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生活外,初中的学生还要扩大阅读量,只有阅读,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更加能够培养自己积极思维的能力。
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小学作文创新的前提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之乐之者。
”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是推动学生进行
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对写作喜爱。
而写作如果单纯是为了分数,则无论如何也无法激发起兴趣。
只有从内心深处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兴趣,才能有兴趣去写作。
(责任编辑李翔)。